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群书治要360》齐家治国的宝典(第四集) 内容: 尊敬的法师、胡总经理、吴董、各位长辈、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 我们刚刚讲到第二句,感受到古人善于观察事物的发展,来启发自己的人生。 贞观之冶是唐朝的盛世,最大的功臣,唐太宗觉得是魏征丞相,他给太宗上了非常多重要的治国方略,太宗都有采取。 而魏丞相写给唐太宗有一篇非常精辟的文章,大家可以回去学习这篇文章,叫谏太宗十思疏,他在这个奏折里面,提醒太宗皇帝要从十个方向去时时反省自己。 这篇文章一开始也是做比喻,求木之长者,你希望这一棵大树长得成参天大树,必固其根本,它根一定要扎得很牢,它才有可能长得这么茂盛。 那我们冷静想一想:我们的事业要源远流长,根本是什么? 德。 德者事业之基础也,没有这个基础,不可能房子可以盖成高楼大厦。 我们冷静看看现在很多人,比方说到大陆去发展,一下子赚了很多钱,最后家庭都破碎掉,血本无归一大堆。 为什么? 他没有德的本。 所以一个人没有德本,他有福气、他有福报,反而是他人生的灾祸。 他没有这些钱,他还不会去挥霍、不会染上这么多恶习。 他一有钱了,没有德,一下就陷到这些欲望的深渊,所以老子说:祸福相依。 诸位长辈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把握,你的孩子在现在的社会可以出淤泥而不染? 可以忍受世间的诱惑? 有把握的举手。 你们都这么客气。 大家了解,这个问题很重要。 假如我们的孩子没有培育到一定的德行,而有定力可以面对这些诱惑,那我们的下一代人生要幸福美满也是不可能。 所以扎他德行的根,比学习分数不知道重要多少。 我讲到这里可能有家长要看我,可是分数还是很重要。 一个孩子一有德行、一有孝心,他的成绩一定好。 我们为什么不抓根本,然后纲举目张,德行也好,学业也好。 就是从他的孝,整个根本就拉起来。 我们干嘛从枝末呢? 他学习成绩好了,又能好多久? 大家都不想。 反正他这次给我考好就好了,他的努力动力是欲望,他这次考好了,请问他下一次愿不愿意认真读? 好,没关系,我给他的钱再多一点。 请问大家,有没有哪一个诱惑比钱更吸引他? 那我们的孩子这一关就过不了。 什么东西比钱更吸引他? 女色、电动玩具、赌博。 有没有? 现在多少大学生都在干这些事情,不读书。 那就是他从根本的努力就是欲望,不是责任,不是孝心,他从根本就生病了,所以出现那些症状叫正常。 可是现在很多当父母成天在那说,他突然变坏了。 我觉得现在人太厉害了,一句话把自己的责任全部推光。 还有一句话叫英雄难过美人关,明明自己就不是英雄,还要脸上贴金,是不是? 然后把所有真正的英雄统统拉下水,这是错误的。 上一次我到新加坡去,有位女士她来接我们,她在车上就说,她的邻居有一个小孩,后来长大了,好像十八九岁,突然自杀了。 大家听清楚没有? 突然自杀了。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哪有人突然就,突然我好快乐,然后就我想自杀,有没有这样的? 这叫突然吗? 所以现在太多说法都不从根本谈,人都没有办法看到问题,就在那里哀叹,然后问题更严重。 谁不知道家庭有问题,谁不知道社会有问题,谁在解决? 因为他不清楚根本出在哪,出在教育,出在人心没有德,其实也不复杂。 他是慢慢的,才变成自杀的严重,他一定是心理稍微有障碍,最后变这么严重。 大家再把时光倒流,拉回来,有没有看到这个自杀的人,天真无邪的笑脸? 他一岁的时候无忧无虑,有没有? 他怎么变成自杀的? 这才是根本问题。 一个人他看到父母就这么高兴了,为什么最后会走上绝路? 他跟父母的天性扭曲掉了,扭曲到最后,他觉得没有人爱他。 更让人诧异的是这个说法是谁说的? 是从他父母的嘴巴讲出来的,我的孩子突然自杀了。 那告诉我们什么? 父母跟孩子是至亲,母子连心是天性,现在变成什么? 对方已经痛苦到自杀了,父母一点感觉都没有。 这个社会我们被什么障碍住了? 欲望,物欲。 我们很在乎分数的时候,你就不会在乎孩子的感受了,你就慢慢失去了感受身边最亲人的能力。 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欲令智迷,利令智昏。 我们多久没有跟孩子推心置腹谈过话? 还是每次看到他,火就快上来了? 里面藏着一大堆孩子的不是。 还是自始至终相信孩子本善、相信孩子一定会愈来愈好? 所以我们其实都要回到最单纯的那个开始,孩子来到我们生命当中,当父亲的人,第一次当父亲高不高兴? 诸位男士高不高兴? (回答:高兴。)高兴啊? 那现在再看到这个女儿,跟当初她从产房推出来的心情一不一样? 一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了? 我们本来她出来的时候一心一意只为她想,对她没有丝毫要求。 现在要求很多,要求不到了就生气、就不高兴了。 所以我们刚刚说真爱哦,开悟了没有? 真爱是什么? 自始至终不变才是真的。 而且爱是什么? 爱是不讲条件的。 只要有要求了,就是欲,不是爱。 那我们想一想,我们每次生气原因是什么? 要求对方来的嘛,他没做好,你就动火了,你何不好好协助他慢慢做到呢? 所以人要从自身先不要道,不要情。 东北的王善人他教伦理道德教得非常好,重要是他做到了,他不要道,不要情。 不要道,不要要求别人行道。 我们不能学了以后回到家里,太太,蔡老师讲的你都没有做到。 要道了,完了,麻烦了,你家我不敢去了,甲洞我也不敢来了, 是不是? 对啊,很多女士回去以后常常叫她先生:你坐好,听讲座。 一定要让她先生听课。 每一次都看这个男人,气死了。 你这样逼你先生,我很怕到时候我走在马路当中,有一个男人冲过来,你是不是蔡礼旭? 我一看他的表情,我是他弟弟。 然后他说:他只有两个姐姐。 他对我家很清楚。 我说:我是他堂弟。 所以你看为天下者,你大道治理天下或者治理一个团体,你是一个领导者,真正下功夫的在哪? 不在外面,在哪? 在这一颗心。 你要道就很傲慢,强求了,给人家很痛苦。 所以道要是谁做的? 自己做的。 XY轴再对一次,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我有一个长辈很有智慧,他讲了一段话就是这句的批注。 对自己要赶尽杀绝,念头一不对,马上要发觉,不能急、不能茍且、不能放纵错误的念头。 对别人要厚道三分,人的厚道在哪里看出来? 别人错了,你帮他掩饰,这个人厚道。 但那个掩饰不是姑息养奸,大家要听清楚。 妈妈看到儿子错了,骗爸爸,这个叫姑息养奸,这不对。 跟大家举一个例子,比方说胡董他的父亲,胡小林董事长他的父亲在文革的时候,被底下的工人拿那个金属把眼睛打坏了。 大家设身处地一下:你被底下的人无理把你的眼睛都打坏了。 结果后来平反,马上有人就来跟他的父亲讲:那个人把你打成这样,赶紧把他揪出来,判他罪。 这个人犯了很严重的过,你看老人家怎么讲? 老人家说,当时候整个国家高层很多人都在犯错,不要怪这个人民。 厚道就在这里看出来。 帮别人掩饰过失,反而反省自己,反省上位者。 所以在《群书治要》当中,我们翻到一百五十五页,第六个明辨当中邪正。 这个人是不是有德? 你从这里看得出来。 哪里? 三百三十五句。 【君子掩人之过以长善。 小人毁人之善以为功。】君子他遮掩别人的过错,以长养自己的厚道、善心。 那胡董他父亲,厚德,他的后代很有福报。 小人他反而觉得去毁谤、诋毁别人的善,然后还觉得自己很有本事。 而且他去诋毁,假如那个人影响力很大,他一诋毁,让其它的人对他没有信心,那他造的这个罪业就很大。 那些不能够再听闻这个人教诲的人,他的慧命都被毁谤的人给断掉了,那他造作这个业就很重。 所以我们老祖先告诉我们一句话叫留口德。 留口德,人的福报、德行从哪里开始积累? 从嘴。 请问大家一天讲几句话? 你一天假如讲一千句,你都是厚道讲出来,你就积了一千件善事,有没有? 假如都是苛刻的话,那一天就折了很多福报。 甚至于有人讲一句,可以把一生一半的福报全部折掉,一言折尽半生的福报。 你们有没有见过这种人? 就是他讲一句话,人家听了就想跳楼,那一句话就把他一生的福报都给折掉了。 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我们从心地上下功夫,首先不要要求任何人,从自己开始学起。 包含别人做不到的,你反而都是宽恕、厚道,他已经很努力了,不要逼他。 你这份宽容就感动对方,他更有动力。 你一直指责他,他最后就觉得,我在你眼里这么差,那我就坏给你看。 我的成绩,四年级以前都不好,可是我父母一直鼓励我。 还有我遇到的老师也很好,他们没有因为我成绩不好反而好像对我有成见。 我听说有一些学校老师排座位,成绩不好都排到最后去,夭寿(折寿)。 闽南话很有味道,你们有时候学几句,很有味道。 它讲出来就让你体会到这个词语后面的味道。 比方说夭寿,你感觉到这个味道没有? 这是北京话。 福建话我念给你听,夭寿,体会到没有? 很有味道的。 闽南话是几千年了,唐朝的语言。 唐诗你要这样才念得出来,北京话念不出来,它没有入声字。 我再给大家举尴尬,你感觉到没有? 尴尬,是不是? 闽南话怎么讲? (nai you别扭),感觉到没有? 有意思吧? 有哦。 闽南话很好的,一只草一点露,天无绝人之路,你看那闽南话押韵,你念一句话,念着念着你就可以唱歌了。 白日依山尽。 所以我告诉大家以前的人不会得忧郁症,他诗歌诗歌,念着诗有韵,他就唱起来,抒发情感。 所以闽南话有入声字,叫短促急收藏,才念得出唐诗的味道。 白雪的雪叫(sua),短促急收藏。 竹子的竹(dia),。 北京话没有这个入声字。 所以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现在这个讲台不大好混,听说都得唱歌才能。 所以老祖先各种俚语,几千年里面很多人生哲理。 你看闽南话说小学,xiuo hok就是小孩嘛,你看从听这个词就感觉到小学。 大学(dai hok)不一样。 好,我怎么讲这里来了? 所以首先从心地上不要去要求别人。 再来不要情是什么? 不要情的人才是真情。 今天你会在情感当中,跟谁闹别扭,一定是你付出,有求他回报,这个人要情、闹脾气了。 有个女士回去学了传统文化,她很认真,以前不怎么打扫家里,上了李越老师的课,回去开始整理、开始拖地,然后边拖边看她先生,有没有看到? 有没有看到? 有没有看到? 结果做了一个礼拜,她先生那天放假,翘着二郎腿在那里看报纸,那个报纸很高,连看都不看她。 她做了一个礼拜,实在受不了,愈看愈火,把这个抹布拿起来,嚓,丢在她先生的报纸上,她说:我做了那么久了,你都没看到,也不会帮忙? 她先生不疾不徐把报纸放下来,你看吧,还说学《弟子规》呢? 到底谁的功夫好,很难讲。 大家看过布袋戏没有? 台湾布袋戏没有看过? 不行,这一生会后悔,这么好的艺术,我们都是看布袋戏学忠孝节义的。 有没有看到两个高手背着剑在那里站很久,最后谁失败? 最先出手的人一定失败,为什么? 他定功不够,马上他宝剑先出鞘,他的破绽就出来,人家看他右肩先动,就知道他要出什么招了。 所以你看,沉不住气,你就输了。 而且告诉大家,我们学了以后去做这些事情,是我们体会到是我们该做的,而不是带着目的去付出,最后对方没反应,火就上来了。 所以这个是要情,人会埋怨就是要情。 刚刚一开始跟大家说到魏征丞相,他建议的这个奏折,一开始他就是讲树木得要扎根。 欲流之远者,这个河流要源远流长,必浚其泉源,它的源头活水要畅通。 谁是源头? 父母是孩子的源头,是孩子的树根;国家领导者、一个团体的领导者,是整个团体的树根;老师是学生的树根,是源头。 不可能源头是污染的,下游是清澈的。 有没有可能? 不可能。 唐太宗先生有修养,他都懂这些道理,他说道:君者源也,源头,臣者流也。 想要让下游是清澈,而源头是污染,是不可能得到的。 那当君、当亲、当师的人能这样去反思,就不会意气用事,去指责孩子、指责学生、指责底下的人了。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来翻到修身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反身,其实就是反求诸己。 昨天梁浩老师有跟大家谈了一句,我们顺便复习一下,就是三十一句:【孟子告齐宣王曰。 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之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之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之视君如寇仇。】人生其实都是感应,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实都是感应。 你为人君者仁慈,自然感得下属的忠诚。 那可能又人会想,领导者很仁慈,可是他底下的人反而欺骗他,有没有这个可能? 有可能。 但是人不要怕吃亏,你只要行的都是正道,你的人生过程当中确实有可能会遇到这些不好的缘,但是该是你的福报,任何人都拿不走。 可是重点来了,这个人对你不义,你要对他怎么样? 你继续对他仁。 第一个,身边的人完全佩服你。 当一个团体突然有人背叛的时候,也是这个领导者他考验修养的时候。 他假如完全的包容,甚至于是还反省自己,一定让他身边的人感动,追随他一辈子;假如这个时候他马上破口大骂,骂很多的人,那就麻烦。 这个反身,我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我父亲。 有一次我姐姐在补习班,她大学没考上,没考好,我爸爸鼓励她去补习班上课,再考一年。 其实父母跟子女之间很微妙,父亲为什么这么做? 我知道。 父亲没有给我解释,我怎么知道? 所以父母跟子女真的是连心。 后来我也受一些污染,出社会。 我现在又恢复正常,哪一次恢复正常? 我姐姐出嫁那一天。 我很感激我姐姐出嫁那个因缘,那天我姐夫来迎娶,我是小舅子,我去接我姐夫上来。 最后要出门了,我姐夫带着我姐姐给我父母行跪拜礼,三跪九叩,感谢对我姐姐的养育之恩。 结果我姐夫跟我姐姐才跪下去,我父亲眼泪就掉下来,在那个当下,我父亲的感受就好像一道光一样,照到我心里面来,我完全了解一个当父亲的心。 其实坦白讲,父亲在那一天,他那个眼泪其中是欣慰的,好不容易给女儿找了个好的归宿,他其实是欣慰的。 当然也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在那个当下。 但事实上父亲爱这个女儿,以后是愈来愈深的,为什么? 又从女儿变成什么? 又有外孙、又有外孙女了。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辈子的,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 可是那个当下,我感受到一个父亲栽培一个女儿太不容易了。 所以父亲那种苦心,我们一体会到了,真的不忍心再做一件让父亲难过的事情。 你会觉得你现在时时想着报恩都报不了,怎么还忍心再做让父亲难受的事情? 所以那个时候整个,好像父亲讲什么,我都听得懂。 包含我当时候要到海口去,父亲给我耳提面命,去了不行,赶快回来。 我完全能理解,父亲完全替我着想。 我不会去跟他讲,爸,老天爷会照顾,你不要担心。 讲那些大道理压父亲,不对的,是吧? 他念念为你想,你就把它领受就好了! 更重要是什么? 你要做到让他放心,而不是你用道理去让他放心,要做到让他真的对你这个孩子完全放心。 所以行孝不难,真的你从生活点滴当中感觉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爱,你那个想报恩的心就像泉水一样自己冒出来。 而我们在这个忙碌的社会,有时候停下脚步来沉淀自己的思绪太少。 只要大家静下来,我们想一想,在家庭当中谁起得最早? 母亲。 谁睡得最晚? 母亲。 我记得小时候晚上睡觉以前看妈妈还没睡,在那里洗衣服,我蹲着看妈妈。 有学没学差很多。 我那个时候假如已经学《弟子规》,就不一样,只是在那里看,撒娇,没有去帮忙。 所以人学习趁早,要趁早赶快学。 包含谁最晚上饭桌? 妈妈。 谁最早吃完? 妈妈。 这些生活点滴都能让你去体恤得到。 但是我们太冷漠了。 你看我们读大学的时候,一个月回家一次。 一回到家里,妈妈把我们最喜欢吃的菜,像过年一样,一大早就买回来,赶紧做。 结果我们,妈妈在那里忙得热火朝天的,我们突然跟她讲:妈,中午我要出去跟同学吃。 你看我们的心很狠。 你看妈妈,哦,好啊好啊,都没对我抱怨,现在想想造了不少罪业。 所以人最幸福的就是赶紧开智慧、赶紧懂这些做人的道理,人生就会走得很明白、很踏实。 我举一个例子就知道当父亲有多难。 刚好我父亲让我姐姐去补习,我就体会到我父亲很怕我们三个孩子长大以后,他的大女儿没有读大学,怕她在亲戚朋友当中会自卑,妹妹又是大学,弟弟又是大学以上,父亲考虑很远,不是只想眼前。 所以我父亲没有给我讲,我都了解他的意思,这个是天性自然。 结果有一天我姐姐打电话:爸,我眼睛不舒服。 我爸说:好,我明天请假,带你去看医生。 结果我爸把电话一放,不放心,马上请假赶过去,赶到补习班去。 结果到了补习班,我姐姐逃学,没去读书。 大家想一想,父亲这么爱这个女儿,这么焦急,赶去了以后,给她缴补习费了,她逃学。 结果回到家就问我姐,你今天怎么没有去补习? 还很心平气和问我姐,我姐就恼羞成怒我今天讲这个故事,你不要告诉我姐,她已经长大了,现在懂事了。 结果我姐马上恼羞成怒,我不要读了,都是你逼我去考大学的,就发一顿脾气。 我跟我二姐在旁边,爸爸这么样良苦用心,姐姐怎么用这种态度,多伤父亲的心,我们在那里很紧张。 结果没多久,我爸把我们俩叫到房间去,我们在那里,会不会山雨欲来风满楼? 快要下暴风雨。 结果我爸爸很平和把我们两个带进房间,然后对我们两个讲:爸爸还有哪些做得不好,你们两个讲出来。 我当下那个震撼很难形容。 就是姐姐已经做这么伤害父亲的心了,父亲马上还反省自己,所以这个人格特质就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我们处事的时候遇到很多事情,父亲这个身影、这个态度,他就会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所以我们看十二页二十八句,为人君、为人父母、为人老师都要有这个反身的胸怀。 这是商朝的开国君王商汤讲的话,他说:【朕躬有罪。 无以万方。 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这个朕是天子自称。 汤王说到,我自己有罪、有过失,请上天不要牵连万方的人民,不要责怪任何的人,这是我自己的错。 万方有罪,万方的人民有犯错误、有罪过,都是我没把他们教好,都是我没给他们做好榜样,所以上天你不要降罪给他们,降罪给我,罪在朕躬。 这是一个君王的胸怀。 我们在台湾整个中华文化的承传,靠的是李炳南老师的承传。 今天晚上是音乐课,应该李红新老师会唱一首就是李老师写的诗。 老人家讲了: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人没有遇到圣教,都是走在黑暗当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只要能够发光照亮他们的人生大道。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他燃烧自己,去照亮所有的人,有缘的人,他的学生。 他的学生在台湾超过五十万人,李老师九十七岁还在讲课,他的三、四个学生把他用椅子抬上去讲课,他说我活一天,只要大众需要,我一定讲一天。 所以他的精神感动非常多的学生。 曾经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吵,结果那一堂课结束,学生自己觉得错了,就拿着藤条跪在李老师的面前,请老师责罚。 这一根棍子现在就放在台中莲社的李老师纪念馆,大家有机会到台湾去,台中莲社李老师纪念馆一定要去看,里面都还有印光祖师写给他老人家的信。 你从信上看到什么? 尊师重道,印祖给他的教诲念念不忘。 而那一支藤条是学生递上来请他处罚,结果李老师拿着藤条就打自己的身体,他说是我教得不好,不是你们的错。 所以这些圣贤人,他不管是在领导的位置、在老师的位置、在父母的位置,他都有这种反身的修养。 这是汤王讲的。 我们再看一句,十四页三十四句,对这个反身应该体会就更深。 【昔成汤遭旱。】不可能他当帝王,完全一帆风顺,可是怎么否极泰来、怎么化危机为转机,跟这个领导者的胸怀态度有很直接的关系。 我们上一年看商道,大家记不记得? 湾商洪德铢先生大家记不记得? 他的湾商垮了,是不是? 垮的时候他做了什么动作? 把他家产变卖,分给了他下面的人,让他们还可以做上小生意,他自己的孩子没有地方住,吃得不好。 看起来他湾商倒了,事实上他这种道义就成为他往后湾商更发达的基础。 所以人世间事事是好事,没有坏事。 好坏哪里决定的? 心。 我们是贪心,好事变坏事;我们是觉悟的心、是反省的心,坏事都会变成大好事。 这段话大家听明白了,我有点激动。 这一段话大家听明白了,你的太平日子来了。 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过? Right now(立刻),是不是? 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是好像很难一下子吞下去。 我今天早上就有人骂我,怎么是好日子? 好日子!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一个人没有犯错,还被人家毁谤、还被人家骂。 子孙往往骤发,他的孩子很有福报,突然就发达起来了。 请问大家被骂是好事还是坏事? (回答:好事。)哇! 开悟了。 你从此连被骂都觉得哎呀,送福报给我的子孙。 我告诉大家,你有这样的修养,以后人家骂你也骂不下去,是不是? 甚至于人家会开始调查,这个人被人家这样毁谤、骂,他每天笑嘻嘻的,这个世间还有这种人。 他会开始好奇调查,原来是学《弟子规》的,原来是学《了凡四训》的,那你就变圣贤人的好招牌,人家因为你的修养来学圣教,你被骂变成修大福报。 不只你的子孙有福报,那个人骂你,他是来提升你的。 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金子要不要淬炼? 玉要不要磨? 谁帮我们磨? 所有的人都是来成就我们。 所有的人都是来成就我们,那都是我们的贵人,那不是人人是好人? 是不是? 对,那好日子就来了。 好,以后被人家骂要高兴哦。 所以这个忍,成败的关键。 事业也好,道德学问也好,一切法得成于忍。 怎么忍? 力忍,硬压住脾气,这是一个方法,但是压久了,怕会压不住,火山爆发就不好。 忘忍,忘是什么? 不要计较,宰相肚里能撑船。 接着反忍,我今天会跟一个人起冲突,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是不是我也有不对? 人跟人的冲突可以加深,问题在哪? 都觉得是对方不对,愈想火气愈大。 人只要想说我也有不对,你的火气就下来了。 而且老祖宗又留了一个成语给我们,叫半斤八两,叫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人跟人能吵得起来是什么? 水平差不多,感悟差不多。 这个时候你一想,那还有什么好傲慢的? 自己功夫也不怎么样? 这么一反省,火气就下来。 再来,观忍。 一个人懂得观照,他就不会很着相。 人一执着就愚痴。 着相,大家有没有经验? 你一个亲朋好友十年前跟你讲的那句话,跟他的表情,现在还时时让你在那里咬牙切齿,一想到就气得半死,有没有? 你们都是不愚痴的人,放下功夫都不错。 这就是着相,十年前,就像那个电影一张一张都放过了,梦幻泡影,我们居然拿着这个幻相折磨自己十年,那不是自讨苦吃吗? 不是着相吗? 是吧。 好,你不要着这个相。 再往上推,再往原因推,他不骂别人,干嘛骂我? 是不是? 你就不着相了。 马上往前推,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原来我以前骂过他,现在因缘具足了,他终于抓到机会给我骂回来了。 所以告诉大家,有一句很普通的话叫打人就是打自己,骂人就是骂自己,很有道理。 你一打人了,你这个恶因就种下去了,只要有机缘,君子报仇,这里讲十年,你们忍辱的功夫很高,我们那边是三年,你们这边是十年。 又打回来了,那你不是愚痴吗? 你打人最后一定是打自己,那人愚痴就再来打自己。 骂人就是什么? 骂自己。 《大学》都讲: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你讲那个恶言伤害别人,最后这句话一定回到你的身上。 所以一往前去推,你会知道真相,不会去计较。 而且你以前骂过他,是欠他债,是不是? 现在他把你骂回来了,债就清了,无债一身轻。 请问被人家骂是好事还是坏事? (回答:好事。)又开悟了。 对啊,这些债务赶快了一了,身心愈来愈轻安。 最后来的都是善缘,恶缘都被你给转成法缘了,因为他觉得你修养很好,慢慢的他就好奇了,跟着学传统文化,那不就把恶缘都转成法缘、转成善缘? 所以这个观,就是能够客观的去分析整个事情的因因果果、来龙去脉,不执着在一个动作跟言语,在那里没有办法释怀。 而且就像我们在学校教书,一个学生行为犯错,它是一个结果。 可是我们去调查原因,真的跟他发不了脾气。 有一个学生小学六年级换了四所学校,很多老师都说这个学生很恶劣。 而当我们去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他的妈妈是泰国人,他的父亲不务正业,从小他就是被遗弃的孩子,那你还对他生得了气吗? 可是这个孩子我才给他一点关怀,他说,老师我很想死。 我给他讲,你为什么很想死? 他说,都没有人喜欢我。 我们就引导他把原因找出来,人家为什么不喜欢你? 他说,我都打人、都骂人。 我说,那你就不要打人、不要骂人,人家就不会讨厌你。 就跟他引导,然后我送他一本书,《地藏王菩萨本愿经》画册,要提醒他造恶要受恶报。 他很用心,就开始看那个画册。 结果没几天,你看一个大男生,又很壮很胖,在办公室前面那种害羞的样子,在门口那踱来踱去,我在里面就知道他要找我。 真的,你真去爱护一个孩子,哪怕他都跟人家打架了,到你面前来像绵羊一样,都是感应。 我一看他好像很害羞的样子,我就赶快走出来,你找老师有什么事? 他用这个手盖住他的左手,然后慢慢把它拿开来,他用自己的右手,在自己左手上面画了一尊释迦牟尼佛,画在他的手上。 大家想一想他画一尊释迦牟尼佛像要画多久? 请问他那一段画佛的过程当中,他的脑子是什么? 全部是佛的形象。 所以人可怜在哪? 他没有遇到好的父母教育他,他没有遇到好的老师教育他。 所以没有可恶的人,只有可怜的人,你这么一去看,你怎么会去跟这个孩子生气? 人之初,性本善,在一个被三间学校退学的孩子身上都看得到,怎么会看不到? 所以我们能这样对孩子,也要同时这样对大人。 有一个老师讲,我对孩子很有耐性,可是我对大人不行。 我说,你对孩子也是假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为什么你对小学生可以很有爱心,对你丈夫不能有爱心? 那叫什么? 那叫爱憎。 喜欢的,就爱得不得了;讨厌的,看他没有一点好。 爱憎是欲,不是真爱。 怎么今天都在谈爱? 难道耶稣基督冥冥当中在护佑我们? 所以应该来唱一首歌。 这个是以前读书的时候学的,叫爱的真谛,从《圣经》出来。 可是大家冷静看,这个歌词里面虽然在谈爱,爱谁? 爱自己,欲爱人者先自爱,自爱的人才能爱人,一个人把自己的身心搞得乱七八糟,请问他拿什么去爱人? 他已经搞得身体不好,然后又想跳楼,然后对一个女生说,你嫁给我吧,我会爱你的。 骗人! 他拿什么爱,他连自己都爱不了,他还爱别人。 什么是爱自己? 让自己的灵性不断提升,让自己的坏习性不断放下,自爱。 什么是习性? 贪瞋痴慢疑是习性。 这个忍还有喜忍、慈忍。 人能够去掉自己的贪瞋痴慢疑,转贪念为为人着想,仁慈。 转瞋恨为宽恕他人,恕道。 转怒为恕,您看这两个字多像? 怒,心就变奴隶了,控制不了自己了。 如其心,是设身处地为他想,你就不会跟他过不去了,原来他也是可怜的人。 恕字。 不愚痴,就爱好真理,不情绪化,这个不愚痴;不傲慢,就谦卑、恭敬他人;不怀疑,就信任他人。 而这贪瞋痴慢疑叫五毒,都在毒害我们的真心,要把它去掉,真心就现了。 唱首歌还这么复杂。 我是写出来,大家对那个歌词可能体会更深,真的真爱是首先爱自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妒嫉,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不止息这句要唱,意思就是长长久久都没变,对任何人的信任都没有变,那才是真爱。 而父母、老师那一份完全的信任,会让孩子再燃起生命的光明。 我五年级的自然老师叶校长(他现在已经是校长了),当时候我的成绩不怎么样,可是他当着我导师的面前,他说,礼旭这个孩子,是大只鸡晚啼。 我翻译一下白话文叫做大器晚成。 大只鸡就是大的公鸡,它叫的时候会慢半拍,因为它肺活量比较大,它要吸老半天,咕咕咕,它才叫得出来。 大家不要小看一个老师的一句话,真的这句话时时鞭策我,我不能对不起叶老师对我的信任。 所以假如你这个当爸当妈的人,你讲的每句言语,都是信任孩子,都是给他力量,那孩子哪有感受不到我们的爱? 刚刚跟大家讲这个忍,观忍,观照;喜忍,喜忍是什么? 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个人出现了,都是提醒我的不足在哪里,欢喜每个人 都要来成就我的修养,喜忍就来了。 又要来给我考试,很好,考看看我的功夫。 你有没有遇过有一个人到考场去,然后那个监考老师发考卷下去,他写不出题目,跑去打那个监考老师的,有没有看过这种人? 没有哦? 那是代表人都很正常。 我们今天去骂某个人,就是去打监考老师,是不是? 对啊,每个人都是来发考卷,给我们考试,让我们知道我们有几两重,进而去反省自己再提升,所以怎么可以去骂监考老师? 更不能去打监考老师。 OK? 那你就欢喜了,每个人都来成就你,哪有不欢喜? 所以你看那个布袋和尚不简单,笑口常开,大肚能容。 他讲了一段话,他说,涕唾在面上,人家给他吐口水。 他说,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听了以后很佩服,为什么? 布袋和尚有学物理学,他知道把手背拿起来是要消耗卡路里,我也省力气,不用擦了,他也无烦恼。 这是什么? 一个人这么恶劣对我们,就是提醒我们,这样你能忍吗? 你忍得了,你的境界就上去。 好不好忍? 讲得那么简单。 讲得这么轻松、愉快,这么relax(轻松),真正遇到了,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大家要注意,真正做到叫放下,可是放下前面还要做一个功夫,叫看破,就是明理,人一明理就不会干蠢事。 打一个比喻,今天你背了一包垃圾,背了三十年、背了四十年,突然有一天有个高人告诉你,你背的那个是很臭的垃圾,污染你的身心。 你突然看明白了,真的是垃圾,请问你下一秒钟会怎么做? 丢掉,丢到垃圾车去。 是吧? 有没有人一看到垃圾,要丢出去的时候再拉回来,这包垃圾跟了我四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那他还是没有看懂那个是垃圾,他还又把它拉回来。 所以当我们看到自己脾气这么大,还是继续发,不就是那个垃圾又再把它拉回来? 所以还是没有明白这个东西对我们的伤害。 所以多听经很重要,多读经,你一明理,你就不干傻事。 我跟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大家看得出来我很重感情吗? 看不看得出来? 我是性情中人。 我妈妈常说:哎呀,给你们生错了,应该你二姐是男孩,你是女孩才对。 从我妈妈这个话,你就知道我很重感情。 所以常常会因为情感,情绪会起伏。 有一次谈对象的时候,我怎么今天什么都讲了呢? 有一句说人逢知己千杯少,今天跟大家无话不谈。 谢谢。 人啊,真的,你想要自己做得了主,你没有定力是办不到。 我谈那个对象的时候,感觉好像认识几天像认识十年、二十年,所以一下子就陷得很深,但是因缘不成熟。 那个女子大我五岁,可是你看哦,我看起来也不是胡里胡涂的人,可是碰到感情的时候,好像就被一个东西吸进去了。 现在走过来,憨傻,怎么这么夸张? 我曾经听说有个人说,人在谈恋爱的时候智商最低,挺有道理的。 除非你的定功已经够了,你就不会被转。 结果我妈妈就说,我这一辈子面对男女感情,我从来都是很有定力的。 然后我就跟我妈说,妈,每个人这一生考试题目不大一样,你有你的考题,我有我的考题,都得过。 所以大家不能取笑别人,哎呀,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到? 其实你觉得很难的,可能别人觉得简单,所以不能常常傲慢,好像觉得别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不要,每个人考题不一样。 结果那一次我妈妈很不简单,陪我走过那一段。 我常常流眼泪,有一天我就跟我妈讲,妈,我都常常这么流泪,你怎么都不哭? 你看你儿子哭成这样,你怎么都不哭? 我妈说:你都哭成这样了,我再哭会失控的。 我当时候听到我妈妈这么讲,我真的若有所悟,悟到什么? 原来真正爱我的人时时都在为我着想,她连哭不哭都是以我的情况再来决定。 是吧? 你看妈看你这样了,她得忍住,她得帮助你,她不能哭。 念念为你想的,那是真爱你,谁? 妈。 所以我谈了一段感情,开悟了,终于知道时时都为你想的就是妈。 你在那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对方知不知道? 不知道。 甚至对方讲的那个话会让你哭得更厉害。 大家有没有经验? 你说那哪叫真爱? 她那个话出来会让你滴几滴血,她都没考虑过,就出来了。 你在那里滴血、在那里擦血。 后来我读《无量寿经》,读到一段话真读明白了,我从那天以后,没有再为感情流一滴眼泪,我觉得不要再浪费眼泪了。 告诉大家,其实就是因为欠她的哭完了,再流一滴,你也不可能。 真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读到哪一段?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那个苦乐都是你自己承受,无有代者,对方能替你承受吗? 行不行? 除非她是观世音菩萨,可以。 你去哪里找观世音菩萨? 她假如是凡人,她我还没有放下,她一定为自己想多,她怎么可能念念为你想? 那你又强求她念念为你想,你不是自己找麻烦、自己找罪受吗? 所以人为感情流眼泪叫缺德,为什么? 你在那哭哭,把身体都哭坏了,不孝。 我是说我。 是吧。 你有真爱,在那里流眼泪? 你连孝都不懂,你还有真爱? 骗人。 我们闽南话唬弄人,是吧? 所以你看,老祖宗的经典给你开智慧,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你在那里流眼泪,伤了身体,都不为父母想,你还能为谁想?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 刚刚在跟大家谈喜忍。 我告诉大家,我真的有遇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位女士,就是这段感情,让我看明白了人生情感的真相。 不要问别人能不能念念为你想,更重要是什么? 你要念念为人想。 所以她让我不去强求因缘、强求情感,所以她是观世音菩萨来帮我的,来把我最严重的执着习气放下,那她不是观世音菩萨,不然她是谁? 是不是? (回答:是。)对啊,她救苦救难。 苦从哪里来? 苦是自己的执着造成的,她让我放下了,她帮我救苦救难。 我曾经做一个梦,梦到这个女生跟她妈妈,还有另外一个男人在她们家里。 很有意思,我在梦中可以穿过那个墙壁,看到里面的情况,做梦的时候能力很特别的。 真的穿过去,然后我也没进去,我知道她们在干什么,在谈婚事。 我马上很冲动,手要去握那个手把,就是门把,突然在那一刻我想何苦来哉、何必强求呢? 这缘就不成熟,你何必强求? 我就把手缩回来。 一缩回来,我的梦就醒了。 结果当天早上,介绍我们两个认识的那个朋友打电话给我,他好几个月没给我打电话,电话一接起来,我一听是他,我说,你是不是告诉我她要结婚了? 我那个朋友吓一跳,你怎么知道? 我哈哈哈几笑,就把他转到其它的地方去了。 所以你看都有感应。 那个手放不下,考试就没过关,要缩回来就过关了,是吧? 真的是喜忍,没有她这么考验,我后面怎么会走到这后面的因缘? 人只有前面走明白了,后面的路才能够愈走愈广,人只要前面不走明白,后面会重蹈覆辙太多原来的问题。 刚刚是在跟大家让大家明这些理,你就不执着它,所以看得破,可以放得下。 而其实人为什么会生气? 因为有我,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这是我希望的,我都付出这么多了,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我很不高兴,你不知道我不舒服吗? 大家有没有发现,所有生气都有一个前提? 先想自己才会生气,不想自己的人,生不了气。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新加坡有一对夫妻很恩爱,这个先生说,他最幸福的就是娶了这个好太太。 这个太太说,她最感激的就是她的先生给她一个幸福的家。 大家听完这一段话,有没有觉得,很美丽的诗篇? 叫琴瑟和鸣,夫妻很和乐,好像一首好的歌曲。 结果这个先生讲了一段话很有哲理,他说,我太太很贤慧,有时候遇到我妈妈错怪她,我太太还跪下去给我妈妈道歉,我觉得我太太这样做有点委屈。 这是她先生说的。 结果他太太怎么说? 他太太说,不委屈,婆婆是我们家的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家一生气会气坏她的身体。 我只想到要赶快把老人的气降下来,不能让她继续生气,伤了身。 所以我只想到这里,赶紧跪下来道歉,妈妈气就下来了,我心就安了。 所以,请问大家跪下去委不委屈? 她不委屈,她心安! 所以从这个事例,我们看得出来,其实要不生气不难,是那个我放下来,为对方想。 你看我们当领导的人,底下犯错了,一下看到,火就上来了,你们给我找麻烦,我又上来了。 可是假如为这个犯错误的人呢? 他现在已经焦头烂额了,你再骂他一顿,他不就六神无主了吗? 是不是? 这个时候你还是为他想,你不会发脾气,你赶紧协助他收拾善后,你不骂他,他更惭愧。 但我们的目的不是让他惭愧,是你的真心流露就是为他想,赶紧帮助他,他会觉得这么好的领导念念为我想,我怎么可以再给他添麻烦? 那他就念你的恩了。 所以一个团体的风气,领导者的修养决定。 所以见人过失不指责,要协助,那你这个团体就像一家人一样。 任何一个人有错,全部去帮他,全部是拉他,这个团体有无穷的吸引力跟魅力,谁不愿意来到一个团结的大家庭? 所以见人过失,不指责,要协助。 其实就好像一个孩子端了一杯热茶给你,他太高兴了,他要力行《弟子规》。 结果孩子一不小心把这个茶给弄翻了,当妈的人怎么办? 你搞什么鬼? 骂了一顿。 他本来那个孝心整个像泉水一样,被你这么一骂就压下去了,他以后做什么事都不敢做了。 你看茶倒了,杯子摔破了,杯子是英国买的呢。 人生随时要把天平拿出来。 请问孩子的健康人格重要、还是杯子重要? (回答:健康人格。)标准答案。 日常生活真的遇到了,还是法国买的杯子重要。 所以你看,我们到底把什么摆在第一位? 所有的钱财物质,统统不放心上,念念都想着成就对方的德行、人生就对了,你不会乱发脾气了。 当这个时候你孩子别着急、不要割到手。 你教他做事,来来来,妈妈跟你一起把它收好,要这么收才不会割伤。 破了都破了,又回不来了,那样发脾气,不是于事无补了吗? 要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 来,收拾好。 妈知道你很有孝心,看妈刚回来,一定口渴,你这个孝心,妈很感动。 你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听到你讲这段话,他就像充了电一样,有没有? 有。 但是以后要记住:步从容,立端正,事勿忙,忙多错,执虚器,如执盈。 做事方法都教给他。 你不骂孩子,孩子很感动。 而且你这么一引导他,他记一辈子,机会教育。 好,这是见人过失,不指责,要协助,不管是家庭、团体都是一样,这个是喜忍。 每个人都是来考验我们的修养,来提升我们。 而发脾气的根源是我们把我摆在前面。 你把我放下,把每一个人,你生命当中的人,有缘的人摆在第一位,你的脾气会愈来愈低。 就像刚刚那个媳妇,她都为婆婆想,她脾气就不会上来,她也不会觉得委屈。 那可能有人又要说了,都一直都这样怪下去,也很痛苦。 有没有这个想法? 你这个想法是不符合逻辑推理,是不是? 那个叫杞人忧天。 我觉得人有时候都烦恼到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三十年以后,那个叫打妄想,没事胡思乱想。 我请问大家十年以后跟什么有关? 跟你right now(此时)有关,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哪有你现在念念都为对方想,你最后会人家都跟你过不去? 不可能的嘛。 所以大家想一想这个婆婆的心情,日久见人心,总有真相大白的时候,我这么误解这个媳妇,她还给我跪下来认错,这种媳妇上哪里找? 是不是? 接着演下来是什么? 媳妇多了一个妈,婆婆多了一个女儿。 你们又开悟了,是吧? 这样演才是符合逻辑的。 所以人生在世要先学吃亏,不要处处计较,吃亏是福,对自己提升修养,又增长福报。 最后慈忍,念念为对方想就是慈忍,刚刚这位媳妇她就是念念为婆婆想。 好,今天这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布时间:2025-07-19 14:06:5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