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亲善知识 内容: 亲 善 知 识◎ 莲 池 一、亲善知识先德云:譬如敝人执烛,不以人敝故不取其照。 即孔子不以人废言意也。 藉口有遂谓师不必择贤,但资其学识言论足矣。 彼自不德,我何与焉,遂依之不违,宁知芝兰、鲍鱼,渐染成性乎? 《论语》曰:不以人废言。 又曰: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胡不和而观之? [白话文】先德曾说:譬如有一地位低微的人,手执灯烛,为他人照明,不应该因为他身份卑微而不接受他的照明。 这就是孔子所说不以人废言之意。 于是,便有人藉口称,求师可以不必选择贤德的人,只要取他的学识和言论就足够了。 至于他有没有道德,与我有何关系呢? 因此,就有一些人依着这种思想去拜师。 殊不知与有德之人相处,就像进入有兰花的房间,待久了便染上了香味。 而如果和无德之人共处,就像进入鱼市一般,待久了便熏得满身腥味。 《论语》说:不以人废言。 又说: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如果遇到有道德之人,应当不失时机地去亲近他。 不但要宗奉其言教,还要效法其行为。)何不把这先后两句话,结合起来思量呢? 二、辩融 予入京师,与同行二十馀辈,诣辩融师参礼、请益。 融教以无贪利、无求名、无攀缘贵要之门,唯一心办道。 既出,数年少笑曰:吾以为有异闻,恶用是宽泛语为? 予谓不然,此老可敬处正在此耳。 渠纵呐言,岂不能掇拾先德问答机缘一二以遮门盖户? 而不尔者,其所言是其所实践,举自行以教人,正真实禅和,不可轻也。 [白话文】 一次,我进京师(北京),有二十多人同行,去参礼和请益辩融法师。 法师开示道:无贪利、无求名、无攀缘贵要之门,唯一心办道。 待出来以后,几位年轻人笑着说:我还以为可以听到什么高谈玄义,哪里想到他说的只是些泛泛之谈? 我说并非如此,这位老者之所以令人可敬,正是在这里。 他即使说话迟钝,难道不能拾取一些先德们问答的机缘话,来遮盖自家门户吗?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所说的是自己的亲身实践,举自身经历来教导他人,正是一位真实的禅和子,绝不可轻视啊! 摘自《竹窗随笔》 发布时间:2025-07-11 14:58:4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