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石家庄张孝谦居士 内容: 答石家庄张孝谦居士孝谦仁者慧席 :手教及尊作两幅,均拜收。 才华横溢,不胜敬仰! 知曾阅读拙作《般若花》,可谓文字因缘,至祈指正为盼! 知正修“六字大明咒”,甚好! 此法简单易修,而三密相应,功效卓越,祈仁者一门深入,久必有成。 余在拙作已详,不复一一。 谨复顺叩道绥! 愚学人徐恒志拜启2000年6月12日孝谦仁者慧席:函悉。 所示简历,已拜阅。 知现修“六字大明咒”,此法可以灌顶,也可不灌顶,只要一心恭敬,功德都不可思议! (凡简单法门,一般都不需灌顶)仁者七八月份来上海,能否相见,且看因缘。 因我目前行止无定,随缘住世,来信目前仍寄黄河路。 大作孔雀画幅,谨拜领,雪泥鸿爪,足资纪念,谨致以由衷感谢! 顺叩法喜! 愚徐恒志合十2000年6月26日孝谦仁者慧席:7月1日手书收悉。 欣知实践佛法,勇猛精进,甚为可佩! 一切佛法皆是善巧方便,只要能修至妄想脱落,但灵知不昩,即是当人本具佛性、本来面目,能有此认识,即具无上福德因缘,至此“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矣。 达摩初祖画像拜收,神情栩栩,不可多得,谨表衷心之感谢! 即颂法喜充满! 愚恒志拜启2000年7月18日孝谦仁者慧鉴:8月5日手书在8月25日收到,其中由于我的住址不断变迁,耽误了收信时间。 所问简复如下:一、修六字大明咒到功夫得力,必有一番烦恼翻动、排出之过程,此时正是得力进步的时候,决不能认为无效而失望,谚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多生习气、烦恼,岂少时能清,只有坚毅奋发,常与自己逆,处处与自己过不去,才能有力降伏烦恼而得清凉自在。 在拙著《般若花》中多处谈到这一问题,请仁者温故知新,自我奋斗! 二、修六字大明咒之余,可以学、背《金刚经》,因都是无相法。 但总以修法增加定慧力为主,其余经论暂时慢看,若过于夹杂,影响定慧。 (遇事烦燥、着急、发火皆业习深厚,定力不够所致,唯至诚忏悔,认真修法;修法时一句六字大明咒,心起、唇动、耳闻三结合,才会逐步趋向定力与慧力,降伏烦恼魔军! )三、书奉条幅一张,聊副雅望,不胜惭愧! 承寄大作甚谢,当与送友结缘。 此颂 定慧圆明! (复信地址,请照信封之面)愚恒志拜启2000年8月28日孝谦仁者明鉴:来函及画张均已拜领,谢谢! 适有道友自广东来,不远千里,甚为难得,即将佳作赠送结缘,皆大欢喜! “六字大明咒”虽为明心见性要法,但也可除病消灾,故仁者修法以后收到明显效果,希继续努力,一门深入,将会有更好效果。 当然要以得定开慧为主,除病只是副产品。 散步骑车也可持名念佛,因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种种利益,说不能尽,但也可仍念六字大明咒,使之一门深入,万法归一。 仁者可随宜而行,并无定法。 至于观心性、练定力,于一切境不取不舍,不理不粘,观照次数由少而多,自能由定发慧。 逐步向素食发展,何善如之。 学佛之人,发大悲心,按理不能食众生之肉,但为了方便,初步可食三净肉,(即不闻叫声,不亲见其杀,不为我而杀)儒家亦有“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仁者宜逐步培养向素食方向发展,何况上火、苔厚。 杀时一股怨毒之气,食者吸收后,种种不利。 今寄上《护生文集》一册,供参学。 修六字大明咒每天2小时,已可,(可早晨、晚间各一小时),不必再增加时间,当然也无定法,如日间坐2次,睡前也坐一次,有利无害。 知仁者为愚治元形阴文章一颗,古朴苍劲,十分精雅,仁者字画功底甚深,不料尚能治金石,洵是多才多艺矣。 谢谢! 顺祝禅定。 愚学人徐恒志拜启2000年9月8日孝谦仁者: 大札敬悉。 一、决心从此吃斋念佛,不食众生肉,欣喜无量! 二、不必贪坐,循序渐进,如调琴弦,不急不松。 念多务胜,皆习惯使然也。 三、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愚何敢为人师,要之谊在师友之间也。 可乎? 四、单人照,手边没有,送奉一张双人照,戴镜的即愚,聊作纪念,五蕴和合,一个幻人耳! 五、“ 镇海人”章已阅样章,于此足矣,不需再刻其它词句,以增麻烦耳。 六、印章敬欣赏拜阅,古趣盎然,佳品也,谢谢! 顺叩吃素念佛,自强不息! 愚 恒志拜启2000年9月28日孝谦仁者慧鉴:10月4日函悉。 大作同时收到,当赠送结缘,并致谢忱! 知修六字大明咒法已200天,能刻苦砥砺,必抵于成! 一切法本是善巧方便,六字大明咒与心中心法本无异致,因人而修,有不修心密,而得益于六字大明咒者,根性各有不同。 仁者若考虑定欲修心中心法,如果时间、体力相宜,三个月后(近期可能外出),请来沪受法,(必须灌顶,并须每坐二小时)能奋斗一番,也是好事! 后再联系。 下复所问:1、修六字大明咒也是密法中简要而效果显著之法,可以一直修下去,直至得定开慧,妄想脱落,然后明白本性,悟后起修,打扫习气;也可悟后转修净土法门,以期即生解脱,径生西方。 心中心法与六字大明咒同为无相法门,但前者要求较高。 2、出家人乃住持佛法之僧宝,故有机会时能受一下皈依仪式,更好。 因理事不二也。 (受三皈后,即成为名符其实的三宝弟子)皈依时会另有“法名”,若传法之法名,则可命为“智谦”,谦者必智,智者必谦也,高见如何? 3、请有重点的读《般若花》以下的文章,好吗?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学般若化二执》、《心经的理论和实践》、《有关佛性答问》、《净宗讲话》、《人生价值观》、《佛教常识答问》,《书简节录》也可选阅。 上海有一位青年陈锋,学佛已久,颇有见地,今寄奉地址,请与之联系,以便互相交流和促进。 地址:“上海…” 老眼昏花,草草奉复,顺颂福慧二严。 愚 恒志合十2000年10月9日智谦仁者道席:函悉。 敬复如下:1、昏沉现象,是修心中心法常有之现象,睁眼出声持咒有时也颇有效,可试行; 若实在不能维持时,暂停打坐下座散步,待昏散去后再坐,总之方便调伏之。 2、念弥勒真言是恐此生不能成就,乃持咒生弥勒净土(此土在欲界第四天)正如发愿生极乐世界,须念往生咒一样。 各随愿力而行,有利修持。 3、下午和睡前加观心,甚好,但不结手印,亦属浪费功夫,今请结“法界定印”(两手仰掌,右按左上,二大拇指头相拄,放于跏趺小腿之上,甚舒适,不妨试行。 但以观心为主,暂时不念佛,(今后再念,)否则又求生弥勒净土,又求生极乐世界,修法太杂,不易入定,以一门深入,加些助行为妥。 也有利于睡眠。 目前请勿求速效,翻动、昏沉种种变化正是好事,功候成熟,自能寂然不动,而观照分明矣。 问题并复如下:1、佛法分显教、密教,显教即显明之教,一般经典、书籍,大都是显教;密教即密宗,今修心中心乃是密教、密法,身口意三密相应之故。 2、罗汉属于小乘,了三界生死,但以大乘究竟之义视之,可划入外道范围,96外道中,包括小乘在内,因小乘教,不了义,不彻底,故视为外道。 3、菩萨修行有五十二位,其中有十地,《华严经》评说其行相。 所询五地,可能指十地中之第五地,第五地并无专门意义。 (烦恼粗细叫“五住”)。 十地境界很高,已破无明,见法身,入菩萨上乘位。 “地”是修行阶位之一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4、“漏”即烦恼,如器有漏,不能盛水,无漏即是无烦恼。 烦恼有6种根本烦恼,20种随烦恼,有关法相的书,专门研究这方面。 5、“善恶”是心态之不同性质,“布施”是六度修法之一,“慈悲”为佛法弘法利生的根本。 仁者接触佛法,如入宝藏,美不胜收,今后以学佛为中心任务,将有大快所怀之一日! 不尽欲言。 顺祝合府吉祥! 愚 恒志手拜2001年2月13日智谦仁者慧眼:1月15日 手书收悉。 一、欣悉修六字大明咒后,妄念渐少,这是效果,但还不能于事无心,于心无事。 吾人无始以来习染浓厚,贪瞋习气人人有之,不经一番刻苦打磨,何能解脱,今但埋头虔修,但事耕耘不问收获,自有妄想脱落,庆快平生之一日。 但习染翻出有时十分强烈,正像垃圾打扫出门,是进步现象,不必怀疑、怖畏。 时时注意戒、定、慧,并与自己习惯、污染作斗争,久久自得自在。 二、《恒河大手印》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上乘境界,由破我、破法乃至破空,入于心空境寂之境。 应知学佛乃大丈夫事,岂世智辩聪者所能测知,今寄上《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作者是浙江大学教授、科学工作者,阅之可以增加理解和信心。 余详拙作,不复一一矣。 三、《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及承刻印章,费神甚谢! 寒便来沪,甚好,请事前函告,为祷! 顺祝法喜增上! 愚 恒志 拜启2000年11月20日智谦仁者慧眼:12月3函已悉。 仁者涉猎文艺,擅长书画、金石,固可养心怡情,然不如佛法之究竟,今能因缘巧合,研探法藏,岂非善根、福德、因缘之所栽培,实际上人生无常,一切幻妄,不学佛法,宁有出路? !《中有成就秘笈》乃人生最后救度之法,一般说来,应于生前精勤修持,自救解脱。 中阴救度首先要有善知识讲述,时间又长,机遇难逢,力求此生明悟自性,悟后起修,打扫积习,背尘合觉,实系正道,故仁者暂放此书,研习《修证心要》等,很好! 知贵恙有所好转,佛法之法味和心力,以及打坐修持之功效,有以致之也。 继续努力,安身立命、消灾延寿,及至了生脱死,解决生命史上主要问题,都可办到。 祈仁者努力焉。 诗文品艺,怡情养志,非不可为,然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能与宇宙人生之真理相比,仁者当已有所体会也。 封面称呼,当依而行之,其实对邮递员来说,“先生”亦相宜也。 所刻印章二枚,古朴庄严,刀工十分难得,其中:“志”字、“士”字成为“工”,可能是印泥关系,或有此种写法,但写成“工”体不易识别,仁者裁之。 近有其它道友多人刻赠金石多枚,愚不善书法,而印章不少,已足够用,今后切勿劳神劳力。 兹把印章,盖奉请鉴,互相欣赏。 不一一,把晤非遥,不亦乐乎! 顺祝净乐! 恒志合十2000年12月6日智谦仁者道席:来书,知平安到达,并法喜充满,因缘确实不可思议! 仁者至诚恳切,德才兼备,今修大法,确是福慧并臻,善根福德之所积累,不胜喜悦和赞叹! 《楞严经白话注释》及《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两书均甚好,有暇不妨逐步翻阅,使实践与理论并进,但目前以专心修法为主,看书其次,心定慧开,明白真如实相,则事半功倍矣。 《心经抉隐》我已有,《居士传》亦不需要,请勿费心。 “万事开始难”,今第一座能非常顺利进行,今后可无大的问题,但对修后业习种子翻出,必须有思想准备,以免临时起疑,此乃好事,翻动越烈,去泥越多,由翻动进入“不动”,岂不庆快平生! 顺祝合府吉祥,新春百益! 愚恒志合十2001年1月17日智谦仁者道席: 全家幸福! 手书敬悉。 仁者不惮辛苦,埋头前闯,修六字大明咒300余坐,修心中心法500余坐,并能连起来打坐4小时,可谓勇猛精进,难能可贵! 打坐间期,“没有境界是最好境界”,这句话,非常重要,一切见光见佛,有色闻声,皆是幻象,皆是不真实的,所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修至身心消失,万法化空是好事,这是“真空”,但万法化空,身心脱落时,灵知了了时,才是“见性”景象,此灵知了了,也即了了分明,也叫灵光独耀。 此乃妙有。 真空必具妙有,真空妙有圆融无碍,方是自性本来面目,方名“见性”。 仁者必须有此认识,有此体会,方是开悟;所谓开悟,即是“明白”,明白自性,即此了了灵知而一念不生者是,否则容易落入“顽空”,“断灭空”境界,是外道所证,非大乘见性也。 请以此自验,必能知其是否。 “爆炸”等非人人都有,虽是业障消除现象,但未必见性,故不必以此为是。 总之,仁者能埋头苦干,虚心印证,明心见性不远矣。 妄想息处,本性现前,然后悟后继续进修,打扫无始来的习气,(即破重关)消一分境界,证一分本智,必有了生脱死,大快所怀之日,继续战斗,打好基础,不胜企仰之至! 《随笔》一册,不知曾带给您否,我已忘记,另邮寄一册,不少地方,可作参考。 不一一,祝新春百益。 愚朽 恒志合十2002年1月21日智谦仁者: 您好! 函悉。 多谢关心,贱躯尚好,尚可应付,勿劳系念。 修持时间感到不太长,二小时很快过去,这是初步定境,昏沉现象出现,也是常有,宜观想两眉间的印堂穴,精神振奋或起身礼佛散步,加以调剂,手印下松,发现后,立即调整。 舌苔厚腻嗓子干,是燥火、湿浊现象,宜服清热解毒之剂,如银翘解毒片等。 (或牛黄解毒丸)并用腹部呼吸,引火下降。 百座后加座,可量力而行,能修大法,亦是仁者的福德因缘,我并无德能,惭愧! 眼睛尚好,看写太多,当随时保重之。 “雄鸡一唱天下白”,时代之象征也,前作拜领,谢谢! 即颂道乐! 愚朽 恒志拜启2001年4月20日智谦仁者道席:手书拜悉。 正在驰思,得书甚快! 知努力修心法,从未间断,快慰何如! 目前虽感觉不错,但须防习染翻动,因修持愈紧,翻动亦愈烈,随着功夫加深,烦恼翻出往往愈多,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幸注意及之,另函寄上《随笔》一本,系最近所写,供仁者参考。 已搬新居甚好,但愿鹰迁乔木,一切吉祥! 佛教刋物,以《广东佛教》内容最为丰富,值得一读,《宁波佛教》亦有可观,如果添订两刋很有可观也。 地址介绍如下:广东佛教:“--” ,宁波佛教:“--” ,上海佛教:“--”。 三家随选订阅,好吗? 顺颂秋祺! 愚朽 恒志拜书2001年9月3日智谦仁者慧眼:久未见手书 ,正在怀念,接24日手书,甚慰! 知已打座324座,不问收获,埋头前闯,不久必能悟见本来实相。 在打坐过程中,必有种种心身变化,或心生烦闷,或无事而生烦恼,或瞋心特大,这些都是夙世染污种子翻出的现象,都是进步。 身上也可能发生痛痒、出汗、打噎等,是气血流通的表现,一概不理,埋头苦干,不觉渐到彼岸矣。 咒念不出,但手印不散,心中分明,这是初步的定相现前;但不久就转化。 功夫逐步到家,则一念不生,而灵知不昩,体会本具真如实相,则足以庆快平生! 但必须不问收获,但事耕耘,行行重行行,不期然而彻见本来面目。 《八识规矩颂》是相宗的初学课本,含义较深,说明诸识转化前后的功用,相状、作用等,最好与《百法明门论》同阅,对了解心念的规矩、内涵……有很好说明;石家庄于底“虚云禅林”内“《禅》刋法物流通处”可能有卖,但目前不一定多看书,以修持为主,誓明本地风光——明心见性为头等大事。 今后正需广阅经论。 晚餐少吃,甚好,有助于消化和坐中明彻,可减少昏沉现象,祈仁者予注意,有许多好处。 复颂法喜! 愚朽恒志拜上2001年11月29日智谦仁者道席:来函敬悉。 自性之体是真空,自性之用是妙有,妙有即真空,真空即妙有,空有不二,体用一如,权名“自性”也。 《大乘百法明门论浅释》即《正法明门论》“正”字乃“百”字之误。 《楞伽经》和《大涅槃经》,楞伽属于法相,讲唯识道理,较深;《涅槃经》是追说前所讲之大小乘经,是佛最后所说。 可先看《百法明门论》,是佛学中的心理学,共说世出世间为一百法,是学佛者必读之书。 读后对一切诸法有所了解。 知每日连坐四小时,勇猛精进,可谓埋头苦干矣。 另坐诵结印大随求陀罗尼半小时,与前四小时所修是否同一咒,如同一咒,则此半小时及大光明咒可不修,因以一门深入为宜。 又慈氏咒即求生弥勒净土咒。 各随心愿而修,都无不可。 但目前阶段,以修为主,看经可带看,以不影响修持为宜。 敬颂定慧圆明! 合府吉祥! 愚朽恒志和南2002年3月8日智谦仁者慧眼:来信敬悉。 打座效果不好,原因有三:1、晚上睡眠欠足,一般宜七、八小时,过少了日间容易疲劳、瞌睡,于修持不利。 2、太勇猛前闯,有时也会感到疲劳,因气血未通,故目前以坐二小时为好,如调琴弦,紧了松了都不相宜。 梦是第六“独头意识”,五官休息,它尚在活动,故名“独头”,很难控制。 只要梦中不颠倒惊恐,一般的做事,有条理或正念分明,勿颠倒迷妄就好;但功夫到家,梦中能作得主,或梦中能常起观,不致流浪忘返,那就更好。 孔子曰:“吾不复梦见周公”,圣人也如此,可见正当活动之梦,不碍用功,今后可趋入正智了了境界,也即寝寐一如,假以岁月,必有证验。 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用功之人往往由于功夫认真使八识田中昏沉、烦恼、习气被逼翻出,或心生烦闷,或心念飘动,或无事而生烦恼,这些其实是进步现象,凡用功真切而习气翻动,不管心乱或心定都是进步现象,不必怀疑。 一旦定力增加,自然步入佳境。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但用力不宜过猛,但事耕耘,不问收获,庶乎可矣。 复颂合府吉祥愚朽恒志合十2002年4月25日智谦仁者道席:手书拜悉。 知勇猛精进,甚至一天坐9座,可谓毅力坚强矣,再200多座就到千座,一鼓作气,冲锋陷阵,乃是好汉! 妄念不要急于消灭,有时越修越多,乃第八识种子之翻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是进步现象,请勿认为退步,而且更须处处与习气作斗争,反其道而行之,进步更快,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总之,妄念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一味不理、不取亦不舍,自然太平无事。 江居士能夜间无梦,说明梦中作得主,正是功夫的表现,所以他能辩才无碍。 [指江味农居士,编者注]“教宗般若”,即江居士的修行以“般若教”为修行宗旨,(即观照法门)而在行持上则以持名念佛为主。 “宗”即宗旨,也即修行宗旨、修行宗要。 总之,他是以禅、净 双修为主要用功处。 《普贤菩萨行愿品》是发大愿、修大行,故须常诵常行。 故说“最要”仁者亦宜注意于此。 大愿无尽! 天热,草复,敬祝合府安吉! 恒志拜启2002年8月5日智谦仁者道席:手书奉悉。 知勇猛精进,埋头前进,十分难得! 仁者所遇境界:如“凉水漫头,脱落下来”。 而又灵知了了,不起分别。 如果脱落的是妄想分别,达到“一念不生,而又灵知不昩,了了分明”,这正是本来真心出现境界,必须认清识透,自我默契,自我认识,一把抓住(认透)便能永远不忘,但个中着不得丝毫分别,即是顿悟本来面目。 但每每转瞬杂念又起,故须多修多观,时时放下万缘,回光返照,便可由生转熟,逐步达到二六时中不离这个(本来面目)。 若执著于“凉水”,执著于感觉,则又不是,此中“差以毫厘,失之千里”,祈仁者留意矣。 又见性境界,虽属顿悟,其中亦有深浅之别,古人所谓:“大悟一十八,小悟无数次”,仁者所得亦是无数次中的一次,祝继续努力,埋头前进,望见“本来家舍”不远矣。 但须知本来未出家门一步。 仁者能珍重此番因缘,亦是多生福德因缘所致,我不过旁敲侧击而已,珍重、珍重。 目力不清,即颂精进。 合府平安。 愚朽恒志拜复2002年8月16日智谦仁者慧眼:来书早收,迟复为歉! 见性学道,知已有五六次同样感受,虽有感受,但切勿着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此语,需时时体会而默契之。 见性开悟,只是见道,见道后,须“悟后起修”,时时在事上磨炼,处处与自己逆,与自己反对,才是真修,否则仍是“随境流转”,生死颠倒,愿 仁者从此着力,不难彻见本地风光也。 《金刚经》可以印心,语语精妙,亦不急于在文字上求解,水到渠成。 绵密保护它,总在时时用心观心,回光返照,即古人所谓“保任”也。 此颂定慧双修! 愚朽 恒志拜上2002年11月7日智谦仁者慧眼:来函收悉。 时间匆匆,春节已过,向合府拜个晚年。 知《书简吟草》已收到,一共四册,将再出一册共五册成套,多数是老内容,也有新的,取其便于阅读而已。 请仁者瑕时浏览。 愚朽年老无用,尽最后一得之愚,溢美之词,实不敢当! 知已坐956座,埋头苦干,实在难得。 并闻将再打1000座,以除业习,何善如之,但事耕耘,不问收获,必能卓有成就,祝勇猛精进,日进于道。 常与自己习气斗争,进步必快。 余不一一,即祝轻安! 愚朽 恒志拜上2003年2月10日智谦仁者:您好! 函悉。 知“文存”已收,甚好! 按照规定“六字大明咒”可以由仁者传授他人,“心中心法”则不能随便传授,必经依法传授并经阿阇黎同意,且必须明白心地者,特此奉告,祈注意为荷! 知每日打坐不辍,甚为难得,祈埋头苦干,必有诸缘脱落,一念不生而又了了分明之一日。 事忙即祷夏健! 恒志手拜2003年6月20日智谦仁者:函悉。 六字大明咒修法,仁者可以传授他人,教以结印、念咒、心念耳闻,即是三密相应。 能照此修,即算如法。 并不需其他仪轨,但需念四皈依3-7遍,附上法本一册作参考。 心中心法是必须灌顶的大法,传法的人必须经元音老人同意,经老人同意现在可传法的人大约有七、八人。 传法的人必须有一定修证,是明心见性者,明白心地法门,且要求较高。 必须经上师同意。 即颂夏健! 愚朽恒志拜启2003年7月1日智谦仁者:来信收到。 明心见性后,仅是开悟,还未证到自性,也未了生死,必须悟后起修,彻证自性,逐步才能成佛,故悟后必须历经磨炼,去除习气,(贪、嗔、痴、慢、疑)断见思惑,成阿罗汉,再往上升,成菩萨成佛,所以悟后起修,主要是除习气,断除烦恼,念咒、念佛都是方便,明心见性后,不打坐也可以,主要是炼心、观心,我现在仍旧打坐,念佛,增加定力(不是心中心的座,不到两小时)此祝身体健康! 徐恒志(代笔)2004年3月4日 发布时间:2025-07-27 14:20:1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