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真正皈依处即在自己的心 内容: 真正皈依处即在自己的心阿姜查禅师这次雨安居我不太有力,身体欠安,所以来山上呼吸点新鲜空气。 人们来拜访,我也无法如往常般接待他们,因声音沙哑,气息奄奄。 大家现在还能看见这身体坐在这里,也算是种福份,很快就会看不见了。 气将尽,声将息,它们会如其他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般,随着其他支撑的元素一起消逝,佛陀称此为灭尽衰灭。 根本没有任何人只有地、水、火、风  它们如何坏灭? 想像一块冰,它原来只是水,将它冷冻后就变成冰,但不久就融化了。 取一大块冰放在太阳下,可以看见它如何消解,身体也差不多是如此。 它会逐渐瓦解,不久就只剩下一滩水,这就称为灭尽衰灭。 自古以来,它一直如此,当我们出生时,就带着这坏灭的本质来到世间,无从回避,从一出生,老、病、死就和我们结伴而来。 所以,佛陀要说灭尽衰灭。 现在,所有坐在讲堂里的人,无论比丘、沙弥或在家男女,无一例外,都是一堆会坏灭元素的组合。 现在这堆东西就如冰块一样坚固,冰块从水开始,暂时变成冰,然后融化。 你们能看见自己身体的这个败坏过程吗? 看看这身体每天都在老化--头发在变老,指甲在变老,每样东西都在变老。 你们不会一直都像这样,会吗? 过去的你们要比现在小很多,现在长大与成熟了。 从现在起,你们将随顺自然的方式,慢慢衰老。 身体就如冰块一样衰坏,很快就消失了。 一切的身体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所组成,匪聚后称之为人。 我们受它迷惑,说它是男人或女人,为它命名而称某某先生、女士等,如此一来,更容易相互辨认。 但事实上,其中没有任何人,只有地、水、火、风。 当它们聚合成形时,我们称这结果为人,但切莫高兴得太早,若真的深入观察它,其中根本没有任何人。 身体坚硬的部分--肉、皮肤、骨头等,称为地界;身体液体的部分则是水界;身体温暖的机能是火界;在身体里流动的气体则是风界。 在巴蓬寺有具看来既非男也非女的身体,它是具骷髅,挂在大会堂中。 看着它,你不会有男人或女人的感觉。 人们彼此询问那是男人或女人,而所能做的只是茫然地面面相觑。 它只足具骷髅,所有的皮、肉都消失了。 人们从不曾真正看过自己  人们对这些事都很无知。 有些人来到巴蓬寺,走进大会堂,看见骷髅立刻夺门而出! 他们不忍卒睹,害怕骷髅。 我想这些人以前一定未看过自己,他们应该反省骷髅的珍贵价值。 要到寺院来必须乘车或走路,若没有骨头,怎么办得到? 他们能走路吗? 但坐车来到巴蓬寺,走进大会堂,看见骷髅却夺门而出! 他们从未看过这东西,其实他们生来就有一副,却从未看过它。 现在有机会看见,真的非常幸运。 即使老人看见也会受到惊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表示他们对自己完全陌生,不曾真的认识自己,也许回家后会失眠三、四天不过,他们仍和一副骷髅睡在一起! 无论穿衣、吃饭或做任何事都在一起,但他们却害怕它。 人们如此疏于接触自己,真是可怜! 他们总是向外看,看树、看人、看外界事物,说:这个是大的、那个是小的、这是短的、那是长的。 他们如此急于看其他东西,但从不曾看过自己。 老实说,人们真的很可怜,他们没有皈依处。 在受戒仪式中,戒子必须学习五项基本的禅修主题: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 有些学生和受过教育者在仪式中听到这部分时会暗自窃笑:到底阿姜想教我们什么呢? 竟然教导一生下就有的头发,他无须教这些,他们早就知道了。 为何要教导我们早已知道的事呢? 愚人就是如此,自以为早就看过头发了。 我告诉他们,当我说看头发时,意思是如实地看见它,如实地看见体毛、指甲、牙齿与皮肤。 这才是我所谓的看--不是表面上的看,而是如实地看。 若能看见它们的实相,就不会迷失于事物之中。 头发、指甲、牙齿、皮肤的实相是什么? 它们漂亮吗? 干净吗? 有任何真实的实体吗? 是稳固的吗? 不! 它们什么都不是。 它们既不漂亮,也无实体,但我们想像它们有。 身体就是禅修的主题  人们确实迷恋头发、指甲、牙齿、皮肤这些东西,佛陀以身体的这些部分作为禅修的主题,教导我们要觉知它们。 身体是短暂、不圆满与无主的,既非我,也非我的。 我们一生下来就被骗了,它们其实是污秽的。 假设一星期不洗澡,还会有人敢靠近我们吗? 我们闻起来臭死了! 当许多人一起辛勤工作,都汗如雨下时,那味道是很可怕的。 回家用香皂和清水刷洗身体后,香皂的香气取代了它,味道就比较好闻了。 擦香皂似乎会让身体变香,但事实上,它的臭味仍然存在,只是暂时被压抑住而已。 当香皂味消失后,身体的味道就回来了。 真正皈依处即在自己的心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身体是漂亮、可爱、长寿而强壮,且永不衰老、生病或死亡。 我们受到身体的迷惑,因此忽略真实的皈依处--心,就在自己身体里面。 我们现在坐在这讲堂里,或许很大,但不可能是真实的皈依处。 我们可能认为讲堂是我们的,但它不是,鸽子、壁虎和蜥蜴也在此寻求庇护,我们和其他生物一起住在这里,这只是个暂时的栖身之所,我们迟早得离开它。 人们将这些栖身之所,误认为真实的皈依处。 因此,佛陀说寻找你的皈依处,意思是寻找你的真心。 这颗心非常重要,人们通常都不注意重要的事物,反而花时间在不重要的事物上。 例如当整理家务时,他们会弯下身来擦地板、清洗碗盘等,但从不曾注意过自己的心。 这颗心可能发臭了,他们可能很生气,板着一张臭脸在洗盘子。 他们未看到自己的心不太干净,这就是我所说的把暂时的栖身之所当成皈依处。 他们美化房子和住家,但从未想到要美化自己的心;他们没有检视痛苦。 佛陀教导我们,在自己的内心寻找皈依处--当自皈依。 还有谁能成为你的皈依处呢? 你可能想依赖其他的事物,但它们是不可靠的;只有当你真正在心里找到皈依时,才能真正依赖其他的事物。 (摘自《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发布时间:2025-06-28 15:02:1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