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帝内经》8大养生智慧:顺时令,养气血,活出精气神儿! 内容: 人生不满百年,最值得珍惜的,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岁月是一首歌,精力足才能唱得悠扬生命是一幅画,身体好才能画得漂亮《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被称为医之始祖,凝聚着先人养生、护生的智慧。 读懂《黄帝内经》,参透8大养生智慧,活出精气神儿! 1 饮食养生 《黄帝内经》说: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老话说病从口入,饮食是影响健康的关键。 人要善耕种,节饮食,地之五谷不能舍弃。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饮食要做到少油少盐,有粗有细,分餐多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2顺时养生《黄帝内经》说: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刘明素老师认为顺气,是学习中医的第一要务,顺气就是顺应四时天气。 每一个季节有它的气机特点,天气与人体发生作用的过程不同。 养生要顺应四时变化。 春吃甘,脾平安。 夏吃辛,养肺金。 秋吃酸,护肝胆。 冬吃苦,把肾补。 3 运动养生《黄帝内经》说:生病起于过用。 生命在于运动,适度运动对健康有积极作用。 但运动不能过量,要根据自身体质基础,以适合自身为原则。 运动不足或运动过量,都会引起劳伤。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散步、太极都是首选的运动项目。 4 经络养生 《黄帝内经》说:经络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脉象经络里蕴含着大学问,人体感受寒邪,使阳气滞涩,寒邪客留于经脉之中而形成痛症。 刘明素老师说:疏通经络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经常刺激按摩穴位十分有益于身体健康。 5气血养生《黄帝内经》说:气血以并,阴阳相倾。 血虚,则不能营养经脉,就会出现疼痛,这叫血虚则痛。 气和血是滋养人体的宝贵物质。 养生,归根到底就是养气血。 刘明素老师说:养气血就等于养命。 肝主疏泄、主藏血,养气血的关键在于养肝,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节。 6 平衡养生《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人过四十,阴气自半,刘明素老师指出:《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念与《周易》的阴阳观念相通,人体也有阴阳虚实,疾病也有阴阳虚实。 中国古代用阴阳观念来体察万事万物,因此中医对于人体健康特别强调阴阳平衡。 养生重在避免阳气与阴气的过度损耗,通过午睡、食补等方法调节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 7未病养生《黄帝内经》说: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生病之前,身体总会给我们发出一些信号。 中医主张治未病,在今天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支持! 养生要注重细节,切莫让小病变成大病。 8 情绪养生《黄帝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 百病皆源于气,整天心情不好的人,身体当然不会好。 人活在世上,保持精神之灯明亮,自然就能避免各种病症侵扰。 养生,必须调理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好,整个身心都好。 刘明素老师说:最好的心情,就是最好的养生。 刘明素老师查阅中医典籍中医养生,本质上是一个积累精气的漫长过程,既需要妥当的方法,也需要精妙的智慧。 刘明素老师指出:《黄帝内经》是一本无价经典,但是很多人读不懂,或者读懂了用不上,这就需要掌握中医的几个要素。 中医是文化,治病是科学。 《黄帝内经》则是集中医文化与治病科学的大成经典。 养生,就是保持天真与志闲,以此为法则,让五脏各有所主。 适当的运动与日常的劳动,对人的健康来说至关重要。 天气与地气的增长,是人体真气通畅活泼的根本条件。 充分领会这些基本的智慧,也就把握住了养生的关键。 在过去的两年当中,儒风学社两度邀请曲阜中医药学校客座教授、醒筋道创始人刘明素老师为大家讲解《黄帝内经》。 深受喜爱,广受好评。 如今,儒风学社邀请刘明素老师重新讲解《黄帝内经》,带领大家深入领会《黄帝内经》最根本、最平易、最实用的养生智慧。 刘明素老师说:养生,其实很简单。 只要懂生活,爱生活,适时调整节律,适度控制欲望,吃好,睡好,心情好,就能健健康康,活出精气神儿! 发布时间:2025-09-10 14:11:2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7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