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孝亲尊师(第六集) 内容: 诸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我们前面四堂课主要讲孝亲,后面这两堂课我们讲到尊师。 昨天我们讲到,老师他才能教育我们懂得判断是非善恶,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德行往上提升,包含教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才能,都要靠老师的成就。 所以我们有讲到人有生命还有慧命,生命来自于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所以恩重如山。 慧命来自于老师,所以有一句古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个都是感念老师的栽培。 昨天我们讲到有一个尊师的榜样,就是宋朝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杨时,这个尊师的榜样。 诸位同学,你们在学校老师讲一堂课,同学们的收获一不一样? (回答:不一样。 )不一样。 差别在哪里? 差别在专心的人收获比较大。 所谓一分诚敬,他的心非常真诚恭敬,那他就得一分利益;而他有十分诚敬,他就得十分的利益;有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有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 所以学校老师们讲一堂课,收获的大小不是老师决定的,是自己的恭敬、专心决定的。 所以自己能长多少智慧,都是在自己的真诚、恭敬的态度。 昨天我们有讲到,杨时刚好他的老师程颐在教导他的时候,可能那一段时间老师比较累,结果老师闭目养神就睡着了。 他们体恤老师劳累,希望老师多休息,他们两个同学(还有一个同学叫游酢),两个人站在一旁侍候。 结果老师一睡,睡的时间比较久,刚好那一天又下雪,那个雪下了三十多公分,下这么久的时间,他们都恭恭敬敬在旁边侍奉,不敢离开。 等程颐老师醒过来了,才发现自己睡了蛮久的,那个雪都那么高了。 都觉得这两个学生很恭敬,当然老师他很感动,就会尽心尽力来教导这两个学生。 这是一个尊师的榜样,我们常说叫杨时立雪。 最后确实这个杨时就是得到程颐这一位大学问家的真传的,就是杨时。 你看就是因为恭敬,他得到真传。 杨时立雪,那个雪都下了三十几公分了,他还站在那里侍奉。 再来,大家知不知道岳飞? 精忠报国。 他是南宋大忠臣,他所带领的军队非常地有纪律,他的军队纵使冻死了,都不占老百姓的房子,宁可冻死,不可以占抢老百姓的房子,宁可饿死了,都不可以抢老百姓的食物。 所以他们军队所到的地方,都得到老百姓的爱戴拥护。 带军队能带到这样不简单。 而岳飞的武功还有他的学问都非常好,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歌叫《满江红》? 有,你看岳飞的学问也很好。 而他的武功,其中他学射箭是跟他的老师周侗学的。 他的老师传给他什么呢? 传给他弓箭,三百斤的弓箭,就是那个拉起来的劲,你要有三百斤的力量,你才可以把它射出去,他学会了。 哇,你看三百斤是一百五十公斤,那个力道要很强,三百斤的大弓,他把它拉开来。 而后来他的老师周侗去世了,他初一、十五都到老师的坟前去祭拜,非常怀念他的老师。 而且到老师的坟前,他一定把老师教给他的武功,就是拉这个三百斤的大弓,又射三箭,然后才回去。 等于是告诉老师,他时时不忘老师教给他的本事。 所以尊重老师,很重要的要把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要好好的去依教奉行。 好,这个是岳飞。 还有一个汉朝的读书人,叫云敞。 刚好汉朝有一个大官乱政王莽乱政。 那个时候王莽专权,就把政治搞得很乱。 结果云敞的老师叫吴章,吴章就设计要劝王莽,希望他能够回头,不要再专权破坏国家的整个政治。 结果王莽不听,居然还把吴章给杀死了。 杀死以后,因为吴章是大学问家,他的学生有一千多个人,结果王莽还说,只要是吴章的学生就不可以当官,就不录取他进政府部门。 这一千多个学生听到了,很多人就不承认他是吴章的学生,甚至于就赶紧改到别人的门下去当学生了,就跟本来的老师脱离关系了。 诸位同学,这样做好不好? 有没有情义? 没有了。 你们有没有看过韩国有一个片子叫《医道》,你们有没有听过? 《医道》。 就是韩国有一个神医叫许浚,他的老师叫柳义泰。 他去考试的时候,那个主考官人家都传说跟他的老师有过节,假如他承认说我是柳义泰的学生,可能那个主考官就不让他考上了。 他要进考场的时候,还有人跟他讲,你绝对不能承认你是柳义泰的学生,结果人家跟他讲完他就进考场了。 果然那个人问到柳义泰,他说,他就是我的老师。 你看他心里想,我假如为了考上都不承认我的老师,那我不算人,忘恩负义了。 结果那个主考官其实根本就没有对他老师有什么看法,都是人家以小人之心乱猜的。 因为他的老师医术很高,人家都传说这个主考官嫉妒他的老师,其实人家主考官肚量没有那么小。 后来他承认自己是柳义泰的学生,也高中了,也考上了。 所以这个都是对老师很讲情义。 这一千多个人,很多都不敢承认自己是吴章的学生。 而因为老师被处死,哇,当时候处死也很残忍,从腰部用刀把他切断,叫腰斩。 结果学生都不敢承认吴章是老师了,只有云敞说,我就是吴章的学生。 而且亲自去埋葬老师,他不怕谁来陷害他,他为了跟他师长的这个情义,他置生死于不顾,死他都不怕。 反而当时候所有的读书人对他非常地尊敬,结果后来他还当了很大的官。 后来王莽可能专政之后很快地也就死掉了,后来云敞也受到重用。 这个是汉朝的。 所以你看,历代这些读书人对老师都非常有情义,很尊重。 还有一位是宋朝的彭汝砺,彭公。 他们都是在历史当中记载下来的好官,又有学问,又有爱心,而他们也都是有很好的老师教导。 他的老师叫倪天隐,而他的老师学问很好,对他倾囊相授,懂的都告诉他了。 后来他的老师还有师母都去世了,因为他的老师没有生儿子,那就没有人给老师送终,所以他就亲自,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他给老师办后事,办得非常地好。 而且他的老师刚好又有一个女儿很年轻,他就赶紧为他老师的女儿找到一个很好的对象,就是当时候也是大学问家,考上进士的一个人,姓宋的一个读书人,就帮老师的女儿安排这个婚事(她婚姻大事),然后让他的女儿这一生生活幸福,不用担忧。 这个是让老师在天之灵不用担心了。 所以你看他不只恭敬老师,还照顾了老师的后代,这个都是尊师很好的榜样。 《弟子规》上说:见人善,即思齐。 我们自己在我们的人生当中,也有很多老师很照顾我们。 我老是记得我自己在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遇到一位老师姚老师。 当时候我一到四年级成绩都不是很好,那个时候也是不懂事,贪玩,成绩不好。 我们在台湾是一、二年级一个老师,三、四年级一个老师,五、六年级一个老师,两年一个老师。 你们在马来西亚几年换一个老师? 一年换一个老师,那你们小学有六个老师照顾,有学校不一样,是吧? 当时候我四年级毕业了,结果五年级分班开始,叫到名字就来到这个老师的面前,排队排好。 结果这个老师带我们到了班级上去,然后我们要选班长,结果我的老师就提名我当班长。 我一到四年级从来没有当过班长,成绩不好又调皮,人家都不会选我。 结果老师选我之后,我就变得很有责任感,当班长不可以丢脸,是吧? 不只行为不能丢脸,成绩也不能丢脸。 所以从我当了班长,我五、六年级考试从来没有一次低过第三名的,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都是差不多是第一或第二。 所以你看老师重用我、赏识我,我不可以让老师失望。 所以回报老师这个就是具体不能让老师失望了。 好,我们来看我们现在,当下可以怎么样来尊敬老师,回报老师的恩德。 来,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应该怎么做? 学习专心是吧? 考试考得好成绩,那老师当然很欣慰了。 那考试要考得好,可能平常要用功,《弟子规》说的宽为限,紧用功,可不可以临时抱佛脚? 那可能效果就不好。 所以平常就要用功,尤其听课的时候要专心。 所以专心学习,不要临时才来学习,才来准备,要平时用功。 再来,老师所讲的做人的道理要依教奉行。 人最可贵的学习态度就是讲一次他马上就去做,这样的人道德学问一定会有成就。 假如讲了还不专心学,那就很难得利益了,谁来教你,可能都教不动。 所以人尊重老师、尊重学问,事实上就是真正尊重自己。 你自己不尊重学问,那是糟蹋自己、瞧不起自己,让自己的道德学问都一直在往下滑,所以尊重老师、尊重学问才是真正尊重自己。 这个依教奉行,我听到韩国有一个很有爱心的老师,他很用心教学生。 他平常很多年来都是笑容满面,每个同学看到他都是称他零缺点的老师,他很受欢迎又很用心,同学们都很尊重他,而且他都是常葆笑容。 结果从一天开始他的笑容不见了,都没看到他再笑了,而且从那一天开始,这个零缺点老师都不坐椅子了,他在学校上课,他不坐椅子了,他在办公室跟同仁开会的时候同学有什么事情吗? 冯同学有什么困难吗? 还有钟同学你们站起来一下,赶快站起来一下,什么事情吗? 在写什么? 来来来,我看一下,在写什么? 自己要懂得自爱,刚在讲的你都不认真,人要讲了会听,这样才得人疼。 你们两个是要罚站,是吧? 人尊重你,你要尊重自己,何必要让人家一定要处罚你,你才要懂得收敛? 自爱人家才会爱,自敬人家才会敬。 你不对了,老师不指出来,那等于是放任你,也是害了你。 讲你了,记起来,你以后照着做了,自然你就得你的利益了。 刚刚讲到这个零缺点老师,后来他都没有笑容了,为什么? 大家也不知道。 结果他都不坐位子,后来人家就推测,是不是他的屁股上面长了痔疮这样的,会痛了,所以都没办法坐了,大家都这么传。 结果有一个家长很有爱心,他就做了一个椅子,把中间的洞挖空了,这样你就可以坐了。 这个家长拿来,这个零缺点老师拿了也很感动,人家是为他好。 结果他就流着眼泪,旁边的人以为他是因为太感动了。 最后他就讲了,说因为他有一天知道了他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犯罪了,被关在监狱里面,结果他去监狱看他,就觉得很自责,他以前念初中的时候我还是不够很好地教他,最后他还是犯罪了。 所以这个老师他觉得很自责,觉得自己有责任,他就从那一天开始以不坐椅子来惩罚自己,觉得自己失职了。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爱我们的父母,爱护我们的老师,假如我们不学好,他们是最难过、最伤心的了。 所以回报父母、回报爱护我们的老师,最重要的是自己好好做人,好好学习。 你以后做一个有贡献的人,那就是父母、老师最安慰的事情、最光荣的事情,所以这叫做个有贡献的人。 我们说大孝显亲,你是个有贡献的人,父母高兴,教过你的老师也感到光荣。 有一个老师,他教书教了二十多年了,结果突然有一天他下课了,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二、三十岁了,一走进门来,走到他的跟前对他行了大礼,给他跪拜,他也吓了一跳。 注意看这个年轻人,认出来了,是二十年前他教过的一个学生。 而那个学生,当时候家里很穷,然后没钱吃东西,都吃那个救济的食物,吃得都拉肚子了。 所以这个老师了解到他家里很穷,然后就很用心地照顾他,而且还送了他一只汤匙,从那一天开始,每天带便当都带两人份,分给这个学生吃。 而这个学生就很感激这个老师,所以二十多年之后,他已经事业有成了,就邀请他的老师到他们家吃饭。 当时候他也娶到一个很贤德的太太,还做饭请老师吃。 这个学生就把自己收集了二十多年的东西倒出来,其中有一个就是老师二十多年前送给他的那个汤匙。 所以这个学生记老师的恩,也成为一个社会当中有贡献的人。 我们经典当中有讲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刚刚两个同学不专心,现在他们也很安静,这个就是能够改,这个也是善莫大焉。 所以人这一生能不能有成就,还是决定在自己的态度上面。 接着我们看尊重老师还在具体的,我们在很多生活细节当中服务老师。 比方你刚好在走廊当中看到老师提了很多东西,还是抱着一些簿子,你赶紧去帮忙;或者你跟老师走在一起,你很恭敬让老师先走;或者跟老师一起到办公室去了,都是先请老师坐,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有吃的东西,都是先请老师吃;在路上遇到老师了,都能主动走上前去问好,这个都是具体尊重、服务老师的表现。 包含我们刚刚说的你专心听讲,这个都是尊重的表现。 接着还有我们到了学校去,整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所以以前的学校,同学之间怎么称呼呢? 叫师兄弟,还是兄弟姐妹。 所以这个友爱同学就是把兄道友,弟道恭再延伸到学校去,就友爱同学,把同学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地照顾。 你照顾你的弟弟妹妹,父母最高兴,你照顾同学,老师、校长是最欣慰的。 这个都是我们现在可以做得到的,这个就是尊师了。 我跟同学们也讲过,人的福分、人的智慧、德行其实发挥都很有限,就像那个冰山百分之五开发出来而已,只要能尊重老师、孝顺父母,你的潜力会不断地开发出来。 那我们来看其中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是在广东。 广东大家知不知道在大陆的哪里? 你们有没有看过中国地图? 中国地图最底下那一个省叫广东省。 有一个人叫做陈原成,我们现在谈的是尊师的好报。 这个陈原成,他本来是不识字的,可是他非常仰慕孔子、孟子、曾子,还有就是《论语》、《孟子》,《大学》是曾子传,《中庸》是子思传。 所以这四个圣人他都非常尊重,所以他每天就给这四书(就这四本书),都给这四本书礼拜。 结果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本来不识字,最后就感通了,这个至诚、诚敬的心最后他就看得懂字了。 你看尊师把他的潜力都开发出来。 而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宰相。 大家知不知道宰相? 宰相就是像现在马来西亚的首相,在台湾的话叫行政院长,在中国大陆叫做总理,就是这个宰相的位置。 而这个王曾他的父亲特别尊重圣贤人,对圣贤人教的这些教诲,这些教诲都在书上,所以他对书很恭敬。 有些书坏掉了,那个字纸掉在地上,他都非常心疼,赶紧把这些字纸捡起来,用香汤先洗一洗,然后恭恭敬敬把它焚化掉,他常常都这么做。 有一天晚上梦到孔子来了,说你这么尊重我的教诲(这些圣贤的教诲),孔子说很感动,但是因为你年纪已经很大了,不可能让你再考功名这一些,不过你这一念恭敬心有很大的福,结果就请曾参(曾参就是曾子),是孔子的重要学生之一。 我们这个同学,曾同学他们都是曾子的后代。 结果就派曾参做这个王先生的儿子。 结果真的那个梦做完了,他太太怀孕了,所以这个孩子生下来了,取名叫什么? 王曾,就是这个典故来的。 结果后来王曾就当到宰相,他整个家就非常显贵、非常兴旺了。 你看尊重圣贤的教诲所感来好的果报。 我们再来看,假如不尊重圣贤、不敬老师、不敬这些经书会怎么样? 这个也是在宋朝,有一个地方叫南昌,南昌是在江西。 南昌这一带有一个知县,知县就叫县长,叫李纯仁。 因为他所在的这个县,那个孔子庙倒下来了,太久了,倒下来了,坏了。 因为这个孔子庙常常可以教很多学生,他就赶紧又建好了一个庙,要把孔子像移过去,因为庙已经坏了,赶紧移到新的庙。 可是这个孔子像它是用泥做成的,用泥土做成的,结果请了十几个人一时还搬不起来,因为比较重,要慢慢移。 而在搬的时候,旁边有一个读书人,读书人都是读孔子的教诲。 这个读书人看到十几个人搬孔子的像还没有搬动,他就比较不尊重地说了一句话:为什么搬不动? 因为是叫重泥。 他说这个泥土很重,所以叫重泥。 而孔子是姓孔,名丘,我们也很尊重夫子,所以我们只要提到孔子的名,我们就不念qiū了,都念mǒu,也是一种尊重。 而孔子字是仲尼,结果他就用这个轻慢的语气,不尊重的语气说:难怪了,因为是重泥,所以抬不动。 那就是拿谁开玩笑? 拿至圣先师孔子开玩笑。 当下这个李县长就非常生气就骂他,很严肃的说:你这样太不尊重圣人了。 他自己也心虚了,就赶紧跑回家里去了,书都白念了。 当天晚上睡觉,半夜做梦,梦到有一个当官的人骂他,你怎么敢轻慢孔老夫子? 判他打二十板,二十大板打屁股,在梦中真的就被打二十大板,结果醒过来之后,这些经典文章都看不懂了。 所以你看,不恭敬之后他的智慧就没有了。 这个都是历史当中记载的真实的故事。 所以我们尊重夫子像,还有尊重夫子所教诲的这些道理。 再来,还有明朝时候,有一个人叫汪会道,他从小就很聪明,而且八岁就能写文章,然后看东西看过了就能背出来了,厉不厉害? 很厉害,这个算是天生就很聪明。 可是大家知道,有一句俗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假如有聪明而没有道德或者不尊重老师的话,那可能他的福报也会没有了。 因为他虽然文章很会写,但是他脾气特别大,年纪轻轻的,假如老师讲几句他不喜欢听的话了,他就在背后骂老师。 结果他这个行为没有改,有一天他突然打个哈欠,有一个人出现了,跟他说了,本来你命中是可以考上状元,可是你从小脾气大,都是在骂老师,你的福报已经折完了,你这一生考不上功名了。 果然这个汪会道就终身都考不上功名。 所以你看这么聪明的人,但是他没有福,最后还是潦倒一生。 再来,第三个,在大陆有一个县叫武功县,有一个人叫做康对山,他跟五个考生一起进京赶考。 因为那时候是冬天,天气非常冷,刚好有一部经书,它已经算是比较旧了,结果他这五个同学,四个人把那个经书拿来烧,烧了取暖,那是对经书不够尊重了,一个拿来烧水洗脸,这五个同学就是这么做。 他在旁边其实看了也很难过,说:哎呀,这样太不尊重经典了。 结果当天晚上他做梦,有一个官员跟他讲,说:这四个同学居然拿经书来取暖,这个太不应该了、太不恭敬了,他们四个人之后全家的福报都没有了,而这一个用经典来烧水洗脸的功名考不上了。 然后这个官员又对康对山讲:你也很不应该。 他说:为什么我不应该? 他们五个人做这样的事,你为什么没有劝他? 他说:我年纪最小我不敢劝。 结果这个官员跟他讲:你假如劝了,他们五个人有肯听的,可能他们的命运就改了。 所以劝人重不重要? 他假如要做太错误的事,你一劝他,可能就改变了他或者他家的命运。 所以《弟子规》告诉我们,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同学做错了,朋友做错了,你不劝他,他错了,我们也没尽到道义,道两亏,两边都错了。 所以你以后看到同学不对,还是要劝才行。 结果他醒过来以后,因为这个梦很清楚,他就记在自己的本子上面。 过了没几年,确实那四个同学的家得了瘟疫,全家都去世了,所以这个福折大了。 另外那一个烧水来洗脸的同学,终身都没有考上功名。 所以我们课程一开始就告诉大家,一个人的福要靠自己的心去耕。 就像那个田地,你的心就像田地一样,你越勤奋地耕作,收获就越多;你越增长自己的善心,你的福报就大了。 而福田心耕,福田分三种,大家还记不记得? 恩田、悲田、敬田,你念圣贤的恩,敬圣贤的经典,这个都是在培福了。 所以这个是对经典不恭敬。 读书人很多会忽略掉对经典的尊重,所以有时候这个经书,我们不可以乱摆。 这个同学,你比方这个书借我一下。 比方这是一本经书,可不可以摆这样? 不可以。 你看这里空了,就没有尊重了,要摆下来,把它摆进来。 这个书可不可摆歪歪的? 什么都要把它摆正。 谢谢! 这个都是对经典,也就是对圣贤人的尊重。 有一个读书人叫高天佑,他到南京去考试。 你看古人历代把这些故事记下来,为的是什么? 希望我们不要犯同样的错,希望我们都有福,不要自己毁了自己的人生。 这都是希望造福后人,把这些宝贵的例子来提醒我们。 这个高天佑他跟两个同学一起到南京去考试,结果遇到了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他们就请教他:你看我们三个人能不能考上? 这个修行人告诉他:你两个同学会考上,但是你考不上,因为你有一次睡觉不小心拿经典当枕头了。 他静静地回想,想起来有一次忘记了经典放在他的包袱里面,结果那一天没有枕头,他就把那个包,自己背的那个包袱拿来当枕头,忘了把经书取出来。 所以这个就折掉了他的功名,最后他也没有考上。 还有一个是杨百行,他是把经典当椅子,他坐在经典上面,那这个就更不对了。 结果他全家都得了那个皮肤病,这个就不恭敬召感来这个结果。 还有一个例子,在我们昨天讲到,清朝的康熙皇帝,康熙、雍正、乾隆。 有一个读书人叫葛子和,他刚好住在寺庙里面正准备要去考试。 因为读书的地方在楼下,他们住的卧房在楼上,他那一天不小心把尿桶给打翻了。 因为古代是用木头建房子,木头都有缝隙,所以尿倒出来了,就从那个缝隙就滴到楼下去了,他赶紧要下楼去把这些书移开来,不小心已经滴到他的书上了。 结果很巧就滴到其中有一页,他就把那一页撕掉,然后就扔到水里去了,这个等于是对经书不够恭敬。 然后刚好他隔天去考试,考试的题目,大家知不知道出哪一题? 就是他滴到的那一页,他就把它撕掉了,就乱丢了。 应该怎么做? 应该先把这一页经书要洗干净,洗干净以后再拿火把它烧掉,然后再恭恭敬敬把它放在水里去,这样才对。 所以他不恭敬,结果刚好就考到那一页,结果他写啊写啊,就漏了经文,就没考上了。 这是发生在康熙二十六年的事情。 所以我们古圣先贤都教我们从哪里学习? 从恭敬的态度,叫毋不敬。 我们讲的敬田,对什么恭敬呢? 随时随地都保持一个恭敬的心,对人恭敬,对圣贤、对父母,以至于对一切的人都应该要恭敬。 延伸到对一切生命都爱护、都恭敬,你的心量就越来越大了。 再来还要对一切事情恭敬,有一句话叫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人家拜托你的事情,你已经答应了,当然要尽心尽力把它做好,所谓凡出言,信为先,你要守信。 事非宜,勿轻诺,你假如觉得你做不到,你就不可以轻易答应别人,只要答应别人了,就应该要把它做到才行。 所以大家看信为先,这个信怎么讲? 人言,一个讲出来的话要守信才叫人话,一个人说了都做不到,那他讲的话就不是人话了,叫鬼话连篇,那人家就不信任他。 诸位同学,人在这个社会当中有一个东西叫第二生命。 第一生命是你这个身体,身体好可以呼吸,这个是第一生命。 第二生命是什么? 你的信用。 假如你没有信用了,那你在社会当中,人家完全不信任你,你也不可能发展什么事业了,人家看到你就像看到瘟神一样,好像看到那个传染病一样,跟这个人在一起铁定倒霉了,所以信用重要。 诸位同学,你什么时候在培养信用? 现在。 比方说你现在就特别守信用,所有认识你的长辈、认识你的同学都记住了。 可能十年以后,你一出社会,遇到了你以前的同学,刚好你到他们公司去,他给他老板讲:我这个同学从小就守信用。 可能这一句话你就录取了。 可是假如你小时候说谎,刚好那个同学被你骗了,十年以后你到这个公司去应征,刚好他在那里,他会怎么说? 老板你要小心。 所以你看人的信用,你从小就开始积累这个信用。 所以我曾经遇到一些好朋友,他们非常守信用,他们大学还没有毕业,好几个长辈就给他们推荐很多好的公司了。 因为长辈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他认识很多大的老板,都跟他交情很好,他马上:我认识一个晚辈很好,介绍到你们公司去。 所以你很有信用的人,很多人会帮你打开人生很好的路,越走你的人生路就越宽;假如你都不守信用,那人生就越走越窄。 所以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好,包含自己本分的事都要尽心尽力做好,不要父母常常催我们,写功课了,不要玩了你这个就是对自己的学业就不够恭敬。 自己的事情自己把它做好,不让人操心,这个就是对事的恭敬。 再来,对物的恭敬。 我们所用的一切东西,我们都非常爱护它,不会糟蹋它。 我有一次在大学里吃饭,结果很多大学生,我看超过一半,他们吃完饭离开的时候,那个盘子上面几乎还有一半的饭菜没有吃,他们怎么想呢? 他们想我家有钱,我饭不吃完代表我很有钱。 这观念对不对? 错了,这叫糟蹋食物。 有一个成语叫暴殄天物,为什么? 你看那个米怎么来的? 那要种三个月,而且每天农夫要流汗流很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而且在耕田的时候,有时候不小心还会伤害这些蚯蚓、昆虫的命,才有这个饭,所以饭能够到我们的嘴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的汗水,甚至还带着伤害了不少的昆虫,你不能糟蹋它,要珍惜它。 好,所以勤俭就很重要了,爱惜所有的东西。 上一次有没有跟大家谈过,有两个好朋友同年同月同日生,结果有一个先走了,另外一个去送他。 然后最后告诉他,我小时候就奢侈,所以我福花完了,我命也走了,叫禄尽人亡。 一个人的福气、福禄花得太凶了,他的寿命就没了,本来可以活八十岁,五十岁就走了,禄尽人亡。 可是他本来只有六十岁,非常节省,到六十岁的时候,他的福还没有享完,他可能就延寿二十年,活到八十岁了。 所以这个节俭就非常重要了。 一切都要尊敬,你对一切人、事、物尊敬,那就是老师的好学生,也是圣贤人的好弟子了。 好,那这一节课就跟大家谈到这里。 谢谢大家。 发布时间:2025-07-13 14:36:03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