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是在与外尘接触时的修行。--佛使比丘 内容: 佛法的主要原则──「任何法门都不可执著」, 不外乎完全祛除执著有「我」或「我所有」。 [3]P. 58  无我的教法,只能在佛教中发现, 其他宗教教大家要执著自我。 如果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是有一个我必须予以执著, 那么他一定无法体悟自我是不存在的。 [3]P. 61  请养成一种习惯, 定期思考什么东西值得拥有和经验? 什么东西虽然被我们拥有和经验, 却不会带给我们痛苦? 当我们发现 绝对没有哪样东西值得我们去拥有和经验时, 我们就会以平等心对待一切。 [3]P. 100  工作是做了,却没有作者。 道路是走了,却没有走者。 这首偈指的就是阿罗汉,他们是修习佛法的人, 他们是走完了圣道、抵达涅槃的人, 但却没有发现到走路的人或修行的人。 「做而无做者」的原则, 必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以体会和应用。 [3]P. 101  如果执著做一个好人,必然会有好人的苦, 正如同做一个坏人,必然会有坏人的苦一样。 做好人,快乐吗? 做坏人,快乐吗? 即使快乐是从禅定中所产生的, 如果起了「我快乐」的感觉, 也必然会在快乐的肉体中形成「鱼刺」, 横插在喉咙里。 [3]P. 106 如果执著了 我们有快乐(即使是从佛法所产生的快乐)的观念, 就会生出一个微细的「鱼刺」,横插在喉咙里, 使得我们无法辨认真正的佛法。 [3]P. 107  还没有体证真理的人就在混乱之中, 拼著老命追逐财富、权力和声色犬马, 比较高层次的就贪婪地追逐觉醒、禅定和开悟, 从这里就显示出执著攀缘快乐的危险性。 [3]P. 108  让它就像士兵熟睡在大炮旁边一样。 虽然处在枪林弹雨之中, 但他却没有受到惊吓或干扰, 只有炮弹的声音接触到耳朵,然后就停止了。 我们想攀抵经验的高峰, 就必须训练自己让「触」停留在「触」的阶段。 但如果你办不到,承认失败了, 你还可以停留在「受」的阶段。 只要有舒服或不舒服、满意或不满意的感觉发生, 就立刻把它熄灭在那儿, 不要再引起受到爱欲攀缘所驱使的各种欲望。 这就是在与外尘接触时的修行。 [3]P. 112--佛使比丘 发布时间:2023-05-09 12:54:4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