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开释余疑分第二十五 内容: 开释余疑分第二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 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 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 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阿难! 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 云何二见? 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分义】阿难对佛说:世尊为我等宣讲非因缘自然,及和合与不和合,我们心里犹有余疑。 现更听见见不是真见,就更使心里迷闷不解了。 惟愿世尊用大慧眼开示,使我们的觉心明了清净。 佛先开示迷闷,说二种分别妄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按瑜伽师地论言:三千大千世界,都是众生共业所感,贵贱人畜,相依而住,名为同分。 同分境,兼过去未来,为无始以来惑业所感。 众生自身,各随己业,贵贱苦乐不同,飞走鳞甲类别,名为别业。 别业境,限于现在,皆是以往宿业所招。 【大陀罗尼】经言陀罗尼,有无字、有字、多字三种。 译云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此经神咒,即多字陀罗尼。 大陀罗尼者,所谓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后文之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是。 一别业妄见云何名为别业妄见? 阿难! 如世间人,目有赤眚。 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 于意云何? 此夜灯明,所现圆光。 为是灯色? 为当见色? 阿难! 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 而此圆影,唯眚之观。 若是见色,见已成色。 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 复次,阿难! 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 离见别有,应非眼瞩。 云何眚人? 目见圆影。 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 影见俱眚,见眚非病。 终不应言:是灯是见? 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如第二月,非体非影。 何以故? 第二之观,捏所成故。 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 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 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分义】本来清净的眼,因为生了病膜,于是在灯上见有圆影。 灯上圆影,只有你自己能见,而别人不能见,这就是别业。 灯上并非实有圆影,而见有圆影者,是则名为妄见。 圆影本是从病膜产生的病状。 不能说在灯在见,非灯非见。 因为圆影不是真有,不过是因病而产生的幻相。 这就譬如众生因无明故,而产生妄见。 其实见这个妄见(圆影)的,仍是本来清净的妙明真见。 这就是前分所说的“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的见。 众生别业妄见就如第二月相似,本由指捏目而现出的虚幻相,本来就不实有。 怎可说是月是见,非月非见呢? !由是可知根本在病膜、手捏、一念无明。 只要无明破除,见自清净。 而破无明,必须明见真性。 妙真如性,本无无明。 二同分妄见云何名为同分妄见? 阿难! 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 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 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 阿难! 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 唯一国人同感恶缘。 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 或见二日,或见两月。 其中乃至晕蚀佩玦,彗孛飞流,负耳虹霓,种种恶相。 但此国见,彼国众生。 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分义】有一小洲,只有两国。 惟一国人,同感恶缘,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名为同分妄见。 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两国喻净秽二土。 此一国人,不祥境界,喻五浊秽土众生。 彼国众生,本所不见,喻净土众生,见清净安乐故。 此言五浊虚妄,妄见本非实有。 二事合明阿难! 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 【分义】以别业同分二事进退合明者,即进同分例别业,退别业例同分。 合明者,以喻合法明了。 即以此二事进退参合说明。 一别业合明阿难! 如彼众生,别业妄见。 瞩灯光中所现圆影。 虽似前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 眚即见劳,非色所造。 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 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 元我觉明,见所缘眚。 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 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分义】如彼众生,因为眼被翳障所遮,而产生圆影幻觉。 其圆影并不是所见的灯光所造成,也不是能见的见有了毛病。 依此灯光所见圆影为例,进而说明别业妄见的起因是翳障(一念无明)。 更退而说明眼前所见的山河国土及诸众生,亦为同分妄见所现之妄境,皆不可得。 这就是上文所说的“进退合明”。 能见与所见及所现一切境界,皆非实有,元是我妙觉明心因翳障(一念无明)而产生的圆影(妄见)。 有觉有见,即名妄见。 悟本觉妙明,则知诸缘皆妄,本不可得。 如是妙明,即非妄见。 真见所见妄见,真见不是妄见。 此实“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如是真见,不可名为见闻觉知。 是故你今见我及你,并诸世间十类众生,都不过是见着了翳障的圆影(妄见),并不是能见妄见之真见。 彼见妙明,是为真见,如是见性,非是妄见。 故不可名为见闻觉知。 二同分合明阿难! 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一病目人,同彼一国。 彼见圆影,眚妄所生。 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 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分义】别业一人,以无始见病,见有虚妄心境。 同分一国,以同感恶缘,见有五浊秽土。 同分别业虽殊,妄本不异。 以一人例一国,复以一国例大千,乃至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以无始见病,见有虚妄心境,迷蔽无漏妙心而为见闻觉知。 以见闻觉知,见于色香味触。 以是因缘,妄见生死。 若悟妙明真心,即知世界众生,本不可得。 见闻觉知如第二月,色香味触尽是空花。 是则不复更有虚妄心境。 无漏妙心,本非生灭,清净真心,本觉常住。 二种破解阿难! 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 而犹未明,如是觉元。 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分义】二种破解者,即悟知妙明见性,非和合生及非不和合。 一破斥和合阿难! 吾今复以前尘问汝。 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 为与暗和? 为与通和? 为与塞和?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 见相可辨,杂何形像?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 若即见者,云何见见? 必见圆满,何处和明? 若明圆满,不合见和。 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 杂失明性,和明非义。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复次,阿难! 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 为与暗合? 为与通合? 为与塞合?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 云何见暗?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 既不见明,云何明合? 了明非暗。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分义】和者,如水乳相和;合者如函盖相合。 体无际畔,名为非和;性相乖角,名为非合。 一切浮尘诸幻化相,皆是虚妄心境。 是故妙觉明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非合。 二破非和合阿难白佛言:世尊! 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 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 为非通和? 为非塞和? 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 汝且谛观,何处是明? 何处是见? 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阿难! 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 为非暗合? 为非通合? 为非塞合? 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 如耳与明,了不相触,见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分义】如此见性,与诸缘尘及心念虑,亦非不和合。 真性明体,唯一绝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法示人,故皆不可说。 由是不结示真性,而真性自显。 后文承前连后而言: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及心念虑,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本为妙觉明体。 总拂一切虚妄心境,皆非实有,幻无自性,依真而立。 如空中花,全体即空;如水生泡,全体即水。 故曰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发布时间:2025-08-04 13:38:3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4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