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仁焕法师:学佛的重点在于认识自己的好和坏 内容: 我们学佛的重点在于认识自己的好和坏,了解自己需要好的一面,理解自己怎么走向好的一面。 如果不学,就没有方向。 认识自己,是为自己有好的方向而修学,做一个明白自己的人。 学佛不是为求发财,可以这么讲,人人都有权利发财,但是,如果不明白这项权利的使命作用,就发不了财。 佛教的教育分出世法和入世法,出世法是指解脱生命,入世法是讲平安生活。 我们若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 没有好的方向,也没有好的目标,就如同没有头的苍蝇,最终辛苦的还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生命如同杯子,我们的生活如同杯子里面装的物体。 如果放茶在里面,杯子叫做茶杯;如果放水在里面,杯子叫做水杯;如果放酒在里面,杯子叫做酒杯;如果放毒在里面,杯子叫做什么杯呢? 所以,我们人的生活会影响自己的生命。 一个没有方向和目标的人,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导致自己处于糊涂的状态。 无明的烦恼让我们不愿跟家人说话,讨厌生活,甚至什么都讨厌。 家人好心关心我们,我们却没好气地对待家人,连跟家人打招呼都不愿意,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情况。 学佛,不仅能纠正人的行为,最根本的是能纠正人的心态。 纠正行为叫做修身,纠正心态叫做修心。 认识自己,首先认识自己是不是开心、快乐的人。 如果自己是烦恼、有脾气的人,就应该想一想,烦恼、脾气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如果没有好处,是不是应该看破、放下它们? 也许会有很多人说:师父啊,讲得很容易做到很难呐! 大家想想,如果说改变毛病难,难道承受毛病带来的伤害就容易吗? 宁愿承受伤害也不愿意改变毛病吗?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和谐、兴旺,当父母的也都愿自己的后代成为龙的传人。 我们送小孩去读书,希望小孩成才,小孩偏偏不听话,和我们的心愿对抗。 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想好,表面看似乎是目标,事实上不是目标。 那么,怎么努力才对? 首先,明白自己的缺点是什么、优点是什么。 然后,改正缺点,让缺点不复存在;发扬优点,焕发光彩。 打个比方:大家从家来到南山寺,这是叫做方向。 到了南山寺,努力改变自己什么,这是叫做目标。 我们每个人的毛病不同,所以才出现各种障碍。 我们来这里(南山寺),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要改变自己什么! 缺点消除了,优点光大了,人就轻松、自在! 人的毛病越来越多,自然就看不惯自己、看不惯家人、看不惯生活,乃至人家不管怎么做,自己都觉得不行! 其实是我们没有把自己弄明白。 真正弄明白自己了,就会认识好坏,然后选择好的,清空坏的。 学佛,就是认识自己;做佛,就是改变自己;用佛,就是发挥自己。 发挥自己是指让优点继续发挥作用,让毛病不复存在。 成佛,是让自己的优点变大,永远也没有毛病。 当我们有问题了,觉得承受不了,又不愿改变自己,自然就很难改变。 可以这么说,我们所有的福报都是我们的优点带来的效果,我们所有的障碍都是我们的缺点造成的后果,这就是因果! 娑婆就像一个人,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好坏混杂就是娑婆。 学佛,第一步,认识好坏;第二步,选择好的方向;第三步,努力向往好的目标;最后一步,到达光明的终点! 懂得并做到就是真正的学佛人。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它们的不同点在于对生和死的教育。 儒家讲究做人的道理;道家讲究修养的道德;佛家提倡了脱生死,也叫生死解脱。 换句话说,儒家教我们明理做人,道家教我们道德做人,佛家教我们活得潇洒,走得潇洒。 佛家认为:生和死共同组成生命的全部,而且,保护死亡比保护生活更重要! 关于死亡后的生命,中国民间的习惯讲法是灵魂,佛家是说中阴身、神识或者第八阿赖耶识。 佛家讲解脱,我们中国民间喜欢讲平安,通俗地认为,平安就是解脱,解脱就是平安。 事实上,平安仅仅是从外在来说,看见没事就认为是平安了,真正的解脱则是无障碍。 佛家认为,人的表面虽然没事,如果内在有烦恼,还是不解脱。 我们有烦恼没有显露出来,外人不一定看得出。 虽然外人看不出,自己还是很受苦的啊! 内在不安就是障碍,所以说,平安只是外在的事,解脱则包含内外。 解脱是平安生死,让生没有障碍,死也没有障碍,也就是活得潇洒,走得潇洒。 如果我们只是懂得这些道理,而不去为解脱努力,能得到解脱吗? 做,就是努力了;用,就是发挥了;成,就是圆满了。 而且成还包含经验非常到位。 学佛,就是学好自己;做佛,就是做好自己;用佛,就是用好自己;成佛,就是成好自己。 佛,就是我们生命解脱的光明方向! 我们自己要向往光明方向,努力实现解脱的目标! 我们每个人努力学佛,不是为佛,不是为法师,也不是为寺院,而是为自己! 谢谢大家! 转自微信公众号:佛法在人间 发布时间:2025-06-29 14:17:1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