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与教 内容: 宗 与 教◎ 净 慧 宗教,最早是佛教的一个词,现在是对所有宗教的一个通称。 在佛教里,宗教有它特定的含义,宗是指宗门,教是指教下。 也有叫宗说的,说就是理论。 它是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的判断。 宗和教是指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宗不能离开教,教也不能离开宗。 《六祖坛经》中说: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禅宗把它广大的实践、高深的见地建立在佛教经典的基础上。 尽管六祖是个不识字的人,但是《坛经》中引用的经典,也有十多种,其中有一些是很重要的经典。 禅宗的产生,实际上是在教理的佛教,如唯识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等宗派产生了危机的时候出现的。 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因为这些宗派过分强调理论的研究,没有很好地继承本宗的实践和观法,也就没有了灵魂,成了一种徒有其说的学问。 所以禅宗针对时弊,起来弘扬以实践、修证为中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但是,禅宗是不是就不要教理呢? 不是。 从达摩大师到六祖惠能,这一阶段的禅师都是把自己的言教建立在佛经的基础上的。 达摩大师明确地说要籍教悟宗。 六祖在《坛经》里也明确地表示不赞成不立文字,他说:只此不立二字也是文字。 不立文字并不是不用文字。 他说:你自己不肯看经,不要误了众生,误了众生是有罪过的。 六祖在开悟后弘扬佛法,还是教育他的弟子要很好的通达经教。 后来由于历史的发展,禅教形成对立的局面,才有一些禅师反对看经,认为看经就会增长知见,知见多了烦恼就多。 但也并不是一下手就让人这样做。 过去佛教的修学次第还是很明确的。 学过沙弥律的都知道,出家人要求五夏之前专精戒律,五夏之后方可听教参禅。 这个学习的次第非常好。 我们知道禅宗的很多祖师,他们都有很好的教理基础。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更应该如此。 要力戒狂禅,同时也要避免文字禅、葛藤禅。 如果是狂禅,那就是空中楼阁,没有理论基础,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禅;如果是文字禅,那就把修行这个殊胜法门变成了一种知识,变成了口头禅,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所有学禅的人一定要以经典为基础,不能离开经教来谈禅。 所谓: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 摘自《柏林禅话》 发布时间:2025-07-31 13:37:4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