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53 内容: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过去有个老和尚背一个女子过河,小和尚心里就住了,心想和尚怎么背女众呢? 小和尚心里嘀咕了半个月,师父为什么背女人呢? 实在忍不住就去问师父,师父你为什么背女人啊? 师父说,啊,你还背着啊,我早就放下来了。 所以小和尚一背就背了十五天,其实老和尚早就放下来了,老和尚不住啊,他背过去了就不住了,但是小和尚还在住着。 所以老和尚修行就是老和尚,修行几十年,他就不会住的,但是这些小和尚就会住,因为你平时执相啊。 相体无住,背了后放下来不就没有了吗? 它本来的相是无住的,这就是实相。 所以我们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哪个东西有住? 昨天、今天、明天,哪个东西有住? 那个东西能住? 昨天、今天、明天能住得住吗? 实相能住得住吗? 那声音讲了过去不就没有了吗? 讲法的目的是为了不讲法,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讲法没有法可说呢? 因为我讲话就告诉你这个声音无住的。 你知道无住你就不执着了。 啊,原来师父讲法的声音和别人骂你的声音都是无住之体,这就不执着于我讲法了,而执着于法了,原来受用体很重要啊,并不是我讲话的声音很重要啊,也并不是别人骂你的声音很重要。 释迦牟尼佛就是讲这个无住体,就是叫我们生无住心而已。 啊,师父在讲法无比珍贵啊,别人骂你就不磕头了,那不是住在法上面了吗? 人家骂你,啊,阿弥陀佛! 无住之体啊! 没有关系,你骂吧。 讲法的目的就是讲无法之法,讲法无法可说,它本体无住。 释迦牟尼佛说,我讲法若认为我有法可说是为谤法。 释迦牟尼佛成佛是假的吗? 说法是假的吗? 所以释迦牟尼佛开显,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吗? 有法可说吗? 就是破我们这个相啊,连成佛都不可得,连释迦牟尼佛讲法都不可得,那人家骂你还有可得吗? 有的人认为讲法不可得,不执着了,就一点恭敬心都没有,回去人家骂你一句,什么都在执着了! 说你好话说你坏话都是无住之体,你要把在这个地方听法的无住之心要落到你的生活之中,然后呢,你出家都能无住了,你讲法都能无住了,人家骂你是非法你还不能无住吗? 法都无住了,世间的非法还有住吗? 所以世间的非法更要无住了。 所以不要自欺欺人,在庙里讲无住不执着,在家里全部都是执着,那不是骗人吗? 一定要很清晰印在你心里面,这样的心才是真的,无住,不住于心。 就像人过去了,就没有了。 我要你放下是因为你已经拿到,如果你没有拿到,你就放不下。 我叫你放下啊,你说师父啊,我不敢放下,我放下了,我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所以叫你放下,是因为叫你拿起。 知道无住之体以后再放下就容易。 如果你不知道无住之体,叫你放下,怎么放呢? 无缘无故的叫我放下,我很痛苦的。 就像我们讲阿弥陀佛一样,放下我住而已啊,这是阿弥陀佛,进入一个无住之体。 不是我的住的体,是阿弥陀佛住的体。 阿弥陀佛是无住体,只要你安住在阿弥陀佛上就是无住体了,没有我了。 净土法门很特别,就是遮法,就是你不敢承担,叫你执着于阿弥陀佛,自然也就放下来了,就进入你的自性,进入你的般若,还是跟般若相应。 跟般若相应有什么好处呢? 跟佛陀究竟的解脱相应,一念放下了就跟阿弥陀佛相应,跟十方诸佛心相应。 所以金刚经直指佛性,究竟成佛,这里面不讲一生补处,也不讲不退转。 闻到阿弥陀佛还有不退转,金刚经连不退转都没有,金刚经直指佛性,直接成佛,当体即佛。 香中如何解脱? 厕所有无表法意义? 什么东西对我们感应力最强? 与修行何益? 香里面也是一样的。 闻到香味跟臭味勿生分别想。 厕所上面一定要写三个字“三摩地”,我们上厕所就是上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不生分别想。 什么东西对我们的感应力最大? 就是厕所啊,厕所那么脏的地方谁愿意去啊,无事不上厕所啊。 就告诉我们,厕所的感应力非常强,就是叫我们重视一个问题,就像我们怕死一样,什么东西对我们的感应力最强? 死啊! 如果你儿子掉到水里去对你感应力很大不? 证明死很重要,儿子很重要,对你感应力很强;大便对你感应力也很强。 对感应力强的东西都是与法相应的东西。 叫你拿手抓屎,那你都打颤啊,因为感应力很强啊。 所以这个东西跟你儿子掉到水里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你死的时候那一刹那,都是相应的,都是一个体。 我们感觉到是两个体,好像儿子很重要,厕所跟儿子死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啊,相上好像有得失不一样,但是呢,体是一。 就像求解脱一样,抢银行也是为了求解脱,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求解脱,求解脱的体是一样,但是手段和方法不一样,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求解脱的心是一样的。 我们惊恐了我们的心,证明这件事对我们很重要,你有强烈的分别和执着。 所以以后我们在厕所上面写三个字“三摩地”。 三者,为正知见;摩,叫正受,代表大悲心的意思;无我的大悲心叫三摩地。 无我,正见,无住故;大悲心平等故,见到苦的乐的,你都有一个平等心去对待它,这叫大悲心。 为什么会有大悲心呢? 无住故,只有无住才能生大悲心。 你不无住,你的大悲心叫感情;你不无住,你不能生一切平等心,你说我要慈悲我要慈悲,那是感情化是冲动,终究一天你会反抗的。 如果你有住,说自己有智慧那是狂见,在悲心里面叫情见,情见落于三界,狂见进入大魔王。 无住体,这个事情全部解决,所以无住不可思议。 厕所里面打坐茅蓬里闭关,这里面的般若之意何在? 一住一切住,如何断掉住的根,达到无住? 在臭里面能够无住,在香里面更要无住了,一切香里面臭里面都生无住想。 有人专门到厕所里面去打坐,目的就要将臭生香想,就是要跟香的体变成不二了。 所以过去人住山洞茅蓬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出茅蓬的状态,你在住茅蓬的时候就准备要出茅蓬,因为出茅蓬就是你是住茅蓬的时候。 否则你怎么住茅蓬都麻烦。 很多人在深山老林住了一辈子,一出来就麻烦就还俗了,因为他不了解这个般若之体,他不知道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他不知道修行是为了与社会上这个体相应故,与这个社会一切色相应故,抛却我们五蕴魔故,抛除我们的我执、我住故。 如果不懂这个道理,那你住一辈子茅蓬出来还是住,因为你住了那个体,你将来用那个体住。 就像小孩子从小就偷人家的东西,将来不就有大偷吗? 你在那里一直修这个住体,那你将来不还在住吗? 一住一切都住,一旦你住了三界就显现出来了,一妄全妄,因为你这个根本妄没有断掉啊,你根本跟般若不相应啊。 根本没有断妄的话,你这个妄照样发芽结果,你暂时降伏在那个闭关房里面,等你一出来就发芽了,因为你没有把妄根断掉,般若是断妄根故。 所以进茅蓬的时候,你就应该想我是在什么地方玩,我要感觉到这个地方就是北京,就是南昌,就是九江,就是非常美好的地方。 你睡在地上,你要感觉到睡在宫殿里面一样,无有差别,把这个体跟这个体合一了,这个体不二了,你要修到这个样的体出来,在这里面得到解脱体。 所以在这个地方很多的苦都是因为有我住的心。 味魔的解脱之道味上也是一样。 吃的东西要生无住之心,只要你无住,跟佛心相应,在家里吃饭在庙里吃饭都生无住之心。 特别是女众在家里搞好吃的东西,你老是这样的分别,这就麻烦了,不是大丈夫之心啊。 做好吃的是可以,但是呢我不住,我内心明了这些东西都是假的,都是无住体。 你心里一定要很明了,好吃不好吃都是有住之相,你应该跟般若相应,这是唯独的一条解脱之道。 就像臭味香味都是阿弥陀佛安排给你的,在这里面生起佛想。 过去有个人生病了,被风吹的好冷,突然想起阿弥陀佛。 他想既然这么冷还能想起阿弥陀佛,他感谢这个风啊,感谢这个冷啊。 因为能感受到阿弥陀佛的珍贵的时候,证明这里面有大功德在里面。 净土法门讲在一切有住的体里面感受阿弥陀佛的无住之体。 所以你要感谢这一切有住之心,因为有住体令我进入无住啊,生起阿弥陀佛的信心,这里面体相一如。 凉风吹过来不生住想,叫触,一切法都是阿弥陀佛的显现,都是我们自性中无住之体,你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一切法与了义相应,此了义无住故,所以非常的清静。 如何理解你有无量化身? 你的化身与佛的化身众生的化身有何关系? 对化身的观照于修行何益? 所以安住无住体,就是持戒。 无量寿经里讲,清静有戒者,方能闻此法。 若人无戒者,怎么会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呢? 什么叫戒呢? 无住啊,就是佛心啊。 一切处生起阿弥陀佛的心,叫做戒。 能对阿弥陀佛有无上的信心,就是清静有戒者。 闻此法者,就是有戒。 金刚经讲,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不是一佛、二佛出世,是无量劫前在佛面前种诸善根,见无量诸佛。 这无量诸佛就是阿弥陀佛。 所以你这一念生净信就见无量寿佛、无量诸佛。 这一念叫无住之体。 受是解脱意;想是无分别、平等意;识,转识成智,就是成所作智,心于法相应合一故,没有我了,就是成所作智现前。 色声相味触法无住,无量化身,到九江就是九江的化身,到南昌就是南昌的化身,你有无量的化身啊。 男子就男子化身,女子就女子化身,在家有在家的化身,出家有出家的化身,都是诸佛菩萨所化。 什么叫化身呢? 了不可得,无我故。 哪有我出家呢? 不是我出家,无非是佛的一个化身,是无住之相而已。 所以出家在家都是化身,化身就是了不可得。 并不是我是化身,建立一个我执,不生我执的这个心。 色声相味触法和我们这个闻性是一不是二,就是你已经跳出去了,一个大空性,你住到大空性里面去了,你的身体跟宇宙同体了。 你这样行走,九江、南昌,所有的地方都是你一个化身,无量的化身,你这时你就分析,成所作智无量化身,那你说哪一个地方不是化身呢? 众生说让我不执着,你说我到九江不执着怎么行呢? 九江有九江的执着,南昌有南昌的执着,外面的相不需要管的,它动没有关系啊,只要你不住,不住就是无量的化身啊。 无量化身叫做识啊,识转为智叫成所作智,成就如来化身功德故,利益无量众生故,这叫成所作智。 你的色受想行识与你五心相应,叫智。 如果你中间有识就不叫智了,有妄执就不叫智了,无住就生智,无住能生四智。 只要你无住,成所作智就现前,无量化身。 你在家里做女人做男人都是化身而已,这一切的化身应一切的众生,你做生意也好,上班也好,都是一个化身而已,安住非常的清静,就安住在化身里面,吃饭也是化身,睡觉也是化身,行住坐卧皆是无量之化身啊。 每个念头都是无量的化身,无住故啊,上殿、吃饭、穿衣、睡觉都是无住体,没有我,还要到哪里住呢? 还要到这个那个小庙去住吗? 你哪一天不是在化身呢,哪有一个我去住呢? 有住不就有生死吗? 没有什么住了,也不住小庙,也不住大庙,根本没有我,在哪个地方都随喜。 作水月道场,没有住心。 想魔的解脱之道想,叫平等想。 行是解脱行。 成所作智到妙观察智,妙观察智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 意识是过去的因带来的,意里面产生识,产生中间的妄念,这个妄念就变成眼耳鼻舌身意的种种差别。 你现在转了无住了,你成所作智现前,那你妙观察智也就现前。 什么叫妙观呢? 有我而无我,虽然有个我在这个地方,但是呢,你内心中空荡荡的。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阿弥陀佛,你就是存一觉念。 这一觉念没有我,没有人,没有众生,没有寿者,跟一切诸法相应故。 这个觉念从哪里出来呢? 从诸法中生,从墙壁里出来,从色声相味触法里出来。 这一觉念叫闻性,就是进入这个性里面,化身里面才有四智,报身跟法身里面都没有四智了。 因为心经里讲无智亦无得,哪有智呢? 只有化身里面成就众生才讲智。 你观察到一切众生都是化身,这就是妙观察智。 不然你妙观察智都是假的。 妙观察智是相,平等性智是体。 比如凳子是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就是木头。 什么叫化身、成所作智,这个凳子跟那个凳子的关系,它是不二的。 这个凳子就是木头,木头就是凳子,这两个东西都是大空性,叫做大圆镜智。 一法不留。 你能拿一个凳子出来吗? 没有,不能把凳子单独的拿出来。 你能把木头拿出来吗? 也没有,不余一法,里面没有一个凳子存在,也没有一个木头存在,叫大圆镜智,它是彻底的超越了我们的知见。 我们一切众生都在大圆镜智中。 大圆镜智进入到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 你现在看到木头吗? 你现在看到凳子吗? 一切相为妙观察智,是大圆镜智中显。 一切相是平等性智,就是体,也从大圆镜智中出。 就是说,你现在看到的一切相、一切体,都是大圆镜中的体,你现在用它无所作故、无住故,它是我们的解脱体。 所以我相一破,四相俱破。 四相是我相开四相,就像两个手掌合起来,打开就是四相,不打开就是我相,我相破掉了五蕴就破掉了,四相就不住。 四相是假的,没有四相可得,四相开就变成妄执,三界显现出来。 四相合,五蕴破掉了,就没有我相了。 一就是四,四就是一。 有我相就有现在过去未来的对待。 有了我相,五蕴显现出来,色受想行识,色声相味触法中间产生这个识,这个受是在识里面受,并不是在外面色里面受。 如果在色里面受,那你不可思议了。 在我们心中没有体验到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我们识里面的分别心建立受,这个受就是错误的,这个受叫有住。 到底色的受是什么样子的,你通过打坐四禅八定可以证得到的。 有人可以证得到,色的本体是空性,证阿罗汉就可以证得到了。 不入五欲,色声相味触法,你不入色声相味触法,你就变成色声相味触法了。 色声相味触法,在你有色住就是色;如果你不入,不住了,色受想行识就变成你自己的清静体了那个清静体就不可思议了。 有了我相,就有人相的对立。 我现在看到你,就是我看到色,在你没有破五蕴之前,我们大家都是在对立之中,大家都有众生相、人相,有现在有过去有未来,有对立的都叫人相。 在这个人相的对立里面产生了一个我执,然后产生喜哀悲乐,这个众缘合和的体,这叫众生相。 众生相产生计量,你是好的你是坏的,我不喜欢我瞋恨你,产生一种计量,这叫寿者相。 都是从我相里面出来,没有五蕴哪有四相具足呢? 我相破掉了,没有对立了,你跟对立成为一个了,哪有人相呢。 妙观察智跟平等性智都现前了,众生相也就没有了,没有这个喜哀悲乐了。 众生相没有了,哪还有这个现在过去未来的寿者相呢? 它也不成立的。 这是从狭义上来讲。 从广义上来讲,计我种种分别,计量我对人的分别,就是我相。 我看到颜色,产生的计量,叫做我。 就是我们的意识里面感到这是我啊,这叫我执。 我执后面分别别人叫人相,不只一个人叫做众生相,我们现在在寺庙里面,我人众生寿者一刹那都全部显现出来。 现在我在这个地方,我在度众生啊,叫人相了,今天人多啊人少啊,叫众生相。 我明天把庙做的越大越好啊,这叫做寿者相。 计量了,我将来怎么样,计划,这叫做寿者相。 这叫广义。 一切执着有能执。 三轮体空里面讲,有我能执的叫做我相,有能所的叫做人相,然后种种分别叫做众生相,计量不断就是寿者相。 三轮不能体空的人,就是说我能布施的叫我相,我布施给对方的人叫人相,我救济给你不救济给他,这叫做众生相,然后不断的相续,我明天再去布施,我明天再去放生,这叫寿者相。 人我众生寿者相都已经建立了。 所以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每天做善事啊,哪一天不在人我众生寿者的体里面呢? 闻般若以后这些事情全部解决。 闻般若你就是很轻松很自在的。 不闻般若的话,念念计量。 有的讲,师父你要多住世啊,要长寿啊,这叫寿者相了;师父啊,你要度众生啊,那不是人相吗? 师父啊,你慈悲啊,你功德很大啊,这不叫我相吗? 师父啊,你要做个大寺庙,叫我相;师父啊,你要广收徒弟啊,那不是众生相吗? 师父啊,将来你老了怎么样怎么样计划着,就是寿者相啊。 所以你开口讲话都是人我众生寿者相,你这个四相跟般若不相应啊,讲话即错啊,动念即乖。 所以你来教化我还是我来教化你呢? 所以很多居士动不动就以我人众生寿者来计量师父怎么样怎么样的,你这样计量都是错误的。 但是我们信了阿弥陀佛,信了般若之后,没有我人众生寿者,都是阿弥陀佛,哪有什么计量呢? 常福一岁与一百岁有什么差别呢? 都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寿,还为师父求长寿吗。 所有世界的众生都是阿弥陀佛的众生,都是阿弥陀佛遍法界体,一相就是多相,多相即是一相,阿弥陀佛大众之相在师父面前,难道师父还孤独寂寞吗? 难道你还有众生相。 你一念超越了就没有众生相了。 所以你闻到阿弥陀佛或者闻到般若的时候就没有众生相了。 还有人相,还有对立吗? 你跟阿弥陀佛还有对立吗? 难道阿弥陀佛离你很远吗? 难道你跟阿弥陀佛还是两个人吗? 是一个人了,知道吗? 没有人相了。 全是阿弥陀佛,哪里还有个人呢? 全是般若实相,全是空性,我没有住了,哪有我存在呢? 还有人相吗? 我人众生都已经破掉了。 所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就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不能往生,可以这样说。 闻阿弥陀佛者,或者闻什么法者,都是因为跟这个相应。 所以四相是开合之说,有开有合。 如果你把阿弥陀佛搞懂了,四相俱无,你就合了,成为一个佛的体。 如果你要是打开,四相具足,胎卵湿化四生现前,你把无生变成了有生,就妄见生起,无住变成有住,有住就有三界,有三界就有四生,你就有六道轮回。 这一念的差别,你把它打开以后,四相就麻烦了。 这个体里面,我们一定要闻到这个意思。 法相空。 一切法相本空,非法相亦空。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我们以为说我们现在讲法叫法相,说法的这个相不可以执着。 但是也不可以执着非法相。 你说不执着于法了,但是不能断法,是在非法里不住而已,叫做非法相。 在一切法里面,你无住生心,生无住之心,这叫非法相,它是中道思想,不住有里面,不住空里面。 你不能说,我不住法相,那我佛法也不要了。 不住非法相,我世间法也不要了。 那不就断空了吗? 佛法也不要了,你就进入断灭法。 世间法也没有了,众生也断掉了,那不进入到阿罗汉的境界了吗? 如果你真正达到这样的境界,你还可以有个解脱的希望,你可以证阿罗汉清静体啊。 最主要的你进入断见,那就麻烦了。 断见是堕地狱的,善也没有了,做善也没有用,做坏事也没有用,都是空的,那你就断灭了,进入到断见里面。 阿罗汉还有识空呢,他是住清静体。 如果清静也空了,法也空了,什么都空掉了,就进入断见,就是说你什么事都不做了。 什么事都不做,那什么事都会做。 做好事是空的,他可以不做,因为做好事要付出啊。 叫你放生,放生是空的,干嘛要去放生呢? 如果杀盗淫妄酒也是空的,那我做有什么关系啊? 反正是空的,空的就不受果报啊。 这个时候你就堕到那个里面去了。 做善难啊,做恶容易啊。 日本净土真宗就是这种观点,他说啊,反正都是阿弥陀佛了,也不持戒了,也不出家了,杀盗淫妄酒到最后什么都做了。 反正阿弥陀佛一声名号就能得到解脱,所有的世间都是恶业,我们现在所有的善法都是妄想中生起来的。 他不认同这些善法都是佛陀的光明之相,他认为这是我们的妄想里面生出来的。 那就麻烦了。 他认为出家都是恶业,他回向到恶的地方,认为是妄想所成就的。 只靠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并且只要一声就可以了,他不是要一念,是一声,这种自欺欺人的话了,全靠阿弥陀佛来救度,那不是骗人吗? 那个是进入断见,好事不见,坏事有余。 好事他不会再做了,但是坏事呢,五浊恶世不动坏念才怪呢。 一个没有修行的人,他不动坏念怎么可能呢? 你不通过这个力量的加持你,不对你的善法生起无上的信心,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没有说什么退心啊,我过去做善法还有分别想、还有我住想,以前不知道这种善法是无住之体啊,现在我已经知道了这个善法就是无住之体。 我以前以为做这些善法还有另外一个果报,现在我不需要了,善法的本体就是无住,就是佛心。 所以我对这个善法生起无上的信心。 以前做善法还有求,有的人求二子求孙子,求不到就苦恼,现在我不需要求,当体就是。 我现在无求了,这种信心生出来的时候,我不但对过去的道心还要坚固,我现在的道心更加坚固,我随时可以生起无上的信心。 所以这个不是说把这个善法断掉。 这里有几种法相和非法相。 第一个,无法相是法空,非法相是非断。 无法相即无非法相,非断非空,非断是讲法相,无法相是讲非断体。 无非法相,叫非断。 非法相,叫非空。 法空就是断相,非法空就是有相,空有不二体。 第二个,法空非法空,凡者是法空见相空,圣者非法相空。 法相空就是凡夫,凡夫执着与法,所以讲非法,是断我们的执着。 对圣人讲,非法空,对圣人讲空那就麻烦了,那不就一直空到底下去了,因为他有空的执着。 对于我们有来讲法空,对菩萨讲非法空。 无法相即无非法相,这是对于法执来讲的;无我人众生寿者,是对于我执来讲的。 有两种法执,一种是无法执,对于人来讲,跟我们讲无法相;对圣来讲,对菩萨、阿罗汉来讲,菩萨没有圣凡之说了,证明我们都可以成佛。 阿罗汉有圣之见,众生有凡之见,他有非法和无非法。 所以菩萨没有无法相,也没有无非法相,就是超越圣凡,所以圣凡全是妄见。 所以在中道思想,凡夫这个心,非法相,空掉,法空也断掉,连非法相非圣相这个体也了不可得,这个叫中道思想。 就是彻底的进入到大空、大同、大体里面去,也就是说,你全体即是般若,般若即是全体,没有我是圣,也没有我是凡,因为本体的实相亦如是,超越了我的知见。 有凡相有圣相都是我见,有我执在那个地方。 从这里面更深一层的认识到,连我空法空都不存在了,你自己全部融入到法里去,般若之体。 那你整个的身,整个的心,就跟般若相应的。 整个身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整个的心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就是闻性,就是觉性。 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法,此法是我身,此性是我心,性与法不二故。 大家想一想,闻性就是我的心,尽虚空遍法界故,此法遍法界故,一切法界是我身,一切闻性是我心。 所以法界心、一念心,都是超越这个身体的,彻底的超越了我见、圣见与凡见的体。 大家要懂得这个般若之意。 这里面舍去三相,就是我空、法空、我法二空;圣空、凡空、圣凡俱空。 就是前面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破我执故;无法相,破法执故;破非法相,就是我、法俱破;就是法相、非法相俱破。 南摩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5-07-23 14:07:4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4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