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宏法利生的事业(二) 内容: 第七课 宏法利生的事业(二)须达多长者皈依佛陀,在乔萨罗国舍卫城建筑祗园精舍,供养佛陀。 这寺院的规模比竹林精舍更宏大。 是佛佛陀在北方说法的根据地。 乔萨罗国的波斯匿王和王后末利夫人,也皈依佛陀,成为忠诚护法的佛教徒。 佛陀成道后六年,回祖国探望年老的父王。 阿难陀等王子及罗侯罗,后来都随佛出家。 当净饭王高龄九十三,病重垂危时,佛陀再回祖国为父王临终说法,送终扶棺,布施财物,以示孝敬。 后来,姨母波波提、太子妃耶输陀罗等五百 妇女亦出家,成为比丘尼。 佛陀提高了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 佛陀是大众的安慰者和救护者,他爱护一切众生如亲人,替病比丘洗涤脓血,替瞎子比丘穿针缝补。 释迦族和拘利族争水,他不辞劳苦,远道去替他们调解,毗舍离疫症流行,佛陀不怕传染,进城安慰病人,教化病人。 这一切的行动,都是大慈悲救世精神的表现。 佛陀成道后,证悟一切众生都可成佛,便提倡慈悲平等的教义,故他的弟子中,不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 加入僧团后, 便一律平等。 优婆离是理发匠,出家得道后,被尊为戒律学权威。 清道夫须尼达,由佛陀亲自接引他皈依佛教。 出身歌舞伶人的安巴里也能修证到阿罗汉果。 他们都是印度最低贱的首陀罗族的奴隶,皈依佛陀后,都能获得应有的地位,佛陀真是历史上第一位破除奴隶制度的人! 佛陀以慈悲无畏的态度,深入民间,去传播平实的道德与中道的真理,凡是和他接触过的,听他说过法的,无不深受感化,而衷心信仰。 所以他的信徒,从国王、后妃、大臣、以至平民、乞丐、奴隶,应有尽有,遍布社会每一阶级。 问答1。 祗园精舍是由谁建立的? 在什么地方? 2。 乔萨罗国的那一位国王和王后也皈依佛陀? 3。 佛陀成道后几年才回返祖国? 他回国后又把谁带离出家? 4。 佛陀在他的父王临终时如何示孝敬? 5。 佛陀如何表现他的慈悲救世精神 ? 6。 佛陀怎样提倡平等? 发布时间:2023-05-04 18:26:3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