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修道要明理,至少这三条得搞明白! 内容: 修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管,告诉意守小腹就意守小腹,让炼小周天就炼小周天,让静坐就静坐,它更要明理,要用智慧,才能往前走。 所以人比大象更有本事,尽管人没有大象的力气大。 要明理,就应该需要研究些什么? 一、明天地人的存在,是要先清楚我们个体。 但人却不易看清楚自己,也不知精、气、神到底都是些什么,气血到底是怎么变化的,这些自己看不到。 但是可以触类旁通,应该知道外面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同样也适用于修炼这方面。 通过日的升落、月的盈亏等外面世界的变化,找出规律,从而印证自己身体内部的变化,这样才能修炼自己的生命。 而最根本的外界是什么? 是天地。 天是什么? 苍穹。 地是什么? 水土。 能够构成苍穹和水土的是什么? 中国古人讲究太极,它构成一切,构成宇宙万物,包括人,这些就是由阴阳两种材料或者元素构成;古人讲究阴阳,认为天地是由阴阳构成的,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 以阴阳升降来表示天地之变化,表现万物的生机与活力。 《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字蕴含着升降开阖的规则。 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被后世的道人尊为太上老君,《道德经》是他留给后人的。 《道德经》认为宇宙就是一个道,或者说宇宙的存在是由于道的存在而存在的,宇宙当中的变化、人的变化也是因道的变化而变化。 道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一切都是道构成的,包括阴阳也是道,这是道论。 用道这一个字代表一切,而道是什么? 老子设立了这样一个最大的概念,它必须是无形无质的才可以,但它也得必须有内容贯穿其中。 所以古人设立第二个概念就讲气,宇宙由气构成,日月山川也是由气构成的,茫茫四海也是气,包括人、生命,还有神也好、精也好,那也是气的不同形态,或者是另外一种概念而已。 把气分成诸多方面,也只是为了把事物表达得更清楚罢了。 天也好,地也好,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形形色色的物体都是气的不同组合、不同变化而构成的不同存在态,大千世界皆为气。 修炼要是不知道气是怎么回事,怎么去炼? 要了解同源之理,人天同源,物我同源。 同源之理即为道,即为气。 在道教的庙观大门两边都写着道气长存,这便是道家思想很实在的体现。 天地也好,宇宙也好,万物万事也好,它只是由气的不同组合而构成的不同物象,其大致的模式是怎么样的? 或者说宇宙的模式是什么? 那就是道的演化。 道是天地存在与变化的根本,《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是无形无质的,一是无形有质,二是有形无质,三是有形有质。 道没有形状,也没有质量,只有一份万物之本的内容;一也好,二也好,都是物化的过程,三就是有形有质,成为物体了。 其实道也可以看作是O,一切都是无形无象的。 由无生成有,有无之间交替变化,构成生命物质的存在与消亡。 活着的不能永远活下去,所以要有新陈代谢,所以道就是无。 老子讲有、无论,讲有生于无。 一、二、三、万物这都为有,而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过程。 二、明生命天地是一个大整体,个体生命是一个小整体。 人之所以区别于石头、木头,是因为后者为精与气构成,而人体内还有神的存在。 其他动物、植物、一切活的东西,都有神存在。 当精气神三者聚在一起时,才能构成活的生命。 也可以说由道而为气,气化为三,为精、气、神;或者说道分阴、阳,阴阳分三才,人之三才为精、气、神。 既然讲人天合一之理,万物都是相通的,那么,道是怎么跟万物、跟人相通的呢? 《道德经》的宇宙模式图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由此,我们可以把生命模式图写为:心--神--气--精--身。 可以把人看作是心和身两部分,当然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可以把道看成心,心是一个概念,它也无形无象,但人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接下去把一看作神,二是气,三就是精了。 所以,由道至万物的生成变化过程,具体到人,就是由心主宰一切行为,心能生神,神生气,气生精,精变化出人的身体及其行为,这是大致的脉络。 三、明修行我们从宇宙模式图和生命模式图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条生命修持的模式? 老子讲返朴归真,讲无为之静,我们修道呢? 可以象树叶之精华往树根去走一样,回归它本来的地方。 归根才能达到复命,回到生命的本来,能够再造生命,完善生命,所以叫归根复命。 老子的书起名叫《道德经》,可见把道看得是多么的重要,认为宇宙因为道的存在才存在,如果失去了道,宇宙就变得混浊不堪,翻天覆地;人失去了道,就变得神魂颠倒。 天地不能失去道,生命修炼也不会失去道。 一个生命产生后,经成年到老年、最终趋向于死亡,人们希望能象天地一样长久,这就需要往回返。 顺则凡,逆则仙,这是修持界的话。 为了成仙,就要回归婴儿的位置。 由万物到三、到二、到一,归于道,修行也是往这方面走的。 也就是《道德经》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如人得一就成为仙人境界了。 儒家通过敬,尊敬天地,尊敬君主,尊敬师长,通过正襟危坐的形式,端正身心培养浩然正气,得大智慧,通晓一切,也是通过肉体往回走。 佛家通过放弃心外之物,不执着,直接温养本性,心神为本性,也是往回走。 道家更是如此,炼精为了化气,为了还虚,为了回归本来,为了生命之胎的圆满。 以上所言,仅是大致内容。 平常要琢磨。 琢磨得透一点,思想认识就提高一步,行为就更完善一步。 具体说来,修行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人天合一思想。 因为修行是建立在人与天地之间的整体观上。 人天合一思想,源自《老子》道论。 经书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 自然就是随之,如河流奔腾而下,是谓自然。 反之,硬要河水逆流而上那就不自然了。 二是无为思想。 讲修行,明白人天合一思想后,用什么态度去修去实行呢? 《道德经》讲无为思想。 佛家用戒律去掉执着,放弃一切外缘,回归本来。 道家通过化精、化气、化神,达到命胎。 化精也好,化气也好,炼神也好,人都得放弃平时的不良习惯,如果去跟人喝酒、吸烟,就不可能很好地温养命胎了。 要求能放下,这就是一种无为思想。 无为思想,就是无欲之为。 物欲方面要淡化,这样,复杂而繁琐的社会生活行为就变得淡了。 这个淡字的结构,右边两个火上之火字构成炎,给它浇点水,让它清凉一些,不就淡了吗? 淡了之后就能安静下来。 所以由无欲而能返朴,而归于静,静下来了,就能回复于道。 一切都受道的影响,能够自然变化,所以《道德经》还有一句话,万物将自化,万物自化,生命就得以转化,精气神就得以培养,这就是修持。 三是神气融合。 道家讲究炼金丹。 用什么才能炼金丹? 用气。 又怎么培养元炁呢? 通过炼精化气,即化为后天气,后天气化成先天炁,先天炁化成元炁,元炁才是金丹之所炼。 所炼之金丹才能跟神相合,烘托出元神。 而元炁是怎么烹炼出的? 最根本的一句话叫神气融合。 内丹修炼之法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神气融合。 筑基阶段也要求神气融合,虽然融合得不够好;到炼元神的时候,也是神气融合。 所以讲修持,第一用人天合一思想,强调生命存在与完善的整体观;第二是行为态度,要做到无欲无碍,达到清静,这样万物将自化;第三,实际内容就是为了神气融合,融合之后自我就能转化了,就能达到生命的圆满。 发布时间:2025-08-18 12:58:2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