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百丈怀海禅师之不昧因果 内容: 自世尊拈华,迦叶微笑。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遂得永传。 而西天四七,东土二三诸祖。 心心相印,固已腾辉竺震矣。 迨至南岳让下,出马祖一。 其启迪之法,超越常格。 机用无方,善巧莫喻。 即彼迷情,示本觉心。 不离当念,超凡入圣。 如惊天霹雳,闻之则丧身失命。 如甘露醍醐,尝之则起死回生。 不但如来大教,悉彰常住真心。 且令山河大地,全显法王妙体。 直教举世间形形色色,咸归本地风光。 尽宇宙法法头头,亲见当人自己。 故得会下杰出八十四位知识,而怀海禅师,实为第一。 当野鸭飞去,鼻头扭回。 振威一喝,耳聋三日时。 直如金像脱模,光明遍照。 狮子出窟,威猛无敌。 遂于百丈山,大开选佛之场。 以一法不立之洪炉,铸万德本具之佛体。 其自行化他也,则律教莲圆修无间,戒定慧一道齐行。 其随机说法,了无辙迹。 而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念,即如如佛一段,最为亲切。 深虑法久弊生,严立清规,预为防范。 殆禀佛律制,以期因时适宜耳。 遂为天下丛林金科玉律,而天下师表阁,由兹建焉。 其律身也严,作务必先众,或有阻之,则不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训。 其诫众也挚,故有不昧因果一语,令彼误道不落因果者,立脱野狐业报之身。 若约实际理体而论,则凡圣生佛,因果修证,俱不可得。 若据修持法门而谈,则如来上成佛道,众生下堕阿鼻,皆不出因果之外。 明理性不废事修,则为正知。 执理性废弃事修,则成邪见。 毫厘之差,佛狱立判。 前百丈主人,欲拯末世狂慧之堕落,不惜现身示报。 实与百丈禅师,砧锤相成,煅淬相济。 俾后之禅者,彻悟不涉因果之理,实行修因证果之事,以期究竟彻证而圆彰焉。 此两百丈之深心,学者不可瞒盰读之也。 其山属江西奉新县,其寺当百丈创建后,即敕赐为寿圣禅寺。 宪宗元和九年,百丈示寂,寿六十六岁。 穆宗长庆元年,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塔距寺二里许,自唐迄今,千一百余年,其法道不无兴衰。 赖有负荷法道之人,为之住持,故得寺塔常存,宗风依旧。 清末以来,屡罹兵灾,加以荒歉。 以致寺无高人,塔院颓败。 民国八年,岁在己未,寺主自成师,不忍祖道湮没,躬请先勤和尚住持,永为十方传贤丛林。 至十二年,先勤交与了然。 二人系法门挚友也。 同念祖师塔院,破败不堪。 乃具启募于诸方同衣,得洋若干圆。 遂将塔殿献殿,揭底重修。 而院墙僧寮,悉令完好,共用洋若干圆。 余者赎回田地若干亩,以供塔院住僧道粮。 夫剥极则复,否极则泰。 先勤了然二师,先后住持百丈,殆非偶然。 塔院既修,欲发挥百丈道要,与寺塔兴复之由,命光记之。 光愧不知禅,姑就百丈故事,及现事,而直言之。 俾未来诸贤哲,有所考稽焉。 又自世尊入灭以后,凡诸寺宇,莫不以佛为主,而特立其殿于寺之正中。 百丈立清规,凡祝釐祈祷佛诞等,皆于大殿诵经,而朝暮课诵,更不待言。 自宋高僧传,以前立佛殿,后树法堂,讹作不立佛殿,唯树法堂。 而杨大年作清规序,遂踵其谬。 不思若无佛殿,凡诸祝釐祈祷等,当于何处施行。 将寺中并无一佛耶,抑供佛于偏殿耶。 无一佛,则与外道无异。 自居正位,供佛偏殿,以行祝釐祈祷等事,则与蔑国慢佛何殊。 只此最极显著之讹,自宋及元明清,年将近千,无人表正。 俾百丈禅师,横遭诬蔑,岂不令人痛心疾首。 证义记改作不立余殿,先树法堂,亦不成话。 此乃一时急先之说,岂可以为永垂定范。 故将事理略表于此,以期后贤知宋僧传,及各藏清规序之讹。 俾百丈禅师,大畅本怀于常寂光中,则幸甚幸甚。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四》:“重修百丈大智怀海禅师塔院记” 发布时间:2025-09-10 11:09:4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