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当中重本 内容: 六五当中重本当来。 来世。 当来导师。 指弥勒尊佛。 当机。 契当众生的根机。 当机益物。 随着众生的根机而使之获益。 当体即空。 谓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合成,其本体本来就是空无。 当相即道。 谓於世间浅近的事相上,都有深妙的道理在。 中有。 又名中阴,见中阴身。 中劫。 二十小劫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三亿三千五百九十六万年。 中尊。 位在中央的尊体。 中观。 观想中谛之道。 中观是观诸法非空亦非假,亦空亦假之中道实理。 非有非空之中道。 中道。 不偏於空,也不偏於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谓之中道。 中道观。 观想中正不偏之理的观法。 中道义,即是绝对不二的胜义,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故为中道义。 中道实相。 诸法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叫做中道实相。 中道第一义谛。 简称中谛,因有就是空,空也就是有,圆融而无碍,不偏於一边,故名中道第一义谛。 中阴。 又名中有。 见中阴身。 中阴身。 又名中有。 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有一个由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 此中阴身在最后七七四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经过七番生死,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生。 中阴了生。 人死之后,尚未投生,於中阴身中,即能了知其将来托生之处。 中阴烦恼。 即无惭(不自惭耻对不住自己)无愧(不自愧对不住他人)二种烦恼。 此二种烦恼是随逐六种根本烦恼而起的枝末烦恼。 因其偏於所有恶性之心(凡作恶事皆有此二心),范围比小随烦恼大,所以叫中阴烦恼。 重山。 烦恼厚重如山。 重如。 即如如。 至高无上的智叫做智智,至高无上的理叫做如如。 因是如理智所证得的真如,故曰如如。 重颂。 十二分教之一,即十二部经中的重颂,既宣说於前,更以偈颂结之於后,有重宣之意,故名重颂。 重障。 很厚重的障碍,众生有三种很厚重的障碍,所以不能开悟成佛,即惑障(一切的无明烦恼)、业障(五逆十恶)、报障(三途八难等)。 (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 因此五种极端罪恶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又名无间业)重誓。 很深重的誓愿。 重关。 悟道的一难关。 重空观。 重空是空之又空,重空观就是空之又空的观法。 重缘心。 吾人的心若是忽然生起而攀缘善恶的境界,叫做独头心。 若是相续且缘前有之念,即叫做重缘心。 本心。 自己本来的心。 本位。 本来的位子,也就是自己的身。 本师。 根本的教师。 佛教以释迦牟尼佛为根本教师。 其余为受业之师。 本教。 根本的教法,如一乘教法是。 本惑。 又名根本惑,或根本烦恼,即贪、瞋、痴、慢、疑、恶六大烦恼。 本誓。 诸佛菩萨在因地时所建立的根本誓约。 本体。 诸法的根本自体,在应身叫真身为本体。 本愿。 根本的誓愿。 本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是有为无为诸法的根本,故名本识。 本觉智。 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觉性智慧。 本觉。 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觉性。 本觉真如。 本觉是众生心的相状,真如是众生心的心体,又本觉是能证的智,真如是所证的理,此智和理就是法身如来的全体。 本地风光。 又名本来面目,是形容自己心性本分的禅语。 本来无一物。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假不实缘生如幻,所以说本来无一物。 六祖檀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发布时间:2023-05-09 17:41:3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