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愿法师:人心灵成长的三个时期 内容: 有禅的大智慧,就能够心灵健康无烦恼,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四种快乐。 也就是助人为乐、知足常乐、逆境之中自得其乐、修行上禅悦法乐。 在物质上面我们要知足常乐,做人知足,做事知不足,学习不知足。 佛文化认为,人的心灵成长分为三个时期:任性期、率性期和见性期。 第一个时期是任性期。 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需要,不顾他人的感受,情绪容易波动,生活和工作都很混乱,家庭和事业都一团糟,是没有什么本事,但是脾气很大的失败的人。 任性期的人又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不辨是非型的任性期,好像小孩一样。 第二种是能够分辨是非,但是自制能力很弱的任性期。 第三种就是明知故犯的任性期。 这种人私欲膨胀,故意去钻法律的空子,闯生命的红灯。 一个人其实不管他年龄多大,如果他心理不成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都是处在任性期。 第二个时期是率性期。 正如《四书》里面的《中庸》所说的: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率性期的人能够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如何做老师,如何做学生,如何做领导,如何做下属等等,自己的社会角色能够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能够兼顾自他的感受,心态很稳健,能够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和造诣,但是心中还有烦恼,是有本事也有烦恼的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就是要能够进入到第三个时期是见性期。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做一个本事很大没有烦恼的人。 真正开悟的人是什么状态呢?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 色受想行识,当体即空。 任何时候都是无所住。 《信心铭》据说是三祖僧璨禅师说的,但是也有考证说是后世的人假托三祖作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他里面所讲的方法都是很实用的。 《信心铭》上说: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不要厌恶和排斥外在的世界,事实上就在这个中间能够当相即道,能够开悟。 我们内心之中点灯,外在的一切都能够让我们开示悟入。 我们看到这个花也能开悟,我们听到某一种声音也能开悟,所以说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其实万事万物都没有过失,金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贪著金钱的心;感情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执著感情的心。 所以万法都没有过失,过失其实是在我们这颗颠倒迷乱的心,逢缘对境的时候妄执假相为实有,而起种种的贪瞋痴的念头。 禅的智慧就是开示我们要从自己所有的念头之中解脱出来,练习不被它们困住,而不是试着去排除它们,只要不被念头困住就好了。 这样是不是很简单呢? 我们生而为人,遇到外来的刺激,内心一定有反应,一定会有情绪生起,念头生起的时候怎么办呢? 一种方法是放纵它,这样当然是彻头彻尾的凡夫了。 还一种有修养的人会压抑它,我很生气,但是我有修养,所以我要压住。 这也没有用,一颗刺刺在手里面,你压住它,当时不痛了,但是刺得更深了,所以这都不是方法。 第三种是转移它,也不对,我太烦恼了,干脆不想了,我去上网,我去喝酒吧,这都没有用。 那应该怎么样? 事实上我们有禅的智慧,只是要不被自己的念头困住,不用排除它,练习从所有的念头之中解脱出来,这样当下就是禅的智慧。 不要认为说这个禅好像很神秘,讲了半天不晓得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当下即是。 因此《信心铭》上说: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愚人往往作茧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迷的时候你有种种的分别:认为这是成就相、解脱相,这是涅槃,那是生死,那是烦恼相,迷生寂乱。 悟无好恶,开悟的时候其实是什么? 万法平等,绝对的平等,没有好恶。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信心铭》很短,但是非常精辟,我们不断地能够通过它去领悟禅的智慧。 六祖惠能大师也说: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有取舍就有轮回,所以外境本身并无过错,因为执著才成为障碍。 不取不舍不是说外在的行为上没有,而是指心上没有取舍分别。 可见,领悟禅的智慧真的能够为我们的心情打开一扇欢喜的门窗。 所以有位哲人说:宗教的主要目的,不是让人进入天堂,而是让天堂进入人们的心里。 让天堂进入我们的心中,那是什么? 我们的心很欢喜、很快乐、很自由、很自在,这样一种快乐无忧的状态就是天堂。 发布时间:2025-07-09 12:32:3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