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孝亲尊师(第四集) 内容: 尊敬的诸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我们昨天跟大家谈到如何孝顺父母,有讲到《孝经》里面讲的,孝子他从五个方面来回报父母的亲恩,有没有人背起来了?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五者都做得圆满了,那就做得符合孝子的标准了。 大家多背文言文,你的整个华文的能力,包含你的记忆力都会越来越好。 一般记忆力都是年龄越大会往后退,但是你很用心读文言文,记忆力不会衰退。 像老师学了文言文以后,现在的记忆力不比十几岁的时候少,好像比较还好一点,所以肯用功,会得很大的利益。 总归起来,其实孝养父母就是从几个方面来孝顺:养父母之身,照顾好父母的身体;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心里很欢喜、很欣慰,还没有担忧,这是养父母之心;再来,养父母之志,父母对我们有很好的期许,我们能尽力去做到。 像昨天说的大孝显亲,你在社会很有贡献,你的父母、你所有的家人都以你感到光荣,这个就是养父母之志。 大家知不知道我们马来西亚华文整个能承传得这么好,像东南亚其他的地方都没有像马来西亚这么好,可以把中华文化承传得这么好。 印尼四十年没有学华文,一般现在华文比较懂的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 新加坡他们学英文比较多,对整个中华文化的承传也是比较弱。 而且现在马来西亚所有的华小都在学传统文化,都在学《弟子规》,在整个东南亚只有我们马来西亚华人有这个福报。 泰国的小朋友,像你们这个年龄的也都不懂华文。 很可惜,全世界唯一一个五千年智慧传下来的只剩中华民族,而东南亚的华人就是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能够保存得最好、最珍惜。 而且全世界都想学华文,所以以后马来西亚的华人在全世界的地位会很好,全世界很多国家找人才会到马来西亚来找,因为有好的文化,又会英文、会马来文、又会华文,所以以后大家在世界应该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大家现在好好学习。 而华文能传承得好不是偶然的,是有很多前辈心血的付出,才把文化传下来。 有一个老人家活到九十七岁,叫沈慕羽老先生。 大家听过没有? 我很幸运,我去拜访请教过沈老好几次,老人家住在马六甲。 我去看老人家的时候他已经九十五岁了,而且精神很好,还弹风琴、弹钢琴,我们跟着他老人家一起唱歌,他非常爱国、爱民族。 他做了七十年的校长,全世界可能没有人当校长当得比他久了。 他的父亲对他有期许,这是父母的心愿,把他取名叫慕羽,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个慕是崇敬、仰慕的意思,羽是我们三国时候大家都认识的关羽(关公)。 关公特别有道义,义薄云天,所以他的父亲希望他这一辈子的精神效法关羽的道义。 沈老做到了,他这个道义是用在对自己整个民族文化的复兴跟承传,所以他得到整个马来西亚人的尊重。 而且我还遇过他的孙女还有他的孩子,华人只要听到他是沈老的儿子、沈老的孙女,对他也肃然起敬。 沈老的德行还庇佑到他后代的人,这个是养父母之志,他做得非常好。 再来,还有养父母之慧,父母可能在传统文化上的学习,其实我们这两三代人都比较缺乏。 有一些道理可能父母也不一定能完全搞清楚,刚好你看到了,你刚好懂这个道理就可以劝父母。 有一句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这个时候你能劝父母,父母把一些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那就让父母的德行跟智慧就提升上去了,这是养父母之慧。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个就是养父母之慧。 我们现在来看养父母之身,首先从食、衣、住、行这些方方面面去奉养、恭敬、奉侍父母。 比方从饮食方面养父母之身,请问大家,你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知不知道? 有没有哪个同学说我马上就知道,有记得的,有没有? 来,陈同学。 陈同学:妈妈不知道。 蔡老師:妈妈不知道,妈妈要吃醋了,你爸爸喜欢吃什么? 陈同学:海带。 蔡老師:海带,那你会不会煮海带? 陈同学:一点点。 蔡老師:一点点是怎么样? 陈同学:可以吃,不可以看。 蔡老師:好,没关系,好吃就好了,你再慢慢进步就变成好看又好吃,一般说色香味俱全。 我们要掌声鼓励,这个很难得。 不只知道喜欢吃。 还学会怎么煮,这个尽孝尽得彻底,很好。 来,还有哪个同学马上想起来? 假如没有马上想起来,那就太没有用心关心父母了,是吧? 来,哪个同学说说? 林同学,你刚刚看着我,我以为你想到了。 林同学:我知道她讨厌吃什么。 蔡老師:那你爸爸、妈妈讨厌吃什么? 林同学:妈妈讨厌吃鱼。 蔡老師:妈妈讨厌吃鱼,你只记得讨厌的,不记得喜欢的? 林同学:她喜欢的太多了。 蔡老師:你举一个就好,你妈妈喜欢的你会不会煮? 林同学:我煮的她都喜欢吃。 蔡老師:你煮的她都喜欢吃,不简单,掌声鼓励。 这个林同学煮的,她妈妈都喜欢吃,一来是煮得好吃,二来因为菜里面、食物里面有她的孝心,更好吃,是吧? 来,还有没有同学记得了? 要点名才记得,是吧? 何同学,你们笑什么? 你们说她好幸运被点到了,是吧? 好,待会那个笑的同学回答一下。 来,何同学。 何同学:我爸爸喜欢吃牛腩面。 蔡老師:牛腩面,那你妈妈呢? 何同学:我妈妈很讨厌吃牛腩面。 蔡老師:那没关系,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好,爸爸妈妈喜欢吃的不一样,你就什么都会煮了。 好,妈妈喜欢吃什么? 何同学:吃菜吧。 蔡老師:吃菜,那你一来要会煮菜,更好会种菜,那就从头到尾通通都包了。 好,掌声鼓励。 我以前种过菜,真不容易,种了一两个礼拜终于种好了,我把它拔好,结果一上桌,我种两个礼拜,一分钟之内全部夹光了,所以种菜不容易,农夫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你做过了,你就体会到了。 沈同学,你笑得这么开心,是你爸爸妈妈吃你煮的都会笑。 来,说说看,你妈妈喜欢吃什么? 沈同学:妈妈喜欢吃清淡的东西。 蔡老师:清淡的东西,清汤、清面、青菜爸爸呢? 沈同学:油腻的东西。 蔡老師:比较喜欢吃油的东西,那你爸爸会不会吃得太胖? 沈同学:OK。 蔡老師:OK,那可能你爸爸还有运动,是不是? 不然一般吃太油可能也会伤身体。 父母喜欢吃的,我们可以煮给父母吃,但是也要适度,不能吃太多,损害身体,是吧? 孝顺父母也要用智慧。 来,谢谢沈同学。 这个是我们讲到吃的部分。 而且吃东西要注意几点,尤其人年纪大了以后牙齿比较不好,吃的东西不能太怎么样? 太硬。 有一个人每一次出差他都买腰果、开心果这些东西,拿回来给他父母吃,结果买了好多次,他父母一次都没有吃,后来他才发现他父母牙齿很不好,他都买那么硬的,所以他有没有用心? 所以孝顺父母还要体恤、要用心。 后来他想一想,他买这些不是父母喜欢吃的,其实是自己喜欢吃的,所以买是买给父母吃,怎么会买自己喜欢吃的,就不对了。 我记得我的奶奶最喜欢吃豆腐乳,我刚好出去旅游,学校校外教学,我只要看到豆腐乳,一定买一罐回去给我奶奶吃。 结果每一次我买回去,我奶奶都笑得合不拢嘴,然后那一个礼拜见到朋友就说:我孙子买这个给我吃,他很孝顺。 奶奶高兴了多久? 高兴得那整个礼拜见到人就高兴地说。 所以养父母之身,然后父母、爷爷奶奶长辈都很开心。 所以吃东西假如上了年纪一定要注意要是软的,尽量软的东西。 再来,要吃温的东西,不要吃凉菜伤胃,所以要吃暖的东西。 你看现在很多人口渴了,冰水咕噜、咕噜、咕噜就喝下去了,大家看我们的身体是三十六度左右,冰水几度? 有的只有一二度、三四度,喝下去就好像有一台机器正在运转,然后你拿冷水泼下去会怎么样? 久了那个机器就损害掉了,胃就不好了,所以要吃温的东西。 但是也不能吃太烫,会伤到舌头、伤到身体,所以你看什么都要适当,要适当为好。 好,这上课要专心,要有自制力、要有定力才显得成熟,控制不了就跟小朋友一样。 再一个吃东西不能太快,要缓和,要嚼得让嘴巴的唾液它里面有消化酶,跟食物都已经产生作用了,这样子你吞下去以后,你胃的负担很小。 你假如吃得很快,根本这个唾液的消化作用都没发挥,就直接吞下去、吞下去,这个胃的负担就很大。 所以大家注意看,吃东西吃得特别快的人胃一定不好。 假如父母吃得很快,就妈吃慢一点、咬碎一点,这样对身体比较好。 你一次、两次、三次慢慢提醒,父母这个习惯就可以改过来。 所以要软、暖、缓。 好,这个是食。 以前不管有没有读书的人,都知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真的,没有读书的,大家知不知道唐太宗? 知道的举手? 请放下,你们是怎么知道唐太宗的? 看电视的吗? 历史里面,唐朝在整个中国历史当中,它是很兴盛的一个朝代,所以你看在全世界华人住的地方,一定找得到一条街,叫什么街? (回答:)唐人街。 吉隆坡有没有唐人街? 有吧。 唐朝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尤其唐朝最成功的皇帝就是唐太宗。 而唐太宗他心胸很大,他附近很多民族,不是汉人都非常佩服他,都到中国去当他的臣民。 其中有一个守门的就是突厥人,那个时候是唐朝北方的一个民族,结果佩服唐太宗,也来加入唐朝。 然后守玄武门,这个宫殿其中有一个门叫玄武门。 结果这个突厥人刚好那一天发的食物比较好,他吃到一半就把一些平常吃不到的东西都包起来了,他旁边的人很讶异:你肚子那么饿,怎么不吃了? 他说:因为我妈妈没有吃过这些东西,我要包回去给她吃。 都是先想到妈妈,他不是汉人,是突厥人。 这个事情唐太宗知道了非常感动,原来孝道是不分民族的,人性天性都是懂得孝顺父母的。 结果对这个士兵非常肯定,赐他一匹马,一匹马很珍贵,然后还送了食物给他的妈妈吃,表彰他的孝心。 你看一个守门的人、不识字的人,都知道吃的东西要先给父母吃。 诸位同学我们想一想,现在大学毕业读那么多书,吃东西有没有想到先给父母吃? 假如读书读很多都不知道要孝顺,那书就白读了。 有没有听得懂闽南话的? 你们听不懂? 一点点,闽南话有一句叫书读到背上去了,就是读到背上去了,都记不住了,都看不到了,都用不上了。 还有一个人他饿到昏过去了,是在春秋战国时候,结果有一个人经过之后,看他很可怜就帮助他,苏醒以后赶紧给他食物吃。 这个人也是吃到一半,都是小老百姓,吃到一半不吃了,结果这个赵先生就问他:你怎么不吃了? 他说:因为我妈妈也还在挨饿,我待会儿要拿回去给她吃。 结果这个赵先生说:你放心吃,我再准备给你妈妈。 你看都想到妈妈。 后来过了很多年,这个赵先生突然遇到一个劫难,被十几个人追杀,眼看这个命就没了,突然有一个勇士出来把这十几个人都打退了,就救了他一命。 他很惊讶,我跟你非亲非故你为什么要救我? 他说:很多年前我在树下饿昏了,就是你给我一顿饭吃。 所以诸位同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你看他帮助人家,给人家一顿饭吃是因,结的什么果? 救了自己一命的好的果报,所以我们人生要广结善缘。 再来,一,常常提醒爸爸、妈妈,比方要到冷气房要加个外套,不要着凉了。 或者是流汗流太多了,容易吹风感冒,赶紧叮咛把衣服换起来,换干的衣服这样才不会着凉。 诸位同学,马来西亚有没有冬天? (回答:没有。)没有。 没有四季,但是有没有气温变化? (回答:有)什么时候最冷? (回答:年尾。)年尾是吧,因为雨下得多就比较凉。 好,一天当中有没有温差变化? (回答:有。)什么时候最冷? 半夜。 你们很好,半夜都在睡觉,不知道半夜很冷。 尤其清晨也很冷,你假如四、五点那个时候起来,非常冷。 这个时候你刚从被窝里出来,你盖着一个薄被子,暖的,结果薄被一拿起来,一出来外面的空气都是冷的,就很容易感冒,所以一般早上起身,放一个薄的外套加在身上,不容易着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要从保护好身体开始做起。 你假如体恤到父母,在清晨的时候,妈,加个衣服,比较不会着凉。 这一份孝心、这一份温暖就送到父母的心里面去了。 诸位同学,还有没有想到在穿衣上还可以怎么尽孝? 有没有? 比方哪个同学会缝衣服的有没有? 请放下,很好。 你看,突然发现妈妈的袜子破一个洞,你不动声色帮她缝好了。 隔天刚好你妈妈穿到那个袜子,一穿上去,怎么补得这么好! 你妈妈一定会很开心,那一天整天都很欢喜,女儿都不用父母交待,就这么体恤到这些生活的细节了。 男同学有没有会缝衣服的? 我们陈同学会缝。 这些都是很可贵的生活能力,会缝衣服,一来父母衣服可以缝好,省钱,再来自己衣服有破掉的时候都可以缝。 我们那一天讲大富由天,小富由俭,由勤俭,这个美德我们要把它保存下去。 好,这个衣的部分。 住,在整个生活作息当中,还有哪一些可以尽孝的? 你比方这个生活当中,家里面要保持清洁,是吧? 衣服要清洁,客厅要整洁,这个都要花时间去清洗,那大家都能为父母分忧解劳。 会洗衣服的举手? 都会,好,放下,会了要用,要多帮忙,我们说:福田靠心耕,最大的福田就是孝养父母,是有大福的人。 包含陈真老师有讲到,比方妈妈生理期来的时候,她会比较累、比较虚弱,这个时候你都能体恤得到,多分担,妈妈的心情会非常的欣慰。 好,这个是处处留心皆学问,你从生活当中去体恤,多付出、多关怀就对了,这个是养父母之身。 再来,养父母之心。 亲所好,力为具,这个好就是父母欢喜的事情。 大家想一想,哪一些事情父母会很欢喜的? 第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父母能看到兄弟姐妹非常和乐,他最放心。 我有一个朋友,他们三个兄弟姐妹,结果她父母想给他们一些钱,结果她是大姐,她就说:妈,我不用了,我不缺这些钱,你给弟弟跟妹妹就好了。 结果她父母去问第二个儿子,她弟弟就说:给姐姐跟妹妹就好了。 后来去问这个妹妹,妹妹说:给哥哥跟姐姐就好了。 大家想一想,她父母的心情一定是很欣慰的,是吧? 很安心,这兄弟姐妹不分彼此,财物轻,怨何生。 她父母就很感动,对她讲:纵使我们离开人世,我也不担心你们兄弟姐妹了,因为你们都这么和乐,会互相帮忙、互相体恤。 兄弟睦,孝在中。 我以前读大学的时候,我的大姐跟我同一间大学,我妈妈就很放心,因为我姐姐都会照顾我。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吃中药,我姐姐都是熬了一两个小时,从校外又端到宿舍给我喝。 所以要常常念着父母、哥哥姐姐、兄弟姐妹这一份恩情,这个是兄友弟恭。 诸位同学,你的兄弟姐妹功课不会的时候,你会不会帮忙? 他们事情做不完了,会不会帮忙? 这个都是落实兄友弟恭。 当然最高兴的是兄友弟恭,最伤心的、最担忧的也是兄弟不和乐。 我从小跟两个姐姐感情很好,我都是叫大姐、二姐。 结果我看现在的人不尊重哥哥姐姐,叫哥哥姐姐叫名字,很不好,这样不尊重。 有时候人家问说:你姐姐叫什么名字? 我把姐姐名字说出来,心里怪怪的,从来没有直接叫姐姐的名字,都是称大姐、二姐,越叫越亲,要尊重。 再来,养父母之心,兄友弟恭,还有没有? 还有哪一些事会让父母觉得非常欢喜、欣慰的? 你们都没有想过要讨父母的欢心? 还要做哪些事情,父母最高兴的? 你们日行一善,做好事,父母很欣慰。 你们来参加青少年营,父母高不高兴? 这个都是落实养父母之心。 而且这个高兴,大家又很认真学,德行越来越好,父母不是高兴一天、两天,这一辈子都放心、都高兴了。 所以我们好好学习、好学,父母是最高兴的。 在学校的功课不要让父母操心,跟同学们相处很有德行,都不会摩擦冲突,这个都是让父母的心很安慰的。 好学,兄友弟恭之外还友爱同学。 再来身有伤,贻亲忧,所以自己的身体要照顾好,不能让父母多担心。 诸位同学,怎么让自己的身体好? 第一、早睡早起。 睡眠对身体的影响很大,早睡早起身体才会好。 再来,饮食要均衡,不能暴饮暴食或者偏食,这样都不好。 第三,要锻炼身体,这个新陈代谢才会好,每天持续的、固定的运动习惯,这个很重要。 第四,情绪要好,每天要欢喜心,每天要去感恩人,看人家的优点。 你假如每天怨天尤人,都看人家不好,心情不好,身体就不好。 保持好心情,常常都是念父母恩、念别人的好,心情就好了。 来我们复习一下,身体好有哪四个重点:早睡早起;饮食习惯好,饮食均衡;再来,要锻炼好身体;第四呢? 心情。 你们的记忆力很好,讲一次就懂了,来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这个是身有伤,贻亲忧,身体要好。 下一句? 德有伤,贻亲羞,你道德有损伤了,父母可能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身体损伤了,可能担心一两个礼拜,德行有损,可能父母这一辈子到瞑目之前,都是抬不起头来,甚至死不瞑目都有可能。 所以为什么古人提醒我们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定要守住道德的标准,不可以做违背良心、道德的事情。 在大陆有一个地方叫湛江,它是在广东沿海。 那个时候他们的海关,就是在那一些沿海专门管人家船只来、外国人进来,那要办一些手续,那个是海关单位。 结果很多同事都贪污、贪钱,你知不知道贪污是什么? 知不知道? 贪不属于自己的财物。 而且他们都是属于公务员,帮国家做事的人。 他们帮国家做事贪污了,就是破坏了整个国家的形象,国家相信他,他居然破坏了整个国家形象,这个就太不应该了。 而且大家注意,他是公务员代表国家,他管的那些钱,钱是谁的? 国家的。 国家钱从哪里来的? 人民纳税。 所以他贪了国家的财等于是拿了谁的钱? 全国人民。 冤有头,债有主,所以偷了国家的钱,以后下辈子做牛做马要做好几世才还得了,因为是欠全国人民的钱。 所以人不明理,都干一些生生世世都要受苦的罪业,明理的人绝对不会做这个事情。 而当时候有人一贪,很多人就忍不住了,就一大堆人通通都贪污,后来被发现了,一堆人、一堆公务员、官员全部被关起来,有的还被枪毙,太严重了。 其中有一个官员他没有贪污,然后他事后想到,其实他差一点就要贪污了,他本来想说拿了以后他可以少工作一二十年。 可是大家要了解,真的是这样吗? 那个钱一贪来了良心不安,而且那个是违背良心的钱,一贪来,不属于自己的钱贪来了祸就来了,灾祸就来了。 这个叫不义之财,祸就来了。 结果为什么后来他还是把持住没有贪呢? 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小学老师,一生最重视名节。 假如他的儿子贪污了,等于他父亲从此抬不起头来,甚至他父亲会自杀。 因为他很了解他父亲是很重名节的人,会让他父亲生不如死,他一想到这里不敢贪了。 后来这个事情东窗事发,他一大堆同事统统被关起来,他才庆幸,什么救了他? 孝心救了他。 然后他很感叹说,假如他贪了,现在中秋节、春节,他就不能跟父母、跟所有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了。 所以我们这一生做什么事都要守住道德的标准,要谨慎做事情。 这个是德有伤,贻亲羞。 而且这个德有伤,贻亲羞不只会让父母蒙羞。 诸位同学,当你离开马来西亚走在世界各地,你代表的是谁? 是马来西亚的国民,是中华民族的华人。 假如你走到哪里行为很不好,人家一看,那就是华人。 羞了谁呀? 让整个中华民族蒙羞,让马来西亚这个国家蒙羞,这个就造罪孽了,是吧? 包含你是某某学校的,你还穿着校服,然后出去干坏事,公共场合讲话很大声、很没礼貌。 人家一看,那是某某学校的,那就把整个学校的脸都丢光了。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调皮,人家一说:那谁家的孩子? 一听我们就很丢脸,赶紧乖乖的,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让父母羞耻,这就不孝了。 而我们看父母的心是最关怀孩子的,而且在父母的心中我们永远是他的孩子。 我们生出来了,你看父母抱着我们,我们还不会走,在婴儿七八个月的时候这么天真可爱,常常都能逗父母欢喜。 这么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长大以后动不动就对父母发脾气,讲忤逆的话,大家想一想我们换作父母的感受,好不好受? 曾经这么可爱的儿子(孩子),现在讲话居然句句话都刺到我的心上去了。 所以有一位妈妈跟我讲,每一次我的孩子用那个忤逆的话,他讲一句,我要三五天整个心情才缓得过来。 听到这里,我们真的不忍心再讲一句让父母痛苦好几天的话出来了,报恩都来不及,还这样折磨父母就不对了。 所以要怡吾色,柔吾声,还要恭敬来侍奉父母。 好,这个是养父母之心。 再来,养父母之志。 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有道德,在各行各业有出息的人、有贡献的人。 诸位同学,你们有没有立定志向我这一生要在哪一个行业好好服务大众的,有没有? 你们有没有已经选好志向的? 都还没有啊? 有啦,来来来,李同学,难怪他会有志愿,因为他叫李梦成,美梦成真。 你的目标是什么? 李同学:解剖师、法医。 蔡老师:解剖师、法医,你怎么会想做这个行业? 李同学:我从小学开始,我对这一类的东西都特别兴奋。 蔡老师:特别有兴趣。 李同学:对,有兴趣。 蔡老师:他这个意思就是要为社会主持公道,很多冤枉的人,他不希望他们含冤而死,是吧? 李同学:可以这样讲。 好,掌声鼓励。 一个人含冤了,第一个他这个灵魂会很痛苦,再来他们全家人也会非常非常的遗憾,死不瞑目都不知道了。 所以每一个行业都是服务人,对社会都很有价值,而且你志向立定得越早,你所有的努力都是朝着这个目标。 假如一个人到了二十几岁大学毕业了,你想干什么? 不知道。 请问他浪费多久的时间? 二十多年都过去了,所以大家这一段时间好好学习,然后好好想想,现在这个社会最需要什么人? 哪一个行业对社会贡献最大? 我来做这一个行业。 大家用心去观察。 《三字经》里面有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处。 他妈妈为什么用心地要找一个让他好好学习的地方,就是希望他以后有出息。 你看一开始刚好住旁边是坟墓,常常就有人做丧事,结果孟子很小就开始学人家办丧事,他妈妈觉得这样不行、影响不好,又搬了另外一个地方。 结果搬了以后附近又有一个菜市场,结果那个卖猪肉的人叫得特别大声,孟子又在那里学着卖猪肉了,他妈妈又觉得这样不妥。 第三次搬到了一个学校旁边,小孟子当时候虽然还不能进去读书,在外面听啊听啊,回来就会朗朗上口一些经句,他妈妈说:这样子她就安心了。 所以孟母三迁,一来是母亲非常用心良苦,再来也是父母的希望、志向,希望他以后成圣贤。 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也是会出现情况,孟子有一次逃学了,不想学了,就跑回家来了。 他妈妈看到他回来了,她没讲什么话,就拿起一把剪刀,因为他妈妈刚好在织布要供他读书,织到一半的布当场把它剪断,那等于是这个布就废掉了,前面所织的都前功尽弃了。 孟子知道织一块布要织很久很辛苦的,妈妈这么一剪,他整个非常地惊讶,然后整个身心都非常地震慑,说:妈,织一块布这么长久的时间,你为什么把它剪断? 妈妈告诉他:你不好好学习、逃学了,中断课业就好像这块布断了,就半途而废,就前功尽弃了,那你现在不好好读书就跟这一块布一样,就废掉了。 妈妈这么用心抓住这个点教育他,他也受教了,又回去好好读书,最后成为亚圣。 这亚圣就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就称为亚圣,那确实满了他妈妈的愿。 其实孔子也是这样,孔子的母亲搬到了曲阜,就是因为那里学习的风气很好,孔子也很能体会妈妈的心,最后也是成为圣人了。 大家有没有读过中国历史? 有没有? 有没有读过《史记》这本书? 《史记》是从黄帝到汉武帝记载了很长的历史。 《汉书》有没有听过? 《汉书》、《后汉书》,这个都是历史。 而《史记》是司马迁先生写的,就是因为他父亲临终希望他写出一篇千古文章出来,他真的做到了。 他曾经受到很大的屈辱都想去死了,可是又想到父亲临终交待他的事,他为了满这个孝心,最后写出了这本千古巨作。 所有写历史的人统统效法司马迁。 所以孝道能给人一辈子无穷的力量,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 接着《史记》下来就是《汉书》,《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他的父亲叫班彪,也是写历史的。 而这个班彪他去世以前,也是交待他的儿子班固要写这一本《汉书》,结果班固也尽心尽力写,最后他没有完成就去世了,后来他妹妹完成了,叫班昭。 等于是这两代人,尤其是第二代孝心把这个《汉书》给完成了,所以历史当中很有贡献的人都是尽孝道。 再来,我们看养父母之慧。 养父母的智慧,我们刚刚也念到了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反思一下,当父母有不妥,我们去劝父母,父母能不能接受? 有没有我们劝父母的时候父母不接受? 有。 那诸位同学,当你劝父母,父母不能接受,你会怎么做? 什么? 很生气,同学,请问你生气事情解决了没有? 你是用咳嗽药是吧? (回答:不,白开水,妈妈比较喜欢喝白开水。)好! 好了,我们谢谢这位同学。 谢谢蔡同学,蔡同学跟我是同宗的。 大家注意,端白开水给妈妈喝是什么心? 孝心,是为了让母亲不咳了或者改善她咳的情况。 这是我们的初发心,我们的目的是这样。 有没有人说我拿白开水给妈妈喝是因为要生气了,有没有? 没有吧? 所以假如妈妈不能接受了,我们要想着如何让妈妈接受,她才能受益。 所以人要冷静,本来要做一件好事,最后都做成生气。 生气我们昨天说怒字怎么写? 心变成坏脾气的奴隶,叫怒。 好,你看这一段话很好:亲有过,父母有不妥当的地方了,谏使更,代表我们劝父母的目的是什么? 让他改过来,让他得利益,使更更正过来,这是我们的目的。 所以我们做的过程都是要让父母能改过来,这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自己在那里生气,甚至还骂父母,那就更不对了。 好,所以我们的动机是什么呢? 为父母好,这是我们的动机,希望父母越来越好,所以让他更正过来。 假如父母不能接受,我们还有一点,要先反省自己的态度。 你为他好,可是态度不好,可能当下他接受不了。 所以态度是什么呢? 怡吾色,柔吾声,所以你的表情、你的声音、声调、态度都要温和恭敬,这个是态度的问题,怡吾色,柔吾声,和颜悦色。 我真的和颜悦色了,怡吾色,柔吾声,还劝不动呢? 谏不入,悦复谏,这个悦是什么呢? 时机。 就是这一次没有劝动了,没关系,下一次再劝。 而且父母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来劝可能比较听得进去,这个是时机。 再来呢? 悦复,复是什么呢? 要有耐性,多劝几次也不会不耐烦,这个叫复,重复的耐性,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劝到父母不接受,有时候还骂我们一顿,委不委屈? 有一点。 慢慢提升,没有怨言。 因为父母刚好一下子转不过来,反正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让父母能够更正过来,受益了,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所以你看这一句话当中就把我们劝谏父母很重要的这些道理、原则都掌握到了。 下一次劝了,父母不能接受,要反省这些点。 这些点一反省,原来我还需要调整、需要提升,是在态度上、是在耐性上。 你一调整,可能就劝动父母了。 所以,任何事情,要想起孔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个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射箭,箭射出去了,没有射中目标,原因出在哪? 是箭不好还是弓不好? 还是自己技术不好? 这个叫反求诸己。 劝不动了还是反省自己,可不可以更好的态度跟方法,一定会把事做得越来越圆满了。 好,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布时间:2025-07-13 14:39:2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