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问顶尖 修行自在-奔达堪仁波切 内容: 學問頂尖 修行自在-奔達堪仁波切朗欽杰布仁波切述弟子 劉國威敬譯譯者前言:朗欽仁波切對其上師奔達堪仁波切的生平事蹟並不是非常清楚,因為他們是到印度之後才認識的。 奔達堪仁波切圓寂後,不丹於一九七0 年十二月廿五日的報紙上刊載了一篇記述其生平大要及圓寂經過的報導。 朗欽仁波切囑我先譯此文,他再補述報導中未提及的事蹟。 一九七0 年十二月廿五日週五,學問頂尖,修行自在。 眾人咸稱波力堪仁波切,心入法界(意指圓寂)。 博學精進,具足諸聖功德之大士乃德格波力寺(spo. Li. dGon. )之堪布,名為圖登貢噶嘉參(Thug. bsTan. Kun. dGa. rGyal. mDshan. )一般人稱堪喇仁波切多傑(mKhan. Bla. Ma. Rin. Po. Che. rDo. rJe. 多傑乃其法名)。 年輕時乃米龐仁波切(註1)近侍弟子德格大堪布蔣揚欽意( Jam. dByang. mKhyen. Rab. )之頂尖弟子,學習共通之風水堪輿學問及不共之經論教授,於學思甚為增長,眾人皆稱尊者學問頂尖。 後又從白玉寺竹汪貝瑪諾布(註2).宗薩欽哲秋吉羅卓(註3)等頂尖智者行者學習甚多金剛乘之續、論、口訣。 眾人皆稱其為真正之金剛阿闍梨。 隨後,特別又從貝瑪拉密札(Vimalamitra)化身(註4)噶陀寺堪布阿吉汪波(註5)處如瓶瓶交灌般,習得大圓滿傳承及深義口訣,獲得此甚深法深義之傳承。 年歲稍長,至衛藏桑耶等,慶普、洛札、大共等聖地朝禮及修行,獲得許多現量秘密成就。 中進入西藏後,仁波切逃至印度成為難民。 在此期間毫無厭倦的教導許多學生學習論,疏,風水等學問。 不久前,仁波切於火馬年(1966)至不丹之普塘地方朝聖,不丹國之皇太后迎請仁波切暫住彼處教導許多甚深教法及口訣,特別教導許多「龍欽七藏」(註6)的其深教授。 仁波切七十四歲時,心中略生「有為無常」之念,不丹皇太后等近侍弟子均特別祈請其常住於世也。 頂果欽哲仁波切(註7)亦鄭重請求其常住世,但仁波切並未明確答應。 鐵狗年(1970)九月十八日仁波切在毫無病痛的情況下突然氣喘。 九月二十三日上午不丹皇太后至仁波切尊前詢問病況。 仁波切交代近侍弟子:「準備些穀物。」並吩咐皇太后用穀物向上師做曼達供養手印。 當維那師領眾誦完供養文後,仁波切向皇大后說:「今天我將大圓滿的所有教授做最後半小時的總集講解,至今我仍非常感激您對我的供養,我雖不能常住於世,但我對您的恩德不會忘記,我會為您迴向祈願。」下午兩點,仁波切向近侍弟子不塘比丘謝若佳參(Shes. Rab. rGyal. mTshan. )說:「心性無有,唯入光明。 現在,死,死,如是,阿、、、。」禪定姿勢進入涅槃,眼視虛空,心入法界。 那時附近地區均感到些微地震,以及天空有震耳聲音。 七日間仁波切的尊容一直維持禪定之姿,並且更顯光彩。 眾人均可聞到香味,顯出仁波切平常不為人所知之戒體。 九月三十日其聖意離開遺體,於是為其沐浴更衣,全身塗以純金。 種種供養不可思議,成百僧眾為仁波切日以繼夜的誦念供養。 仁波切生前遺言交代他過世後要請敦珠仁波切(註8)為其主持後事。 敦珠仁波切遂於其駐鍚寺院噴措林(Phun. Tshogs. Gling. ) 舉行荼毘大典。 藏曆十月五日,敦珠仁波切及宗薩欽哲仁波切主持「金剛薩埵」及「文武百尊」等兩座修法。 在荼毘前,天空出現清澈白色的圓形虹幕,許多人都親眼見到。 茶毘之後,其舍利有五歲孩童一握的數量,各色均具、、、,亦有如白玉般之舍利。 荼毘時,其頭骨(嘎巴拉)由荼毘塔東門迸出,絲毫未損。 仁波切之紀念舍利塔分三座,由敦珠仁波切,不丹皇太后,及仁波切之近侍侄子貢噶慶列(Kun. dGa. Phrin. Las. )建造。 具信不肖弟子比丘南卓桑波(rNam. Grol. bZang. Po. )等敬獻。 以上為不丹報紙之記載。 奔達堪仁波切的生平事蹟我知道的並不多,但是我從他那裏習得許多不共的大圓滿口訣教法。 那時候因為我沒有護照,所以不能常常親近。 奔達堪仁波切年輕時是德格地方薩迦派波力寺的堪布,對佛法上的薩迦十三論及世法的流日、命相、風水、醫術都甚精通。 關於流日、命相,仁波切曾和我說:「以前中进入西藏時,我事先都能算知他從哪裏來,但沒有用,我只能知道從哪裏逃。」關於他的醫術,他也說過,「這些道理以前我非常清楚,但太多人來問這些事,太累,修行的時間都浪費了。」所以在德格的時候,他將其醫術傳給四位弟子,向他們說:「我將所有法門傳給你們,以後我再也不替人看病了。」奔達堪仁波切說;「現在學大圓滿的人不多,所以我耍精修此一法門。」所以後來向阿嘎堪布學習大圓滿。 後來他的大圓滿成就連敦珠仁波切都向他頂禮,稱許他是寧瑪遍智堪布。 以後仁波切去拉薩,桑耶寺等地。 那時有─奔達(sPom. mDa)家族的商人在拉薩做生意,他對仁波切很尊敬,供養房子讓他修行,所以以後很多人都叫他奔達堪仁波切。 奔達堪仁波切的佛法教授非常精妙,口才妙絕,慢慢引導學生瞭解教法。 他的辯才也是頂尖,近代有他這樣一般智慧的人是很少的。 他平常一向都是正襟危坐,連椅背都絲毫不靠一下,別人勸他靠一下無妨,他說:「不行,今天靠一下,明天靠一下,久了就會懶散,我還是這樣比較好。」他滿喜歡喝酒,但他說:「我是出家人,別人看到不好。」有時我私下買酒請他喝,他說:「我們現在修大圓滿,酒和水是一樣的。」尤其他喝完以後,講的話全是佛法,而且是甚深不共口訣,一點廢話都不說。 我從奔達堪仁波切那習得許多大圓滿法門,他並且將自已的一部「普賢無上心要」註疏筆記(註9)及另部他從紐虛仁波切那裡學大圓滿的筆記送給我,我一直保存在身邊。 奔達堪仁波切的侄子管家貢噶慶列和我說:「仁波切很重視你,他圓寂前,囑咐我說,「我的舍利子不要給太多人。 他給了我一些名單,上面特別提到你。」所以我一直保有仁波切的舍利。 貢噶慶列還曾說過:「荼毘大典時,不丹皇太后因為悲傷仁波切圓寂,就將銀飾投入荼毘塔中,開塔後,從塔中找出銀質的奔達堪仁波切像。」我從小到大有四位主要的上師,幼時是甘瓊仁波切,長大後是雍吉瑞津仁波切,奔達堪仁波切,以及根本上師昆努仁波切。 我一直感激他們對我教導的恩德。 註 1米龐仁波切(Mi. Pham. Rin. Po. Che. )人稱局米龐,全名米龐,蔣楊南杰佳措(1846-1912),生於四川石渠縣,乃十九世紀寧瑪派學問修持兼具之成就者。 著有關於聲明,因明,醫藥,曆算,顯密佛教,詩歌,議論,儀軌等著述三十二卷。 註 2竹汪貝瑪諾布(Grub. dBang. Pad. Ma. Nor. Bu. )。 指寧瑪派白玉寺,第九任寺主-第二世貝瑪諾布仁波切(1887-1932),法名貝瑪棍桑天津諾布(Pad. Ma. Kun. bZang. bsTan. Tzin. Nor. Bu)。 註 3宗薩蔣揚欽哲秋吉羅卓(rTsong. gSar. Jam. dByang. mKyen. brDze. Chos. Kyi. Blo. Gros. 1896-1956)乃蔣揚欽哲汪波( Jam. dByang. mKyen. brDze. dBang. Po. 1820-1892)之第二世轉世,乃本世紀最著名西藏成就者之一,持有一切傳承教法,乃「利美」(Rig. Med. 意指無派別)運動之中心領導人物。 其弟子索佳仁波切曾補述其懿行,「他是位領導人物,在他所做的一切事業中,他總是推動和平及統一,在寺院有困難時幫助他們;發掘不為人知的偉大行者;鼓勵勢微之傳承持有者,幫助他們以便為眾人所認識。 他就像塊大磁鐵般,本身就是個活生生的修行中心。 無論有任何計劃要推動,他都能請到最好的專家及工匠來執行。 從國王到貧民,他都給予最無私的人格陶冶。 任何人在見過他之後都不會沒有一段有關仁波切的故事的。」註 4貝瑪拉密扎為大圓滿早期傳承之祖師。 曾預言自己每隔百年將化身於西藏,以振興大圓滿教法。 註 5阿吉汪波(Ngag. Gi. dBang. Po. )。 普稱珂嘎堪布,亦為本世紀初期寧瑪派成就者,為米龐仁波切及紐虛龍多(十八世紀成就者巴初仁波切密行第一之弟子)之弟子,遵師命一生居於噶陀寺教導弟子,近代許多成就者均出自其門下。 註 6龍欽七藏。 十四世紀寧瑪派成就者龍欽饒將所著七論-宗義藏、妙乘藏、如意藏、口訣藏、法界藏、理路藏、詞義藏。 註 7頂果欽哲仁波切(Dil. Go. mKhyen. brDzre. l910-1991)是蔣揚欽哲汪波之意化身,今世寧瑪派大圓滿傳承之重要行者,亦是寧瑪派之領袖,並且是包括達賴喇嘛在內等著名行者之上師。 一九九一年九月廿七日圓寂於不丹聽普(Thimphu)。 註 8敦珠仁波切(bDud. Joms. Rin. Po. Che l904-1987),為十八世紀寧瑪派取伏藏者(gTer. sTon)敦珠林巴(bDud. Joms. Gling. Pa. )之轉世。 除其修行成就外,並為今世著名之西藏史學家,詩人、書法家。 前一任寧瑪派領袖。 註 9普賢無上心要(Kun. bZang. Bla. Med. Shal. Lung)。 為十九世紀寧瑪派成就者巴初仁波切(dPal. sPrul. Rin. Po. Che. )所著之佛法論著,為近代重要之西藏史籍。 民初劉立干漢譯為「大圓滿廣大無上心要」,郭元興譯為「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台北密乘出版社均有翻印版本。 发布时间:2023-05-07 12:44:1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