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北京某居士 内容: 答北京某居士顶礼根本上师元音老人:近来碰到点逆缘,一直子气得我妄念纷飞,腻透了,想尽快搬家去净土。 虽明白诸法皆幻,生生死死就是不生不灭的道理,却仍有所希惧。 【元音上师批语:唉! 要成佛,不是图舒服快乐,而是不怕吃苦。 因为佛是入世度众生的,不是厌世逃避的。 佛是二足尊,须智慧福德二具足才行,你不吃苦度众生,福德从何积聚? !没有福德你又怎么成佛? 你更如何出离六道? !所以要出苦就要不怕吃苦,在苦难中锻炼,才能将执着炼光,而恢复本性光明,才能出苦!】顶礼根本上师元音老人:上师,我修心密已有两年多,其中收获颇丰。 以前许多所惧所爱,往往在蓦然间已不成问题,令我有喜出望外之感。 因此对上师和心密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元音上师批语:这的确是大收获。 我们修法为的是了生死出轮回。 生死之所以不了,是因对境生心,执著不放。 今能无所惧,无所爱,则当下一念,生死无立脚处矣。】另一方面,这段时间我经常稀里糊涂,对什么事皆觉没意思,但又没有彻底放下,心头市场闷闷的,理上虽然还明白此皆自性所显现,却又不能一观即空。 【元音上师批语:这是你理虽明白,而八识田种子未净,所以在事上未能彻底透过。 修道人往往错会,以为悟理即可不事修,殊不知明心见性,只了见惑,未破思惑,遇事仍不得力,须于悟后,在事上精勤锻炼,除尽旧习,方才了事,不是一悟即了手也。 有些人说悟了理就不要事修,真正害人,不但要修,还要更勤恳地修,将八识转成第九、第十识,才可放手。】最近做事难以投入,包括打坐亦痛切不起来,夫浮浮泛泛的,除了看《水浒传》的时候。 【元音上师批语:这就对了,非但做事要认真,不可马虎,修法更要加紧,不时时观照,心怎么放空? 习气怎么能了? !】就是没全放下,所以提不起来。 【元音上师批语:知道即好,赶快加紧用功,不可松懈。】顶礼根本上师元音老人:自沪归京后,明确了一重道理:其实人真是自寻烦恼,轻松快乐是任何生命本有的,无条件的。 用佛教术语来说,就是“本自圆成,何假外求! ”只是这自寻烦恼的劲头还挺强,所以难免打坐拜佛,对治对治。 【元音上师批语:所说不错,所以叫你在境上用功,将粘境着相的旧习改尽,亦即成佛了,不用对治,只时时凛觉无住即是。】前几日听人说什么“附体”之类的东西,觉得很可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元音上师批语:都是自心作祟,哪有什么鬼怪? 若是心空连佛也无,还有鬼怪吗?】我近来对一切有相佛法都难以产生恭敬心,看得见的世界尚属虚幻,堪布见的世界又如何让人产生绝对信心呢? 【元音上师批语:你不要搞错,相虽属虚幻,但不是没有作用。 所以说非空非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两边具不能住。 天空之大,世界之多,现代科学尚不能测其端,只有佛眼明净,一清二楚。 你这样学佛,真是越学越糊涂了!】学佛的人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元音上师批语:修法心空,人际关系如何搞不好? 人际关系不好,都是自己执着不舍,主观太深之故。】另外,一直修法坐第四印,是否可以把种子翻光? 【元音上师批语:不可以,还须在事上磨练,不过打坐修法可以帮助你在事上透过去。】顶礼根本上师元音老人:从上海回来后即加坐,结果时常因身虚心烦进进退退,是不是应坚持加坐? 【元音上师批语:在用功过程中,要发生进进退退的烦恼现像,因八识田种子被般若火薰起,翻腾而使然。 此时要顶得住,不被吓倒,但如实感不支,也须稍放松,减少打坐的时间。】虽然加坐,烦恼似乎并未因此减少多少,而且经常心头发闷,厌人恨己,是不是由于坐得太久了? 【元音上师批语:打坐应该是一种享受,无有半点烦恼,你倒烦闷欲绝,走到反面去了。 似应调剂一下,去外面游山玩水,再来打坐吧。 多和知友谈谈交心也不失为一种调剂的好办法。 应病与药,无有定法。 总之,打坐用功,应该是心态平静、安稳、舒适、而无烦恼,纵然种子翻腾,有进退失据之感,只要出声持咒一番,即能安然无恙。 “厌人恨己”是你心量小的旧习翻出来之故,赶快呵斥自己,放下这一切不应有的恶习。】刚见上师时,觉得自己本来是佛,于一击掌之刹那,明了自性本空,但几个礼拜下来,烦恼又起,闷得很。 【元音上师批语:可怜生,出声持咒以转换吧。】祝安。 弟子某某 顶礼顶礼根本上师元音老人:密宗都讲“上师相应法”,请问上师,心密里的“上师相应法”如何修? 如何保持相续? 【元音上师批语:我们修的无相密,一切不住,无相可得,最相应。 二六时中,行住坐卧。 时时处处莫不如是,即为保持相续。 更进一步,这相续的状态亦不可得,相续之见亦不可得,才是真相续。】于一切法如梦如幻,自己本来是佛,以及当下即是净土略有体会,理上不疑,但不能坚固。 这大约是定力不够的原因。 【元音上师批语:对! 理可顿悟,但多生历劫的积习难以卒除,须在事境上不断地锻炼,方能渐渐除尽而归家稳坐。 所以要悟后真修,不是一悟即完也。】听一位师兄说心中心第二印可以修成拙火定,具体的道理请上师讲讲,如何修呢? 【元音上师批语:拙火定即是观想自己的真火升起,说白了即是观想法。 你修心密,深入禅定,真火焉有不升起之理。】一生证不生不灭的应注意什么问题? 应如何修? 【元音上师批语:八个大字:念起不随,不为境转。】满千座后再继续坐六印可以吗? 【元音上师批语:可以,定力不稳固的情形下,可以续修。】《成就胜道宝曼集》谈到:不要一意舍弃欲望,因为欲乐能灌溉和增益证悟及觉受。 欲乐怎么能有这种作用? 【元音上师批语:这是让你生起欢喜心,感受良好,而更勇猛精进故。 但如执着不舍,又将入魔或不得出欲界矣。】要使定力成就,非于寂静处无间断地祈祷上师,一心专注地努力不可,这样可能会省些时间? 【元音上师批语:修法因人而异,无有定法。 刚刚理悟的人,或初用功的人,似应在寂静处打坐,但时时祈祷上师,似可不必,只一心专注用功即可。】一直打坐觉受极不稳定,如白天打坐和晚上打坐不同,现在是否到了克服这种障碍的机会? 【元音上师批语:这是习惯问题。 习惯早上坐的人,一旦改成晚上坐,或习惯晚上坐的人,一旦改成早上坐,皆感觉不好,不是时间有什么好坏的分别,而是心理的感受不同,只经常转换着坐,即平衡无别了。 另外对于顺逆境的考验,确须用一种平常心来应对,不可顺之则喜,逆之则恼,这是用功人应该注意的地方。】我看《弥勒日巴传记》与《冈波巴大师传》,觉得与禅宗有很多相似之处。 不过,藏密对悟后除习、起用,似乎要求比汉地严格得多,冈波巴大师说:坐破蒲团的瑜伽士与踏破草鞋的瑜伽士相比,前者为胜。 而汉地禅宗则更重见地。 对不对? 在事上磨练是否不需要“坐破蒲团”那种刻苦修定的精神? 【元音上师批语:不对。 这是两地的根性不同,要求不同罢了。 死坐很难破第三关。 境上用功,破二关较难,但破第三关却容易得多。 但境上用功须有相当的定力,否则,随境转,那就完了。】看《密勒日巴大师传》,他在歌中反复强调的是厌离心和山居禅观,这是否是现代年轻人虽然学佛但一直未具备的,所以总有隔靴搔痒,蜻蜒点水之态? 【元音上师批语:现代人心多浮躁,确实应多打坐,加强定力,在任何境上皆不动摇,方有少分相应。 切不可夸夸其谈,说得做不得,以至误人误己。】祝安弟子某某 顶礼顶礼根本上师元音老人:“法性尽地”是什么意思? 心密里如何讲即身成就? 【元音上师批语:“法性尽地”即修到最后非但无法可得,即所谓法性亦不可得;非但神通不可得,连佛亦不可得,方是即身成就。】听说中脉及左右二脉通后就是报身成就,可有此说法? 【元音上师批语:大大的执相。 你如此修法,直到弥勒佛下世,亦无成就之望。】祝安弟子某某 顶礼顶礼根本上师元音老人:近日遇一师兄,见面欲给我破法执,并谈到我不敢放手不修乃执着也。 修心密法执体现在何处? 【元音上师批语:唉! 关于此点真须仔细,不可瞒顸笼统。 所谓法执者,是到了家,还执法不放也,如乘船过江,到了彼岸,当然弃舟登岸。 如未到岸,先弃舟岂不成了溺死鬼? !你们北京有等人夸夸其谈,以为功夫已到巅峰,无需再修了。 岂知只是嘴里说得欢,及到棘手事到来,即手忙脚乱,无法应付了。 这不是未到岸即离舟落水了吗? 执法不执法,要看自己功力如何,是否已真到家,如只是理解,未予实证,还须执法修行;即使真正证悟,也须绵密保任,还是作功夫。 不见六祖大师于证悟后还于猎人队中隐修十五年之久,不是一悟即休。 尔等北京同人难道根机特厚,道力倍充,能超过六祖与过去诸大禅德,不用做保任功夫了吗? 又难道做保任功夫即是法执了吗? 请于此三思! !!】碰到逆缘是避开还是一试定力? 【元音上师批语:避开即不是好手,应随力应付。】有了是非是解释还是不理会? 【元音上师批语:用功人无有是非。】年轻人力透情关的诀窍何在? 【元音上师批语:用功人无有男女之见,更无情爱可言。 如此关未破,还谈什么执不执法?】祝安弟子某某 顶礼顶礼根本上师元音老人:这段打坐渐觉平淡,观照绵密些了,只习染很重,仍有走失的时候,象这种情况,加功打坐是否是捷径? 【元音上师批语:众生习染很重,不是一下即能除尽的,须不断在事境中磨练,方能慢慢除去,打坐增加定力,确是不为境迁的要着。】打七回来后,心境平淡了好多,只不过有些事仍粘着,其时明白,其力未充,难于顿断。 【元音上师批语:人生如梦,都是梦中作息,各不自知。 我们修法、说法,也是在做梦中佛事,无有实法,明乎此,则一切皆空花水月,何有粘染? 但多生习染深重,非一知即能尽除,须不断修法观照,与自己习染做斗争,方能损之又损,而臻净域。】密勒日巴修证果位极高,已至“修行是个大妄念,不修亦是大妄念”的境界,但却厌倦酬答施主,希望于雪山修行。 为什么? 【元音上师批语:其实话已说尽,无话可说了。 还要请他说法,说一句无说之说:到雪山无人处,无话说时,看是什么? !是什么? 会么?】祝安弟子某某 顶礼 发布时间:2025-07-27 13:01:3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4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