标题:刘一明祖师传丨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修道需先行人伦 内容: [摘要]当刘一明祖师回到了龛谷峡,再次请教樊仙人时,将他的经历告诉了老师。 听罢,樊仙人向他强调了行人伦对修天道的意义,决意让他回家。 同时,老人也肯定了刘一明的修行,将毕生所学传给了祖师。 文/贾来生乾隆二十年,刘一明回到了龛谷峡。 樊老人问刘一明:这两年你都去了哪里,你的丹道功夫有什么长进吗? 刘一明细述了他云游龙凤山和开龙山,途中遇到父亲以及回巩昌之家的事情。 刘一明对师父实话实说,可樊老人认为刘一明尘缘未决,有点不高兴:一个人孝养父母的责任不能不尽啊! 你既然去了如何又回了呢? 意思是要刘一明回家去孝顺父母。 刘一明听了,赶紧解释道:人间世事,变化无常。 父母亲情,固然天责,但是,我的求道之心是坚决的,修道炼养才是我人生之本。 师父,只是我一直不得要诀,内丹功法不能进步,难以更上层楼,这又该如何办呢? 刘一明祖师传丨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修道需先行人伦西北荒漠(资料图)刘一明对师父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期待老人能赐以教诲,在修道炼养中立竿见影。 樊老人沉呤了一下,说道:一明,你正道直行,勇猛精进,慕道心切,为师是知道的。 我相信你的品行,今天,我就把几十年来修炼所得的保身之术传给你,希望你日后能成就道业,光耀道门。 我说完了,你就先回家去,先尽了人伦孝道的责任,再慢慢的潜心练习,你看如何? 刘一明心中大喜,说道:谢谢师父的恩德! 尊师之言,一明我怎敢不从! 樊老人说道:人们常常说乌龟长寿,乌龟能活千载有余,原因就是乌龟能潜伏着慢慢的吸气和吐气,让气缓缓地吸进和吐出。 人们如果能像乌龟一样呼吸,定能延长寿命。 这叫灵龟养气之功,是一个人修炼时调节运气的基础。 我今天就把整个过程和关键的秘诀传授给你。 说完,老人看着周围无人,就亲自给刘一明演示了吐纳的过程,秘授了口诀。 然后老人叮嘱道:得了手,闭了口,千万不可轻易泄露。 如果轻易泄露,老君是要惩罚你的。 刘一明祖师传丨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修道需先行人伦修性养气(资料图)刘一明得了秘诀,心中高兴,遵照师父的叮嘱,很快就回到了山西曲沃的老家。 一路上,刘一明想到自己以前也知道灵龟养气之法,可是那时自己坠入了日魂月魄,庚虎甲龙,水银朱砂,白金黑锡,坎男离女的文字怪圈,却并不知道从气流的强弱控制以及运气的部位考虑。 中国古代社会的技艺传承,常常有门户观念。 有些徒弟跟师傅学了大半生,还是空手而归,这也实属平常。 至于道门丹法的传承,一方面派系众多,另一方面各门各派又秘而不宣。 一些丹道典籍,总是借用比喻象征的手法,笼笼统统,含蓄迷糊,让人无法洞察其真。 正如张伯端所说: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藏府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 不识浮沉,宁分主客? 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 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 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结成还丹,不亦远乎! 紫阳真人的意思就是说,由于丹经常常使用比喻,晦涩难懂,很多学者把比喻所实指的概念的对应关系都搞错了。 于是,这些人既谈不上能分出主次,更谈不上了解金木阴阳五行的奥妙。 其结果就是丹道理论南辕北辙,离开真道越行越远。 刘一明祖师传丨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修道需先行人伦道教修练功法不只是一种理论修养,而且是一种操作实践(资料图)道教修练功法不只是一种理论修养,而且是一种操作实践。 光是阅读经典,没有名师指点,一旦误入畸境,就会走火入魔。 轻则致残,重则亡命。 因而,刘一明心中更加感激樊老人能把秘诀亲口传授给他。 回到家里,刘一明除了侍奉母亲,照顾妻儿外,每当夜深人静、无人打扰的时候,他都会坚持炼功。 他挑选了一间静谧的房子,白天仔细阅读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葛洪的《抱扑子金丹篇》,陶弘景的《合丹药诸法式节度》、《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诸要》、《炼化杂术》等丹经著作。 晚上则加紧炼功,潜心操作,谨慎把握气流火候。 经过对证丹经和实践操作,刘一明发现樊老人所述的功法确实比他之前修的清静功要高深许多,效果也颇明显。 修炼时间长了,刘一明也达到了虽千万人在前,不能妨其事;虽终日应事接物,不能乱其心的极静境界。 不过,樊老人所授的也只是全形之道,并非延命之术,还达不到魏伯阳所说的御白鹤兮驾龙鳞,游太虚兮谒仙君,录天图兮号真人的美好境界。 刘一明祖师传丨吾将上下而求索之修道需先行人伦细心穷理丹道之术,仍然必须先尽人事(资料图)过了一年,即乾隆二十一年,刘一明第三次来到了龛谷峡,再次向老人求教丹道的一些细微而重要的地方。 老人又给他讲了药为精气神,气分先后天,先天精气神是内药,后天精气神是外药等道理。 老人强调药虽然是从外界吸收来的,但丹却是自己内在炼制的。 末了,老人给他讲道:丹道炼养就是从后天回返先天。 先天之气是从道中来的,无形无象,恍兮惚兮。 《道经》说有生于无,所以先天祖气自虚无中来。 你要,细心体察。 当然,细心穷理丹道之术,仍然必须先尽人事。 刘一明对此似懂非懂,内心的疑团并未冰消,只得怏怏而回山西老家。 那一年,祖师二十三岁。 发布时间:2025-09-10 15:00:5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7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