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净法师:净土法门根本修行的方法 内容: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 一切行门,以净心为目地。 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 佛言:念佛、忆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如此念佛是真正明心之要道,见性知捷径。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怎样才能相应呢? 念佛有理念事念。 事持者,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专注一境,不使心外驰。 句句从心过,心念耳听,句句从心过。 如人推车上高山,时时着力,步步不能放松。 如古人言:念佛要用真心念佛,如多数念佛人。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言。 祖师大德教我们念佛,用随息念佛。 方法最为摄心,当念佛时随出入息,一吸一句阿弥陀佛,一呼一句阿弥陀佛,念着念着,呼吸两忘,呼不知道呼,吸不知道吸,于虚空平等心,这样念佛最为得力,不用念珠。 呼吸为念珠。 二六时念佛不间断,穿衣吃饭,行走坐卧,一切时,一切处、静处、闹处、心不离佛,佛不离心。 一句佛号,如猫捕鼠,如龙养珠,勿使暖气相接,久久用功,必能感应道交。 理上念佛者首先要开佛之见,入佛知见,入佛正信,要明心地,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念佛作佛。 我人固有之性,湛寂光明,周遍尘刹,广大无边,遍一切处,不离不断,不生不灭,长住不动与佛无二无别。 所以,佛初成正觉,即道出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俱足如来智慧德像。 只因颠倒,执着不能证得! 为什么呢? 只因我等众生不知回归自性,所以枉受轮回之苦。 如果我们念佛人知道,我人本具自性智慧,那就应该一念消归自性。 念念消归自性光明。 《阿弥陀经》中佛告诉我们: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什么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所以佛告诉我们,念佛要念无量光。 什么是无量光呢? 就是佛的清净法身。 这样的念佛才是真正念佛的根本。 我等念佛人,应该以阿弥陀佛的圆满清净光明果海,来涵养我们念佛人的因心,以自己的一念因心,圆满自己本具清净光明本性法身,所以应该果海,果彻因圆,因果同时。 所以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 佛在《华严经》上讲:初发心时,即是成佛时。 比如莲花先果后花,先有莲籽后开花。 花果同时,我们念佛先把心安在佛的光明果海在念佛,一念即是果,果上修因,念念安住佛的清净光明果海即是法身。 念念不迁流,念念成正觉,念念消业障,念念开智慧。 这样念佛为念实相佛,实相无相,无相即是宇宙万法的本体,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灭。 所以缘起性空,本无自性,我等修行人,要找到生死的根本,就是万法的本体空性。 把我等行人的生灭的假相,圆归自性法身一句佛号和法身空性相应,全体起用为一念,一念为全体法身,古人言: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这样才叫真念佛。 一切行门,都要以如来三谛的规范修学,经言:三谛也称之为三自性。 《圆觉经》称之为三觉性。 本觉、始觉、究竟觉,一念之心为始觉,始觉回归本觉,圆满究竟觉。 一念的普光明智,圆照本自觉性,才能圆满究竟般若智。 念念光明郎照,消除业障,开发智慧,图表如下:真谛清净光明,没有生灭之相,不动不乱,遍一切处,犹如虚空,没有虚空之相。 自性 俗谛俗是假的意思,虽则一法不立,而万法具备,万德齐张,即理相起用,故名为俗谛。 中谛寂照不二,也就是真俗圆融,常寂常照,常照常寂,光明普照,双存双泯。 何名为寂? 即吾人不生不灭之心体,一念不生,本无一物,清净光明,有生有灭,不名为寂。 何名为照? 一念之心,回归本体,真谛。 寂照合一为中谛,即我人了了常知之心相,不了了常知,不明为照。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光明郎照,即无量光。 也就是十方佛阿弥陀佛的法身体。 真谛是理性,俗谛是事修显理性,此理性本具事修之道,此事修方显理性之德,理事圆融无碍,二谛融通三昧印,自性是本体。 心是用,性为心体,心为性用,心性不二;比方水和波,水是体,波是用,水波不二,也就是真谛和俗谛圆融。 心和性合二为一体,就是一心不乱。 所说三昧。 此为离情离念,离开生灭,断四句决百非,不生也不灭,不来也不去即佛法身是也。 摘自正净法师《净土念佛指南》 发布时间:2025-07-11 11:59:2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