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一) 内容: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一二)第二分三聚经第八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我与汝等说微妙法。 义味清净。 梵行具足。 谓三聚法。 汝等谛听。 思惟念之。 当为汝说。 时。 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告比丘。 三法聚者。 一法趣恶趣。 一法趣善趣。 一法趣涅槃。 云何一法趣于恶趣。 谓无仁慈。 怀毒害心。 是谓一法将向恶趣。 云何一法趣于善趣。 谓不以恶心加于众生。 是为一法将向善趣。 云何一法趣于涅槃。 谓能精勤修身念处。 是为一法将向涅槃。 复有二法趣向恶趣。 复有二法趣向善趣。 复有二法趣向涅槃。 云何二法趣向恶趣。 一谓毁戒。 二谓破见。 云何二法趣向善趣。 一谓戒具。 二谓见具。 云何二法趣向涅槃。 一谓为止。 二谓为观。 复有三法趣向恶趣。 三法向善趣。 三法向涅槃。 云何三法向恶趣。 谓三不善根。 贪不善根. 恚不善根. 痴不善根。 云何三法向善趣。 谓三善根。 无贪善根. 无恚善根. 无痴善根。 云何三法趣向涅槃。 谓三三昧。 空三昧. 无相三昧. 无作三昧。 又有四法趣向恶趣。 四法向善趣。 四法向涅槃。 云何四法向恶趣。 谓爱语. 恚语. 怖语. 痴语。 云何四法向善趣。 谓不爱语. 不恚语. 不怖语. 不痴语。 云何四法向涅槃。 谓四念处。 身念处. 受念处. 意念处. 法念处。 复有五法向恶趣。 五法向善趣。 五法向涅槃。 云何五法向恶趣。 谓破五戒。 杀. 盗. 淫逸. 妄语. 饮酒。 云何五法向善趣。 谓持五戒。 不杀. 不盗. 不淫. 不欺. 不饮酒。 云何五法趣向涅槃。 谓五根。 信根. 精进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又有六法向恶趣。 六法向善趣。 六法向涅槃。 云何六法向恶趣。 谓六不敬。 不敬佛. 不敬法. 不敬僧. 不敬戒. 不敬定. 不敬父母。 云何六法向善趣。 谓六敬法。 敬佛. 敬法. 敬僧. 敬戒. 敬定. 敬父母。 云何六法向涅槃。 谓六思念。 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施. 念天。 又有七法向恶趣。 七法向善趣。 七法向涅槃。 云何七法向恶趣。 谓杀生. 不与取. 淫逸. 妄语. 两舌. 恶口. 绮语。 云何七法向善趣。 谓不杀生. 不盗. 不淫. 不欺. 不两舌. 不恶口. 不绮语。 云何七法向涅槃。 谓七觉意。 念觉意. 择法觉意. 精进觉意. 猗觉意. 定觉意. 喜觉意. 舍觉意。 又有八法向恶趣。 八法向善趣。 八法向涅槃。 云何八法向恶趣。 谓八邪行。 邪见. 邪志. 邪语. 邪业. 邪命. 邪方便. 邪念. 邪定。 云何八法向善趣。 谓世正见. 正志.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云何八法向涅槃。 谓八贤圣道。 正见. 正志.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又有九法向恶趣。 九法向善趣。 九法向涅槃。 云何九法向恶趣。 谓九恼。 有人已侵恼我。 今侵恼我。 当侵恼我。 我所爱者。 已侵恼。 今侵恼。 当侵恼。 我所憎者。 已爱敬。 今爱敬。 当爱敬。 云何九法向善趣。 谓九无恼。 彼已侵我。 我恼何益。 已不生恼。 今不生恼。 当不生恼。 我所爱者。 彼已侵恼。 我恼何益。 已不生恼。 今不生恼。 当不生恼。 我所憎者。 彼已爱敬。 我恼何益。 已不生恼。 当不生恼。 今不生恼。 云何九法向涅槃。 谓九善法。 一喜。 二爱。 三悦。 四乐。 五定。 六实知。 七除舍。 八无欲。 九解脱。 又有十法向恶趣。 十法向善趣。 十法向涅槃。 云何十法向恶趣。 谓十不善。 身杀. 盗. 淫。 口两舌. 恶骂. 妄言. 绮语。 意贪取. 嫉妒. 邪见。 云何十法向善趣。 谓十善行。 身不杀. 盗. 淫。 口不两舌. 恶骂. 妄言. 绮语。 意不贪取. 嫉妒. 邪见。 云何十法向涅槃。 谓十直道。 正见. 正志.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正解脱. 正智。 诸比丘。 如是十法。 得至涅槃。 是名三聚微妙正法。 我为如来. 为众弟子所应作者。 无不周备。 忧念汝等。 故演经道。 汝等亦宜自忧其身。 当处闲居. 树下思惟。 勿为懈怠。 今不勉力。 后悔无益。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一三)佛说长阿含第二分大缘方便经第九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拘流沙国劫摩沙住处。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阿难在闲静处。 作是念言。 甚奇。 甚特。 世尊所说十二因缘法之光明。 甚深难解。 如我意观。 犹如目前。 以何为深。 于是。 阿难即从静室起。 至世尊所。 头面礼足。 在一面坐。 白世尊言。 我向于静室。 默自思念。 甚奇。 甚特。 世尊所说十二因缘法之光明。 甚深难解。 如我意观。 如在目前。 以何为深。 尔时。 世尊告阿难曰。 止。 止。 勿作此言。 十二因缘法之光明。 甚深难解。 阿难。 此十二因缘难见难知。 诸天. 魔. 梵. 沙门. 婆罗门. 未见缘者。 若欲思量观察分别其义者。 则皆荒迷。 无能见者。 阿难。 我今语汝老死有缘。 若有问言。 何等是老死缘。 应答彼言。 生是老死缘。 若复问言。 谁是生缘。 应答彼言。 有是生缘。 若复问言。 谁是有缘。 应答彼言。 取是有缘。 若复问言。 谁是取缘。 应答彼言。 爱是取缘。 若复问言。 谁是爱缘。 应答彼言。 受是爱缘。 若复问言。 谁是受缘。 应答彼言。 触是受缘。 若复问言。 谁为触缘。 应答彼言。 六入是触缘。 若复问言。 谁为六入缘。 应答彼言。 名色是六入缘。 若复问言。 谁为名色缘。 应答彼言。 识是名色缘。 若复问言。 谁为识缘。 应答彼言。 行是识缘。 若复问言。 谁为行缘。 应答彼言。 痴是行缘。 阿难。 如是缘痴有行。 缘行有识。 缘识有名色。 缘名色有六入。 缘六入有触。 缘触有受。 缘受有爱。 缘爱有取。 缘取有有。 缘有有生。 缘生有老. 死. 忧. 悲. 苦恼。 大患所集。 是为此大苦阴缘。 佛告阿难。 缘生有老死。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生者。 宁有老死不。 阿难答曰。 无也。 是故。 阿难。 以此缘。 知老死由生。 缘生有老死。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 缘有有生。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有. 色无色有者。 宁有生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此缘。 知生由有。 缘有有生。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 缘取有有。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取. 见取. 戒取. 我取者。 宁有有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此缘。 知有由取。 缘取有有。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 缘爱有取。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爱. 有爱. 无有爱者。 宁有取不。 答曰。 无有。 阿难。 我以此缘。 知取由爱。 缘爱有取。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 缘受有爱。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乐受. 苦受. 不苦不乐受者。 宁有爱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此缘。 知爱由受。 缘受有爱。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阿难。 当知因爱有求。 因求有利。 因利有用。 因用有欲。 因欲有着。 因著有嫉。 因嫉有守。 因守有护。 阿难。 由有护故。 有刀杖. 诤讼. 作无数恶。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阿难。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护者。 当有刀杖. 诤讼。 起无数恶不。 答曰。 无也。 是故。 阿难。 以此因缘。 知刀杖. 诤讼由护而起。 缘护有刀杖. 诤讼。 阿难。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 因守有护。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守者。 宁有护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此缘。 知护由守。 因守有护。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阿难。 因嫉有守。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嫉者。 宁有守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此缘。 知守由嫉。 因嫉有守。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阿难。 因著有嫉。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著者。 宁有嫉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此缘。 知嫉由着。 因著有嫉。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阿难。 因欲有着。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欲者。 宁有着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此缘。 知着由欲。 因欲有着。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阿难。 因用有欲。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用者。 宁有欲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此义。 知欲由用。 因用有欲。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阿难。 因利有用。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利者。 宁有用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此义。 知用由利。 因利有用。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阿难。 因求有利。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求者。 宁有利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此缘。 知利由求。 因求有利。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阿难。 因爱有求。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爱者。 宁有求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此缘。 知求由爱。 因爱有求。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又告阿难。 因爱有求。 至于守护。 受亦如是。 因受有求。 至于守护。 佛告阿难。 缘触有受。 此为何义。 阿难。 若使无眼. 无色. 无眼识者。 宁有触不。 答曰。 无也。 若无耳. 声. 耳识。 鼻. 香. 鼻识。 舌. 味. 舌识。 身. 触. 身识。 意. 法. 意识者。 宁有触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触者。 宁有受不。 答曰。 无也。 阿难。 我以是义。 知受由触。 缘触有受。 我所说者。 义在于此。 阿难。 缘名色有触。 此为何义。 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名色者。 宁有心触不。 发布时间:2025-07-22 08:57:1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