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摩阿梵等 内容: 五四摩阿梵等摩顶。 佛用手抚摩弟子之顶。 通常佛不是为了付嘱大法而抚摩弟子之顶,就是为了授记而抚摩弟子之顶。 摩顶授记。 摩顶是佛用手抚摩弟子之顶,授记是授将来成佛的预记。 摩诃。 译义为大、多胜。 摩诃衍。 摩诃衍那的简称,华译为大乘。 摩诃萨。 摩诃萨垛的简称。 摩诃萨埵。 华译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大心愿的众生,亦即大菩萨。 摩诃摩耶。 即摩耶夫人,她是净饭王的夫人,也是释迦牟尼佛的母亲。 摩诃迦叶。 摩诃迦叶波的简称,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 摩诃目犍连。 简称目犍连,或目连,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第一著称。 摩诃般若。 华译为大智慧,即佛照了诸法实相的智慧。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华译为大智慧度,意谓乘此大智慧则能由生死的苦海渡到涅槃的彼岸。 摩诃般涅槃那。 华译为大灭度,或大圆寂入。 阿。 共有七种解义,即菩提心、法门、无二、法界、法性、自在、法身。 阿含。 小乘经的总名,译为法归,是万法归趣於此而无漏之义。 又译无比法。 分四部:增一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 阿含时。 佛成道之后,十二年间在鹿野苑宣讲阿含经的时期。 阿那律。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天眼第一著称。 阿那含。 声闻乘四果中第三果,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烦恼的圣人的通称。 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 未来当生於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阿罗汉。 声闻乘中的最高果位名。 含有三义:一杀贼,杀尽烦恼之贼;二无生,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三应供,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 阿兰若。 华译为寂静处,是比丘所居住的寺院的总称。 阿兰若处。 华译为远离处,或空闲处,即远离热闹的空闲处。 阿僧祗。 华译为无央数,是多到没有数目可以计算的意思。 阿僧祗劫。 华译为无央数劫。 劫是计算时代的名称。 阿鼻。 华译为无间,即无间地狱。 阿鼻地狱。 又名无间地狱,即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也是造极重罪的人死后所堕落之处。 阿难陀。 华译庆喜,为白饭王之子,提婆达多之弟,佛之从弟,生於佛成道之夜,后随佛出家,持佛二十五年,是佛十大弟子中为佛执事弟子,以多闻第一著称。 阿鞞跋致。 华译为不退转,是菩萨阶位名,要经过一大阿僧祗劫的修行,才能到达此位。 阿弥陀佛。 译义为无量光,或无量寿,故亦称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也称甘露。 阿弥陀佛三尊。 中尊为阿弥陀佛,左侍观音菩萨,右待大势至菩萨。 阿耨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 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 梵。 清净的意思。 梵心。 修梵行的心。 梵行。 清净的行为,也就是断绝淫欲的行为。 修梵行的人死后可生於梵天。 梵志。 志求生於梵天的人。 梵典。 佛教的经典。 梵服。 袈娑的别名。 梵界。 梵天的世界,亦即色界之初禅天。 梵福。 大梵天的福德。 梵众。 修习梵行的大众,即僧侣。 梵众天。 色界初禅天的天人,分三等,下等的天人叫做梵众天。 梵释。 梵天与帝释天。 总称色界诸天为梵天;欲界忉利天之天主叫帝释。 梵网戒。 梵网经所说的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乃是菩萨戒的戒律。 等心。 平等心,视一切众生怨亲平等,对诸法平等修行的心。 等至。 定的别名,身心平等安祥叫做等,以定力才能到达此种等的境界,所以叫做等至。 等持。 定的别名,梵语三摩地,华译为等持,即心安住於一境而平等维持之义。 等慈。 平等的慈悲。 等观。 平等观念一切事理。 等觉。 佛的别名,等是平等,觉是觉悟,诸佛的觉悟,平等一如,故名等觉。 在大乘五十二阶位中,第五十一位即等觉,即十地位满,将证佛果之中间阶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名等觉,又名一生补处,或金刚心菩萨。 等妙。 等觉与妙觉,大乘五十二阶位中,第五十二位即妙觉,(亦即佛果,等觉犹如十四的月亮,妙觉犹如十五的月亮。 等妙觉王。 佛的尊称。 等是等觉,是显因圆,妙是妙觉,是显果满,因圆果满,故称等妙觉王。 等无间缘。 等无间缘是前念与后念,必须次第相续而起,体用齐等,而无间断,叫做等无间缘。 发布时间:2023-05-04 17:58:2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