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26部佛经汇集证明如来藏不是方便说,真是了义说! 内容: 有的师兄居然以其对某一经典的片面的、错误的理解为依据,说什么这如来藏法是世尊为化导执着有一个我的外道而说的 ,末学现在以26部佛陀经典来证明, 如来藏不是方便说,而是了义说! 1、央掘魔罗经卷第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谓过去一切诸佛世尊。 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不可得。 现在一切诸佛世尊。 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我性不可得。 未来一切诸佛世尊。 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自性不可得。 三世一切声闻缘觉。 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亦不可得。 此是如来偈之正义。 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钝根小智闻一乘  怖畏发心经多劫 不知身有如来藏  唯欣寂灭厌尘劳 众生本有菩提种  悉在赖耶藏识中 若遇善友发大心  三种炼磨修妙行 永断烦恼所知障  证得如来常住身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八尔时世尊复依一切住持藏法如来之相。 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有情住持遍满甚深理趣胜藏法门。 谓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 4、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尔时世尊复以一切如来为众生依怙相。 为诸菩萨。 说一切众生依怙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 所谓一切众生是如来藏。 普贤菩萨体性遍故。 5、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众生悉有如来藏  三宝于是现世间 一切有情入佛智  以性清净无别故6、大法鼓经卷下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复次迦叶。 如有士夫。 度大旷野。 闻合群鸟鸣。 时彼士夫思是鸟声。 谓有劫贼。 异道而去。 入空泽中。 至虎狼处。 为虎所食。 如是迦叶。 彼当来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于有我无我声。 畏有我声。 入于大空断见。 修习无我。 于如是如来藏。 诸佛常住甚深经典。 不生信乐。 7、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第九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王言大师。 如此法身。 当依何法作如是观。 答言大王。 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 当依贪欲嗔恚愚痴众生中观。 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 当依阴界诸入中观。 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 何以故。 此身即是如来藏故。 大王当知。 一切烦恼诸垢藏中。 有如来性湛然满足。 如石中金。 如木中火。 如地下水。 如乳中酪。 如麻中油。 如子中牙。 如藏中宝。 如摸中象。 如孕中胎。 如云中日。 是故我言。 烦恼身中有如来藏。 8、金刚三昧经佛言。 菩萨无生之心。 心无出入。 本如来藏性寂不动。 亦非有学亦非无学。 无有学不学。 是即无学。 非无有学是为所学。 解脱菩萨。 而白佛言。 尊者。 云何如来藏性寂不动。 佛言。 如来藏者生灭虑知相隐理不显。 是如来藏性寂不动长者。 如是三行总摄众门。 一切法门无不此入。 入是行者。 不生空相。 如是入者。 可谓入如来藏。 入如来藏者。 入不入故。 梵行长者言。 不可思议。 入如来藏。 如苗成实。 无有入处。 本根利力。 利成得本。 得本实际。 其智几何。 佛言。 其智无穷。 略而言之。 其智有四。 何者为四。 一者定智。 所谓随如。 二者不定智。 所谓方便破病。 三者涅槃智。 所谓除电觉际。 四者究竟智。 所谓入实具足佛道。 9、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以不可尽诸方便  回向无尽如来藏 发起无上菩提心  一切世间无所依 普至十方诸世界  于一切众心无碍 方便启导众生心  悉令出生佛菩提佛子。 菩萨摩诃萨。 有十种决定解知众生界。 何等为十。 所谓知一切众生界。 本性无实。 知一切众生界。 悉入一众生身。 知一切众生界。 悉入菩萨身。 知一切众生界。 悉入如来藏。 知一众生身。 普入一切众生界。 知一切众生界。 悉堪为诸佛法器。 知一切众生界。 随其所欲。 为现释梵护世身。 知一切众生界。 随其所欲。 为现声闻独觉寂静威仪。 知一切众生界。 为现菩萨功德庄严身。 知一切众生界。 为现如来相好。 寂静威仪。 开悟众生。 是为十。 若诸菩萨。 安住此法。 则得如来无上大威力决定解。 10、大宝积经卷第二十八世尊。 云何菩萨摩诃萨信成就。 佛言。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行不谄行。 得柔软行。 彼菩萨信诸如来正真正觉无上菩提。 信诸如来于一念中说三世事。 信如来藏不老不死无量无边不生不灭不常不断。 信诸佛实际法界一切智一切智人所知力无所畏。 世尊。 此圣谛者。 甚深微妙难见难了。 不可分别。 非思量境。 一切世间所不能信。 唯有如来应正等觉之所能知。 何以故。 此说甚深如来之藏。 如来藏者。 是佛境界。 非诸声闻独觉所行。 于如来藏说圣谛义。 此如来藏甚深微妙。 所说圣谛亦复深妙。 难见难了不可分别。 非思量境。 一切世间所不能信。 唯有如来应正等觉之所能知。 世尊。 如是法身不离烦恼。 名如来藏。 世尊。 如来藏者。 即是如来空性之智。 如来藏者。 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 亦未曾得。 唯佛了知及能作证。 11、大般涅槃经卷佛言。 善男子。 我者即是如来藏义。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即是我义。 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 是故众生不能得见。 我今亦尔说如来藏。 是故比丘不应生怖。 如彼小儿闻母唤已渐还饮乳。 比丘亦尔。 应自分别如来秘藏不得不有。 尔时佛赞迦叶菩萨。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已成就深利智慧。 我今当更善为汝说入如来藏。 12、大般泥洹经卷真解脱者入如来藏。 离诸虚伪断一切有。 解脱如是。 其解脱者即是如来。 入佛正法。 13、大方等大集经善男子。 云何菩萨持诸佛法宝藏者。 善男子。 如来藏无尽亦无量。 至一切处。 悦可一切众生。 如众生诸行诸根诸解。 无量阿僧只。 不可思议。 不可称不可量。 14、佛说佛名经卷第二次礼十二部尊经大藏法轮。 南无大方等如来藏经15、菩萨璎珞经曾闻如来藏  如来秘要慧 名曰普严土  菩萨璎珞经16、合部金光明经何者非化身非应身。 是如来法身。 善男子。 是法身者二无所有显现故。 何者名为二无所有。 于此法身相及相处。 二皆是无。 非有非无。 非一非二。 非数非非数。 非明非闇。 如是如如智。 不见相及相处。 不见非有非无。 不见非一非异。 不见非数非非数。 不见非明非闇。 是故境界清净智慧清净。 不可分别无有中间。 为灭道本故。 于此法身显现如来。 善男子。 是身因缘境界处所。 果依于本难思量故。 若了义说是身即是大乘。 是如来性。 是如来藏。 依于此身得发初心。 修行中心而得显现。 不退地心亦皆得现。 一生补处心。 金刚之心。 如来之心。 而悉显现。 无量无边如来妙法皆悉显现。 17、大方等如来藏经复次善男子。 譬如庵罗果内实不坏。 种之于地成大树王。 如是善男子。 我以佛眼观诸众生。 如来宝藏在无明壳。 犹如果种在于核内。 善男子。 彼如来藏清凉无热。 大智慧聚妙寂泥洹。 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 善男子。 如来如是观众生已。 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 如来藏经能大饶益。 若有闻者皆成佛道。 18、大方广如来藏经若有智者闻此经  取于一喻而正行 若能受持及读诵  此福超过前福聚 有情归依于此经  疾证于彼无上觉 此如来藏相应法  若智菩萨能思惟 一切有情胜法性  速疾觉悟自然智复次金刚慧。 彼佛世尊常放光明。 如来住世之时。 有一菩萨名无量光。 与二十俱胝菩萨以为眷属。 是时无量光菩萨。 于彼常放光明如来应正等觉。 已曾问此如来藏法门。 金刚慧是彼常放光明如来应正遍知。 于五百劫不起于座。 广宣说此如来藏经。 以种种句于法了别。 无碍辩才百千譬喻。 哀愍摄受彼菩萨故。 是故广演此如来藏甚深法要。 于彼十方各十佛刹微尘数俱胝百千世界中。 菩萨以小功力而皆警觉。 金刚慧彼中菩萨。 闻此如来藏经。 乃至得闻此经名号。 一切渐次善根成熟。 已成熟已。 各于异国而成正觉。 除四菩萨摩诃萨不取菩提。 金刚慧勿生异念。 当彼之时无量光菩萨。 岂异人乎即汝身是。 何以故。 汝金刚慧于彼。 往昔为菩萨时名无量光。 金刚慧彼佛世时。 其四菩萨不取菩提者。 所谓曼殊室利菩萨得大势菩萨。 观自在菩萨则汝金刚慧。 是为第四。 金刚慧如是大利益如来藏法要。 菩萨摩诃萨。 由闻此故佛智成就。 19、佛说不增不减经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舍利弗。 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 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舍利弗。 如我所说法身义者。 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 不思议佛法如来功德智慧。 20、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 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 转三十二相。 入于一切众生身中。 如大价宝垢衣所缠。 如来之藏常住不变。 亦复如是。 而阴界入垢衣所缠。 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 一切诸佛之所演说。 21、大乘入楞伽经内证智所行  清净真我相 此即如来藏  非外道所知22、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23、大乘密严经 圣者现法乐  等引之境界 人天等诸趣  一切佛刹土 如是染净法  如来藏为因 由彼悟成佛  为诸乘种性24、占察善恶业报经如是数相者。 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 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 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 25、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善男子。 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 三世如来之所守护。 十方菩萨之所归依。 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 亦名修多罗了义。 亦名秘密王三昧。 亦名如来决定境界。 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 汝当奉持。 26、菩萨善戒经尔时优波离白佛言。 世尊。 此经当名何经。 优波离。 是名善戒。 名菩萨地。 名菩萨毗尼摩夷。 名如来藏。 名为一切善法根本。 名安乐因。 名诸波罗蜜聚。 尔时优波离闻佛所说欢喜礼拜。 右绕而去。 发布时间:2025-08-13 11:03:2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