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十九课、上座部的一再分派 内容: 第十九课 上座部的一再分派上座部自佛灭后,一向皆传承迦叶之教,并无违诤。 在三藏中,以经为主要,其次才及于律论。 直至三百年初,有迦多衍尼子者,首宏论藏,以经律为次,并造发智论 (1),说有为无为,一切诸法,皆有实体,但不信大天五事,由是另成一派,名说一切有部。 其余上座部中,有改信大天五事者,致与众冲突,迁往雪山,改名雪山部,其后在一百年间,竟分出九部,连同此二部,共十一部,其教义有如下述:一、雪山部此部即上座部的后身,因迁住雪山,改名雪山部。 其教义谓:我非实有,法为实有,与一切有部的见解,大略相同,对于大天五事,反予赞成,上座部原来的宗旨,已完全放弃。 二、说一切有部梵语名萨婆多部,又因说时,每稽析其因,故名说因部。 其教义略谓:我非实有,法为实有,过去未来,体亦实有。 又谓:一切有者有二:一、法一切有,谓心 (2)、心所 (3)、色 (4)、不相应行 (5)、无为 (6)、五法。 二、时一切有,谓过去、现在、未来、三时。 后即于此第三百年中,从说一切有部流出一部,名犊子部,次后又由犊子部流出四部,名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其教义如下述:三、犊子部此从部主之姓,故名犊子部。 其教义略谓:我为实有,法亦实有。 又谓:二种法,是解脱最上因:谓毗钵舍那 (7),奢摩他 (8)。 又谓:若已生尽,证无生智,得名为佛。 四、法上部此系取部主之名,法中之上,故名法上。 五、贤胄部贤亦部主名,胄旨后裔,此众皆贤阿罗汉的后裔,故名贤胄。 六、正量部量谓衡审刊定,自以为所立法义,正审无邪,故名正量。 七、密林山部部主居于密林之山,故名密林山。 以上四部,其教义与其母部犊子部,大略相同,谓我为实有,法亦实有,仅因解释偈语的大同,遂致分裂。 八、化地部即梵语弥沙塞部,部主系国王出家,以正法化所统地,故名化地。 其教义略谓:我非实有,法的过去未来,亦非实有,惟现在法为实有。 又说:一切行为,皆刹那灭,无有少法,能从前世转至后世。 九、法藏部即梵语昙无德部,亦系部主的名称,名为法藏,又名法密。 其教义略谓:法藏有五:一经、二律、三论、四咒、五菩萨。 对于我法二义,其观点与化地部同, 余义则多同于大众部。 十、饮光部至佛灭三百年未,自说一切有部,复出一部,以部主的姓氏,名为饮光。 其教义略谓:若法已断已遍知则无,未断未遍知则有 (9)。 业果已熟则无,未熟则有 (10),有诸行以过去为因,无诸行以未来为因 (11),余义多同化地法藏两部。 十一部、经量部佛灭四百年初,从说一切有部,复出一部,主张惟以经为正量,不依律论,凡所引据,以经为证,名为经量。 其教义略谓:诸蕴有从前世转后世,故亦名说转部。 又执有胜义补伽罗 (12),余义多同说一切有部。 发布时间:2023-05-06 18:33:31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