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是“四季摄生”之道? 内容: 四季,指春夏秋冬不同季节。 摄生,指摄取不同食物及各种方法以养生。 关于不同季节,如何采用不同的摄生之道以养生,道经说:天以金木水火土以养人,地以酸甜苦辣咸五味以养人。 百病横生多因饮食而起,饮食之患过于声色。 并认为声色拒之一年可以,而一天不吃饭则难。 故提出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懂得四时摄养之方,如能勤而行之的话,则寿同龟鹤,逍遥方外矣。 人对营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长期食用一种或单一的食品,势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 因此,不要挑食、偏食,要养成荤素搭配,粗粮细粮都爱吃的膳食习惯。 饮食之道,必须粗细(指粗粮和细粮)搭配,干稀(指主食和汤粥)搭配,荤素搭配。 三个搭配是养生的关键,更是预防疾病、增强免疫抵抗力及健康长寿的根本保障。 饮食之道,必须粗细搭配,干稀搭配,荤素搭配。 四季摄养之法分别为:春季养生、夏季养生、秋季养生和冬季养生。 春季养生:春天万物生发,天地俱生,阳炽盛而阴内伏。 故要做到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要发泄大汗,因阴气内伏,出汗后易外感风寒而致病。 故春天三个月,应少食黄花菜及酸菜,因易发旧病、动痼气。 不要吃大蒜,容易气雍、关膈不通等。 正月时,应当少吃酸性和咸性的食物,适量增加辛辣性味的食物,可以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穿衣宜下身厚暖。 二月时,应当少吃甜味食物而适量多吃辛辣性食物为好,这样可以补精益气。 另据《金匮要略》中说:春天不可食肝,为肝旺之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 总之,春天三个月,在饮食上宜多吃辛辣性味为宜,可散冬天阴寒之气,而增补阳气。 二月应当适量多吃辛辣性食物,可以补精益气。 夏季养生:夏天万物以成,天地化生。 夏天因为热暑极盛,在饮食上切忌吃生凉、粉粥浆蜜阴冷之物。 不要贪极凉,不要大汗当风,不要以凉水泡手脚,这样易造成恶积风毒之症。 如患有痔疮、风疳、劳瘦、虚损以及女人气血虚,头风等症均不宜饮茶。 因夏热酷盛,故也不可饥饿时喝茶,隔夜茶更忌。 夏天起床要早,否则令人常四肢乏力。 不可用冷水洗头洗澡,能使人虚热火旺而眼昏暗,筋脉蹶逆,霍乱转筋。 洗头洗澡后,不宜吹风扇、空调及当风睡卧,容易得风疹、风湿、风痹以及手足不遂、四肢瘫痪等中风病症。 孙思邈真人说:夏月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有暴泄之患。 总之,夏三月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喝温热汤饮,多吃节令蔬菜及瓜果等。 秋季养生:秋季肺气旺盛,故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性的食物而多吃酸性食品。 因为秋天气候干燥,极易上火,故可多食用一些温凉性的如芝麻、蜂蜜等油性物质,以润其燥。 若患积劳、五痔、糖尿病等,不宜吃干饭、烧烤炒爆以及黏滑难消等物。 秋三月在饮食上多吃一些节令果蔬。 《金匮要略》说:三秋不可食肺(指秋天不宜食动物肺脏)。 《养生论》中强调: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露体,贪取风凉。 五脏俞穴皆会于此,或扇风,或夜露手足,此中风之源也(指中风皆因贪取风凉所致)。 总之,秋三月在饮食上多吃一些节令果蔬,以清热解毒、润肺止燥性的食品及温凉酸性食物为宜。 冬季养生:冬天为闭藏之月,天寒地冻,养生最好做到早睡晚起,使至温畅。 无泄大汗,勿令邪气侵入。 冬天忌食螺、蚌、虾、鳖等水中阴性食物。 冬天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故不可早出,以犯霜雪。 每日早起后喝一杯酒,可暖胃御寒、增强体质。 冬天夜长,不要吃硬性食物及果饼等难消之物。 吃饭后,最好能缓步行走手摩腹部,左旋右转,以助长阳气、促进消化。 关于冬季养生,《千金要方》中说: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杯,立春则止。 终身常尔,百病不生。 而不利于冬季养生方面,《金匮要略》指出: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 《本草》则说:冬月不可多食大葱,令人发疾。 总之,冬三月在饮食上,不宜吃上火的甜性及辛辣食物为好。 适量多吃去火、润肺、解表的酸性及苦性食物为宜。 发布时间:2025-09-08 13:22:1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