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二(三) 内容: 或有沙门. 婆罗门作是说。 此世间自造。 复有沙门. 婆罗门言。 此世间他造。 或复有言。 自造他造。 或复有言。 非自造非他造。 忽然而有。 彼沙门. 婆罗门言世间自造者。 是沙门. 婆罗门皆因触因缘。 若离触因而能说者。 无有是处。 所以者何。 由六入身故生触。 由触故生受。 由受故生爱。 由爱故生取。 由取故生有。 由有故生生。 由生故有老. 死. 忧. 悲. 苦恼。 大患阴集。 若无六入则无触。 无触则无受。 无受则无爱。 无爱则无取。 无取则无有。 无有则无生。 无生则无老. 死. 忧. 悲. 苦恼。 大患阴集。 又言此世间他造。 又言此世间自造他造。 又言此世间非自造非他造。 忽然而有。 亦复如是。 因触而有。 无触则无。 佛告诸比丘。 若欲灭此诸邪恶见者。 于四念处当修三行。 云何比丘灭此诸恶。 于四念处当修三行。 比丘谓内身身观。 精勤不懈。 忆念不忘。 除世贪忧。 外身身观。 精勤不懈。 忆念不忘。 除世贪忧。 内外身身观。 忆念不忘。 除世贪忧。 受. 意. 法观。 亦复如是。 是为灭众恶法。 于四念处。 三种修行。 有八解脱。 云何为八。 色观色。 初解脱。 内无色想。 外观色。 二解脱。 净解脱。 三解脱。 度色想灭有对想。 住空处。 四解脱。 舍空处。 住识处。 五解脱。 舍识处。 住不用处。 六解脱。 舍不用处。 住有想无想处。 七解脱。 灭尽定。 八解脱。 尔时。 阿难在世尊后执扇扇佛。 即偏露右肩。 右膝着地。 叉手白佛言。 甚奇。 世尊。 此法清净。 微妙第一。 当云何名。 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 此经名为清净。 汝当清净持之。 尔时。 阿难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一八)佛说长阿含第二分自欢喜经第十四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那难陀城波波利庵婆林。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 长老舍利弗于闲静处。 默自念言。 我心决定知过去. 未来. 现在沙门. 婆罗门智慧. 神足功德道力。 无有与如来. 无所著. 等正觉等者。 时。 舍利弗从静室起。 往至世尊所。 头面礼足。 在一面坐。 白佛言。 向于静室。 默自思念。 过去. 未来. 现在沙门. 婆罗门智慧. 神足功德道力。 无有与如来. 无所著. 等正觉等者。 佛告舍利弗。 善哉。 善哉。 汝能于佛前说如是语。 一向受持。 正师子吼。 余沙门. 婆罗门无及汝者。 云何。 舍利弗。 汝能知过去诸佛心中所念。 彼佛有如是戒. 如是法. 如是智慧. 如是解脱. 如是解脱堂不。 对曰。 不知。 云何。 舍利弗。 汝能知当来诸佛心中所念。 有如是戒. 如是法. 如是智慧. 如是解脱. 如是解脱堂不。 答曰。 不知。 云何。 舍利弗。 如我今如来. 至真. 等正觉心中所念。 如是戒. 如是法. 如是智. 如是解脱. 如是解脱堂。 汝能知不。 答曰。 不知。 又告舍利弗。 过去. 未来. 现在如来. 至真. 等正觉心中所念。 汝不能知。 何故决定作是念。 因何事生是念。 一向坚持而师子吼。 余沙门. 婆罗门若闻汝言。 我决定知过去. 未来. 现在沙门. 婆罗门智慧. 神足功德道力。 无有与如来. 无所著. 等正觉等者。 当不信汝言。 舍利弗白佛言。 我于过去. 未来. 现在诸佛心中所念。 我不能知。 佛总相法我则能知。 如来为我说法。 转高转妙。 说黑. 白法。 缘. 无缘法。 照. 无照法。 如来所说。 转高转妙。 我闻法已。 知一一法。 于法究竟。 信如来. 至真. 等正觉。 信如来法善可分别。 信如来众苦灭成就。 诸善法中。 此为最上。 世尊智慧无余。 神通无余。 诸世间所有沙门. 婆罗门无有能与如来等者。 况欲出其上。 世尊说法复有上者。 谓制法。 制法者。 谓四念处. 四正勤. 四神足. 四禅. 五根. 五力. 七觉意. 八贤圣道。 是为无上制。 智慧无余。 神通无余。 诸世间所有沙门. 婆罗门皆无有与如来等者。 况欲出其上者。 世尊说法又有上者。 谓制诸入。 诸入者。 谓眼色. 耳声. 鼻香. 舌味. 身触. 意法。 如过去如来. 至真. 等正觉亦制此入。 所谓眼色。 乃至意法。 正使未来如来. 至真. 等正觉亦制此入。 所谓眼色。 乃至意法。 今我如来. 至真. 等正觉亦制此入。 所谓眼色。 乃至意法。 此法无上。 无能过者。 智慧无余。 神通无余。 诸世间沙门. 婆罗门无能与如来等者。 况欲出其上。 世尊说法又有上者。 谓识入胎。 入胎者。 一谓乱入胎. 乱住. 乱出。 二者不乱入. 乱住. 乱出。 三者不乱入. 不乱住而乱出。 四者不乱入. 不乱住. 不乱出。 彼不乱入. 不乱住. 不乱出者。 入胎之上。 此法无上。 智慧无余。 神通无余。 诸世间沙门. 婆罗门无能与如来等者。 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 所谓道也。 所谓道者。 诸沙门. 婆罗门以种种方便。 入定慧意三昧。 随三昧心修念觉意。 依欲. 依离. 依灭尽. 依出要。 法. 精进. 喜. 猗. 定. 舍觉意。 依欲. 依离. 依灭尽. 依出要。 此法最上。 智慧无余。 神通无余。 诸世间沙门. 婆罗门无能与如来等者。 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 所谓为灭。 灭者。 谓苦灭迟得。 二俱卑陋。 苦灭速得。 唯苦卑陋。 乐灭迟得。 唯迟卑陋。 乐灭速得然不广普。 以不广普。 故名卑陋。 如今如来乐灭速得。 而复广普。 乃至天人见神变化。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所说微妙第一。 下至女人。 亦能受持。 尽有漏成无漏。 心解脱. 慧解脱。 于现法中自身作证。 生死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 是为如来说无上灭。 此法无上。 智慧无余。 神通无余。 诸世间沙门. 婆罗门无能与如来等者。 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 谓言清净。 言清净者。 世尊于诸沙门. 婆罗门。 不说无益虚妄之言。 言不求胜。 亦不朋党。 所言柔和。 不失时节。 言不虚发。 是为言清净。 此法无上。 智慧无余。 神通无余。 诸世间沙门. 婆罗门无有与如来等者。 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 谓见定。 彼见定者。 谓有沙门. 婆罗门种种方便。 入定意三昧。 随三昧心。 观头至足。 观足至头。 皮肤内外。 但有不净发. 毛. 爪甲。 肝. 肺. 肠. 胃. 脾. 肾五脏。 汗. 肪. 髓. 脑. 屎. 尿. 涕. 泪。 臭处不净。 无一可贪。 是初见定。 诸沙门. 婆罗门种种方便。 入定意三昧。 随三昧心。 除去皮肉外诸不净。 唯观白骨及与牙齿。 是为二见定。 诸沙门. 婆罗门种种方便。 入定意三昧。 随三昧心。 除去皮肉外诸不净及白骨。 唯观心识在何处住。 为在今世。 为在后世。 今世不断。 后世不断。 今世不解脱。 后世不解脱。 是为三见定。 诸沙门. 婆罗门种种方便。 入定意三昧。 随三昧心。 除去皮肉外诸不净及除白骨。 复重观识。 识在后世。 不在今世。 今世断。 后世不断。 今世解脱。 后世不解脱。 是为四见定。 诸有沙门. 婆罗门种种方便。 入定意三昧。 随三昧心。 除去皮肉外诸不净及除白骨。 复重观识。 不在今世。 不在后世。 二俱断。 二俱解脱。 是为五见定。 此法无上。 智慧无余。 神通无余。 诸世间沙门. 婆罗门无与如来等者。 况欲出其上。 发布时间:2025-07-22 09:25:3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