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湿气不排出,睡再久也睡不够 内容: 湿气不排出,睡再久也睡不够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透过适当运动,帮助排出寒与湿。 现在很多人夏天离不开空调,爱喝冷饮,爱吃凉菜,冰镇啤酒和各种冷藏西瓜、饮料放满了冰箱。 冬天爱吃火锅,最爱涮肉,道医说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暧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 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感觉全身很浮肿,贪睡、心中空虚。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怎样祛除湿气,保持好精神。 一、症状释因从道医观点看,种种不适都因为「阳气郁积在内无法宣发,进而形成寒湿」所致。 夏天大家躲在冷气房里图凉爽,造成「阳气未宣发,反而在体表生出寒气」,因为一分寒气,常伴有一分湿气,体内聚集的湿气没有排出去,在体表就会形成皮肤水肿,或皮肤长湿疹、发痒;在关节(筋骨)处则会造成四肢酸痛;在肠胃道则会形成拉肚子及吸收不良的问题,久而久之则会造成营养不良,常常觉得身体沉重。 甚至产生「睡再久也都睡不饱」的感觉,因为阳虚(阳气不升发),头脑所需要的能量无法向上供应,所以会思绪不清、头脑不清醒。 怎么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 1、头发爱出油2、面部油亮3、睡觉留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4、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 耳内湿(耳禅湿 )7、阴部潮湿8、小腿肿胀二、道医比西医重视出汗依道医理论,夏天提供人体最好的「除湿」机会。 经过了秋天的凉、冬天的寒、春天的湿,身体阳气已被压抑了半年以上,累积许多寒气、湿气。 所以应该在夏天时,透过适当的运动,身体体表的温度上升、正确发汗,让末梢的微循环打开,帮助体内排出这些寒与湿。 从西医看,出汗的生理功能只是用来「调节体温」。 因为流汗后,皮肤温度平均可降低摄氏4度左右。 比较起来,道医较重视出汗,并且会依据出汗的时间与状况,判定身体的健康与否。 中国自古就有「出汗养生治病」之说,例如喝粥出汗、运动发汗、热水泡脚发汗等。 三、出汗可以通经活络,疏通血脉汗为心之液,有经验的中医师可以由人体出汗的状况,观察心脏的盛衰,因为出汗太多,体内的电解质不平衡,如果钠离子不足,便会抽筋、心脏无力,严重时甚至还可能昏倒的情形。 西方科学家最近也发现:在每个汗腺内均存在免疫球蛋白A,这种物质能阻止外界细菌和病毒从汗腺进入人体。 道医认为的正常出汗是「蒸蒸汗出,不可汗出淋漓」。 也就是说:可以看到汗珠,汗却不能像下雨一样地流。 不正常出汗:不论冬、夏,完全不活动或是轻微活动下,出太多或太少汗都不好。 1太多汗原因:「湿气太旺」或「阳气过虚」、「元气虚弱」。 治疗:「湿气太旺」,宜饮食清淡,或吃些西瓜、水梨等食物。 「阳气虚」,要用补气的药,象是人参、粉光参等。 2太少或不出汗原因:1. 外寒--天气或环境寒冷所致。 2. 内寒--人体阳虚而无力发汗。 治疗:适度吃一些「辛味药」,让人体的「阳气」宣发。 四、夏天多些自然流汗,冬天避免大出汗此外,道医养生理论也讲究「出汗要依照四时(季)做调整」:春夏养阳,可以运动出点汗,秋冬养阴,不宜过度运动,汗应该流少一点。 从「正常出汗」及养生的观点来看,建议夏天最适合运动的时间是早上5~7点,太阳才刚出来的时候,以及下午3~7点阳气开始转弱的时候最佳。 而在运动出汗之后,一要调整呼吸,吸气吸到脚底,吐气吐到头顶,且速度要慢,最好能到每分钟呼吸6次,甚至是一个呼吸循环达半分钟;二是不要马上喝太多水。 五、不流汗易与肥胖形成恶性循环体型较胖的人因为比较容易流汗,夏天更不愿意运动,只想待在冷气房里。 劝胖人要多动,以免形成恶性循环,身体不但愈来愈不健康,身材也将愈来愈胖。 胖的人多半属于「阳气虚」的体质,很容易累积「湿」而成「痰」。 由于人体出汗时,必须靠阳气的鼓动,而阳气虚的人阳气已经不足,所以一旦出汗之后,反而不容易停止,而发生汗出太多的情况。 如此一来,大量出汗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另一方面更会消耗已经过少的阳气(能量)。 不过,虽然胖的人在运动时,会因为阳气虚而气喘,但是运动确实可以带动阳气的循环,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所以,如果胖的人想要健康减肥,一是要靠运动持之以恒,另一个则是要透过「补气」的方法来调理身体。 六、由出汗预测健康道医认为,从一个人出汗的时间、部位、气味及颜色,都可以看出身体异常的端倪。 1出汗时间白天不正常出汗属于「阳虚自汗」;晚上不正常出汗属于「阴虚盗汗」2出汗部位「头汗」过多可能是脾胃有湿热,或暴饮暴食后的「积食」;老人及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多半是因为气虚所致。 3汗的气味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有关,一般属于「肝热」。 4汗的颜色黄汗、红汗或黑汗分别代表身体不健康的征兆。 发布时间:2025-09-09 12:38: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7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