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原始佛教的语言 内容: ◎ 季羡林佛本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他的母语是什么样子,今天已无从推断。 但他一生游行说教在摩揭陀国内的时间相当长,摩揭陀国有自己的方言,佛在那里用摩揭陀语说法是意料中事。 至于佛说的是摩揭陀语还是半摩揭陀语,我个人的看法是他说古代半摩揭陀语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据研究,四圣谛,最古老的本子是古代摩揭语写成的。 佛说:我允许你们,比丘们,用(你们)自己的语言来学习佛所说的话。 如大乘佛教中经常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佛教在兴起的时候,在许多方面可以说是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婆罗门教的一种反抗,一种革命。 它坚决反对使用婆罗门教的语言梵文是非常自然的。 从外因来说,如果它采用梵文作标准语言的话,就会脱离群众。 从各方面来推测,佛活着的时候他还不会什么书面的著作。 佛涅槃后不久,大概是第三次结集的时候,大规模编撰大藏经才有可能。 这时候正是佛教护法大王阿育王(即位时间约为公元前273年)在位的期间。 编撰所使用的语言采用的是古代半摩揭陀语。 古代半摩揭陀语写成的佛典曾经存在过,这就是所谓的原始佛典。 后来的佛教,其他宗派的经典,包括巴利文佛典,或多或少是从这一部佛典里演变出来的。 到了后来经过阿育王和迦腻色迦王的大力支持,佛教的阶级定位改变了。 它已经取婆罗门教而代之,成为国教。 这个时候它的宣传对象就扩大到社会上的统治阶级;同时社会上梵文也恢复了。 佛教徒为了适应时代潮流,宣扬自己的教育,就不得不采用梵文来做工具,虽然这种做法是违反佛陀意旨的。 由于梵文语法异常复杂等原因,当时用的梵文倾向于一种混合梵文--俗语和梵文的一种混合物。 其中梵文的成分和俗语的成分随着时代早晚而不同。 时代愈早,其中俗语的成分也就愈多;时代愈晚,其中俗语的成本也就愈少。 甚至在同一部佛经在早晚不同的译本中,也出现这种情况。 最早的学说一定是比较简单的,不成体系的。 现在的佛典,其中记载的佛教义理都是后来系统化了的,不能据此以推定佛教原始教义。 佛典由小渐大,由粗渐精,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 摘自《季羡林谈佛》 发布时间:2025-07-25 13:47:4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