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陈兵:金刚经讲解_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九) 内容: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即便执着佛及佛果无上菩提、佛说法为实有,也是着了法相。 佛问须菩提:你认为佛得了无上菩提吗? 认为佛有所说法吗? 一般佛弟子都是这样认为的:佛证得无上菩提,佛说了许多法。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即至高无上、正确无误的觉悟。 须菩提毕竟是解空第一的大阿罗汉,多次听佛说法,当然理解佛所说法的实义:没有什么固定的法叫做无上菩提,也没有固定的正法由佛所说。 为什么? 佛所说的法,都不可执取,本质上是不可言说的,既非固定的正法,也非不是正法。 为什么呢? 因为佛说的法是无为法、出世间法,佛教中的一切贤圣,包括小乘、大乘、密乘的贤圣,都修证无为法,其差别在于修证的深浅不同。 无为法,为唯识学所列五位(五大类)法之一,其性质是不生不灭,与生灭变化的有为法性质相反。 这里的无为法指诸法实相、涅槃。 一切贤圣,指修行佛法而达贤位、圣位者,在小乘,贤位有七,为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煖、顶、忍、世第一;圣位有四,即初、二、三、四果,称七贤四圣。 或说七圣: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脱、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 在大乘,贤位有三十:十住、十行、十回向,圣位有十,即十地,或于十地后加等觉、妙觉(佛)为十二圣。 得正信正见,具正戒,而尚未见道为贤位,见道以上为圣位。 大乘圣位的标准,各经所说不尽相同,中国佛教诸宗对此各有判别。 般若经所说,天台宗判为三乘通教,华严宗判为大乘始教,其圣位的标准基本相同,皆以初证真如、断分别所起我法二执为初地见道。 诸乘贤圣,皆以如实知见的般若智慧修证同一诸法实相而求证涅槃。 所观所证,皆属无为法,而所用的观智及所证的实相不无差别,所以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在贤位以胜解、加行无分别智或闻思慧观修,圣位以现量证得的实相般若观修。 小乘人主要以析空观观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一切世间法无常、苦、无我而证得无余依、有余依二种涅槃,住于涅槃,执着空的一面,被大乘叫做偏空或沉空守寂;大乘人主要以体空观观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皆毕竟空、不可得而证无住涅槃,虽证得无余依、有余依涅槃而不住于涅槃,不着于空。 是为贤、圣之差别。 中国佛教诸宗多说小乘仅修证人我空而不观法空,这用来指部派佛教说一切有部,或许正确,而小乘所宗依的《阿含经》中,实际上也观人法二空。 宗喀巴大师认为大小乘只是发心有大小之别,观人法二无我的见地其实一致。 般若经被天台宗判为三乘通教,意谓此经通摄声闻乘、缘觉乘、大乘三乘根机,三乘人皆以经中所示般若智观修,证得无余依涅槃。 有经中说,三乘同入无余依涅槃,此经开头即说发菩提心者要发愿令九类众生皆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原标题:传承|陈兵:如何读懂《金刚经》(八)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禅宗文化 发布时间:2025-08-31 12:38:2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6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