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天下万事都有一定的法理 内容: 印 光【原文】律藏不许未受戒者看,一则恐其未明远理之人,见其因犯制戒之迹。 不知乃大权菩萨,欲佛制戒以淑后世,遂现作不如法相,以启如来立制以垂范耳。 由其未明此理,唯据近迹。 遂谓如来在世,佛诸弟子多有不如法者。 从兹起邪见以藐视僧伦,则其罪不小。 二则律藏中事,唯僧知之。 倘令未为僧者阅之,或有外道假充比丘,作不法事,诬谤佛法,则其害非小。 故此严禁而预防耳。 至于好心护法,校正流通,何可依常途为例。 若执定此语,则律须僧书僧刻,僧印,僧传,方可不违佛制矣。 天下万事,皆有一定之理。 而当其事者,须秉一定之理,而行因时适宜之道。 理与权相契,法与道相符,斯为得之。 律中必有明文,光以目昏,未能遍阅。 蕅益毗尼集要,亦有此议,亦不须检查。 但无上不明远理,只据近迹。 及欲知佛法中机密之事,拟欲假充比丘等过。 则放心安意,校正流通。 其功德无量无边,何须过虑。 然须缄默,不可以律中文相,对无知无识之人宣说。 及泛泛然录之于寻常文集中,以启无知人妄造口业之衅。 世出世间,理皆有定,法皆无定。 大而经国治世,小而一饮一啄,莫不如是。 何独于律藏而板执乎哉。 复徐蔚如居士书一 【白话译文】律藏不许未受大戒的人看,一方面是恐怕有不明深远义理的人,见到律藏中因为比丘犯戒而佛陀制戒的事迹。 他不知道这是大权菩萨,想要佛制戒,来教育帮助后世之人,于是就示现作出不如法的事相,来开启如来建立制教以垂范将来啊! 由于他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唯独只根据浅近的事迹。 于是就认为如来在世,佛陀的诸位弟子,有很多不如法的事。 从此生起邪见来藐视僧团,那么这个罪过就不小了。 第二,律藏中的事,唯许僧人知道。 倘若令还没有出家的人看过之后,或者有外道冒充比丘,作不如法的事,来诬谤佛法,那么这个危害就不小了。 因此严禁而加以预防罢了。 至于是好心拥护佛法,对律藏加以校正流通,怎么可以依照常规来论。 如果死执未受戒之人不可以看律藏的话,那么律藏就必须僧人来书写,僧人来刻板,僧人来印刷,僧人来传送,才可以不违背佛制了。 天下万事,都有一定的法理。 而当职任事的人,必须秉着一定的法理,而行持因时适宜的权巧之道。 法理与权巧相契合,法义与道路相符合,这才得当。 律藏当中必定也有明文记载,我因为视力不好,不能遍阅律藏。 蕅益大师的《毗尼事义集要》中,也有这样的议论,也不须要去检查核对。 只要没有上面所说的:不明白深远义理,只根据浅近事迹。 以及想要知道佛法中机密之事,打算想要假冒比丘等过失。 就可以放心安意,校正流通。 这个功德无量无边,不须要过份的思虑。 然而必须要缄默杜口,不可以将律中的文字相状,对无知无识的人宣说。 以及泛泛然记录在寻常的文集中,以开启无知人妄造口业的空子。 世出世间,义理都有恒定,方法都没有固定的。 大的来说,治理国家世道,小的来说,一饮一啄的日常生活,没有不是如此。 为何只在校对律藏这一件事上而呆板执著呢? 摘自《印光大师文章》 发布时间:2025-07-10 12:38:2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