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菜根谭》:做到这3点,可以养德,可以远害 内容: 《菜根谭》中说: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 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这三点不仅是修德远害的法门,更是一个人修养的最好体现。 01不责人小过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 人生在世,谁能不犯错误呢? 除了特别自律或者优秀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犯点小错就像家常便饭。 在这方面,一定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责。 小过,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能放则放,能容则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人如果太严苛,相处起来难免很累,别人都会敬而远之。 古人说,宽则得众。 对别人宽容,是格局大的体现,也必然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敬爱。 反之,常常苛责别人小过的人,必然心胸狭窄,格局大不了,也必然犯众怒。 这种人没有好人品和好人缘,难成大事。 明代思想家吕坤说: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 对家人、朋友、同事,能宽则宽。 实在问题严重,要责人的时候,必须要谨慎。 当然,对于原则性错误,则一定要指出。 但要对事不对人,要讲道理,摆事实,切忌情绪发泄。 既让别人明白所犯过错的不良后果,又不至于伤了和气。 02不发人隐私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自我边界 。 这个边界就是自我与外界的界限。 当别人侵入你的自我边界后,你就会感到恐惧和危险。 一个有修养的人,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界限,绝不会侵入别人的隐私之地。 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心里总有很多秘密。 一旦这些秘密被公开谈论,甚至传播,不仅会承受巨大伤痛,更让我们失去安全感。 因此,看破不说破,不揭人隐私是一种素养。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对别人隐私的侵犯,所带来的伤害,远甚与刀剑等造成的外在伤害,那是灵魂的创伤。 不揭人隐私,是彼此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所必须的,也是获取别人信任的基础。 弘一大师也曾经说:我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那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 生活中,多找自己的错,多关心自己改过,少谈论别人的隐私。 这是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03不念人旧恶《易经》: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不远复,就是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 古人认为,这不仅是没有什么危险的,甚至是大吉大利。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改正错误就意味着进步。 有改变总是好的,进步总是值得肯定的。 因此,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不能只盯着别人过去犯的错,而应该关注当下,放眼未来,用开放的眼光看人。 王阳明认为,恶是习气,善是本心! 人的本性是善的,而罪恶和邪恶,不过都是习气和习惯的产物。 良知良能,人人都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有些人只是暂时被欲望、利益蒙蔽了本来的良知,所以作恶。 清除这些恶的习气,即得本心。 宽容别人,接纳别人,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是为我们自己留下退路。 发布时间:2025-08-19 15:22:2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