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忆念嗔恨心的过失 内容: 观照按照《俱舍论》的观点,一个人若产生嗔恨心,他的意识不会有欢喜心(喜),他的根识不会有快乐(乐),也就是说,心态完全处于痛苦当中。 包括他的面目也显得极为丑陋,整个人的情绪处于狂乱状态,经常对外境表现出不满。 作为大乘行人,面对怨敌或者逆境时,需要修忍辱。 如何修持呢? 忆念嗔恨的过失首先,应当忆念嗔恨心的过失。 嗔恨心的过失非常大。 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杀嗔诸佛赞,杀嗔则无忧。 --《大智度论》偈颂这句偈颂的意思是说,嗔恨如毒,是一切恶的根源,能摧灭一切善法,有谁能铲除自己的嗔恨心,则为诸佛所赞,他自己也会快乐安逸。 对一个大乘行人来讲,嗔恨是非常可怕的心态。 如果被嗔恨心所转,就会导致摧毁千劫之资的下场。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入行论》偈颂一刹那的嗔恨心,便能摧毁一千劫所积累的布施众生、供养佛陀等福德。 有些人嗔恨起来不是一刹那,而是好几天。 他们心里的积怨,就如冬天的冰一样消不下去,就像毒蛇一样时时散发毒气。 因此,我们一定要修习对治方法,否则,一旦受到危害生起了嗔心,自相续的众多功德就会被摧毁。 他人伤害你的时候,心里想:我不能生嗔恨心,嗔恨心的过失非常大,这样就能不计较了。 这是一种方法。 从因果的角度修忍辱其次,当对方加害你时,可以从因果的角度修忍辱。 今生今世他来伤害你,说明你曾经伤害过他。 比如,有人欺骗你,抢你的东西,抢你的位置,抢你应得的利益,你要提醒自己: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不虚假的。 之所以今生今世自己遭遇了这些,一定是前世伤害过他人,伤害过众生的缘故。 从因果的角度修忍辱,这个力量更大。 反之,今天他怨恨你,伤害你,然后你怨恨他,再伤害他;他又怨恨你,伤害你,你又怨恨他,伤害他这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这叫轮回。 若是你想摆脱轮回,就不要再继续怨恨、伤害了。 心平气和地承受,这是自己应该承受的,是应得的果报,心里没有丝毫怨恨,就更不用说要报复了,如此这个缘就了了。 时时这样面对,这样做,这叫了缘了债。 所有缘都了了,所有债都还了,就彻底了生死了,就可以解脱了。 从因果的角度去思维,去修忍辱更殊胜。 转为道用修忍辱在所有罪业中,没有比嗔恨更严重的了,而在一切苦行中,也没有比忍辱更难行持的了。 寂天论师说:罪业莫过嗔,难行莫胜忍。 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忍辱。 把对方当成是殊胜的对境来修忍辱,这样就能圆满忍辱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能圆满,其他波罗蜜也能圆满。 他来伤害你,这是他给了你一个对境,若是你能心平气和,内心如如不动,你不就提高自己的境界和智慧了吗? 这是把一切都当作修行的对境。 学佛修行就是在对境中学修,最后才可以解脱成佛。 殊胜的对境,是学佛修行良好的机会,是提高自己、成就自己的助缘。 坏事变成了好事,不清净的变成了清净,不圆满的变成了圆满,这叫转为道用。 摘自《俱舍论颂疏记》 发布时间:2025-08-09 15:02:2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