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与中国传统民俗 内容: 佛教与中国传统民俗◎ 广 行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限于伦理、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更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 佛教融入民俗,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才成为大众信仰而非仅是精英宗教。 佛教融入中国传统习俗,最典型的就是烧香拜佛。 现在个别大城市,一到农历初一、十五,特别是大年初一这一天,通往寺庙的道路都堵得厉害,因为很多人都想去烧香拜佛。 这种习俗在东晋时期就有了。 佛教认为,香为信心之使,俗人和佛菩萨相隔遥远,需要烧香邀请其前来交流。 拜佛,佛教术语为顶礼,按照佛门标准,要两膝、两肘及头着地,以头顶敬礼,承接所礼者双足。 向佛像行礼,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佛足。 这是印度佛教行礼之法,传到中国,成为人们参拜佛像的常规仪式。 佛教融合中国人传统观念形成的另一习俗为许愿还愿。 佛教特别重视愿力,愿就是期望成就某事的信心、决心。 佛教之愿有两种,一是上求,誓愿成佛,二是下化,誓愿教化众生。 传到民间,逐渐变成了祈福禳灾的方法。 人们到寺庙中的佛像前许愿,希望佛菩萨帮助自己实现心愿,如求子、求财、求官、祛病、消灾等,如果满了愿,则按照当时许诺下的条件还愿,如做布施捐献,做善事、法事,塑像印经等,以此功德感谢佛菩萨的慈佑。 还有抽签问卜。 笔者去年校释南宋时期蒋擢撰写的《湘山事状全集》时,发现宋代湘山寺内已专门卖签,每一签香钱十六文,月轮行者卖签,日不暇给。 换算下来,一根签大概合现在的5元钱,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 最著名的为观音签,据说开初只有三十六签,后来推演到一百单八签,其中有八签或者是洪福,或者是恶祸,跟绝大多数人都没关系,便剩下现在常见的一百签。 按照吉凶,这一百签分为上签二十二,中签六十,下签十八。 一百签就是一百个历史故事,例如第一签为宋太祖黄袍加身是上上签;第二签为姜太公渭水垂钓,为中签;第三签为燕将独守聊城为下签。 一百个历史故事,表征了一百种人生际遇、状况或前程,要说自己的某种状况不在这一百种范围之内,也是很难。 例如第一签都黄袍加身了,事情马上就会大获成功,当然是上上签;渭水垂钓,那就等着吧,努力还是有成功希望的,是不好不坏的中签;至于独守聊城,白忙活,最终必然失去,所以是下签。 解签的人一般都劝人要行善积德,要顺时乘机而动,遇事要看开些,或者要有心理准备等等,这可是古代的精神文明建设,或者再说得时髦些,有心理健康安慰与引导的作用。 当然,签语中的指导思想实质是周易系统的,而被纳入佛教之中,冠以观音或佛祖的名号,正是佛教融入中国传统民俗的绝佳例证。 佛教还融入中国传统饮食习惯之中,如素食。 素食即菜食无肉。 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通俗编》云:吃素之风肇始于唐,盛行于宋。 沿至今日,名目转多。 更有辛素、灶素、三官素、观音素、准提素、玉皇素。 妇人女子,有一月间仅三数日不持斋者。 素食之风随佛教提倡而在民间更为流行,宋代已有素食店。 佛教素食除慈悲戒杀外,还跟一种传说有关。 据说天帝释用大宝镜照四部神州,每月一移,察看人间善恶,农历正月、五月和九月照临南赡部州。 我们正是南赡部州人,在这三个月内,人们怕天帝释用镜子照见恶行,所以要吃素行善。 再就是放生礼忏。 放生之俗在中国是古已有之,佛教传入后更大力提倡。 据《金园集》记载,梁朝慧集游历诸州时,曾烧臂乞钱放生。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云,智者于天台山设放生池,并劝临海渔夫放生,又为鱼类传授三皈依,讲《金光明经》《法华经》等,以结法缘。 此乃我国放生之滥觞。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曾经下诏,在全国各地设放生池81所,宋真宗也曾下令天下重修放生池。 因为放生既合乎我国古代民俗,又得到了佛教的大力支持,所以放生在民间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力。 现在放生的人也不少。 受佛教放生观念影响,中国古代有不少以放生为主题的诗歌。 例如东坡诗云,秋来霜露满东园,芦服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陆游诗云,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赵孟頫亦有诗云,同生今世亦有缘,同尽沧桑一梦间。 往事不堪回首论,放生池畔忆前愆。 丰子恺先生曾画《护生画集》,对民间放生习俗的影响更大。 礼忏本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 忏法流行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曾亲自创修《梁皇宝忏》,以露缠结罪,涤过去之恶因;发菩提心,植当来之种智为主旨。 其后又出现了很多忏法,例如陈文帝个人就制作了7种忏法。 智者大师依据《法华经》制成的《法华三昧忏仪》,借礼拜、赞叹、忏悔以安定心念,然后从诵经、坐禅方面正观诸法实相。 唐宋是礼忏的全盛时期,到了明代,太祖为超度元末死于战乱之亡灵,在南京蒋山屡兴礼忏法会,更将礼忏之风推至高潮。 其后忏法广为流行,赶忏成为僧侣重要的行事之一。 就像盂兰盆会一样,礼忏也有一个重大的意义转向,即从佛教徒的自我修行法门,转变为世俗化的祈福习俗,礼忏中施主指定僧人修什么忏、诵什么经,然后据此布施以财物。 更有水陆和焰口法会,专门用来在丧葬期间超度亡灵、恶鬼。 佛教融入民俗,大大丰富了民间文化,体现了佛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与深度,可视为佛教中国化的另一重要向度。 摘自《佛教与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5-07-21 14:56:52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