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三十课、三武一宗的灭佛(二) 内容: 第三十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二)当武帝居集会议,排斥佛教时,佛徒多起而辩护,沙门知炫,更痛驳道士谬论,帝及张宾,皆不能屈。 于是下诏,令佛教与道教,悉皆废除,破坏寺庙,焚经典佛像。 另建「通道观」选佛道二教著名人,一百二十位居之,令著衣冠笏履,称为道观学士,名为贯通佛道二教,实则压抑佛教,袒护道教,化僧伽为道士,使学老庄。 此时蜀新州果愿寺僧僧猛,进京论不宜排佛,静蔼法师,亦谒帝论其非是,皆被逐出,于宫中自杀,宜州僧道积,与同侣七人饿死,其事迹至为壮烈。 建德 (1) 三年后,实行灭佛,关陇 (2) 佛法,破除几尽。 六年武攻灭北齐,自以为是排佛的效果,乃召集已被迫还俗的佛教大德五百余人,帝辩述破佛理由,众皆畏祸不敢言,惟惠远起而抨击,辩难不止,帝辞穷不能答。 惠远更厉声言:「陛下今恃王力,任意破坏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论贵贱,陛下安得不怖。」帝大怒睨远曰:「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远更说:「陛下以邪法化人,现种苦业,百姓当共陛下同堕地狱,何处有乐可得?」帝但命僧等皆出,一面励行破佛,北齐四万余寺,皆充王公第宅,三百万僧侣,皆令还俗。 不久嵩贬死,帝身感恶疾,遍体糜烂死,未三年,杨坚 (3) 弑静帝自立,遂至亡国。 唐时佛法最盛,法相宗的玄奘,窥基,禅宗的弘忍,惠能,净土宗的善导、法照,律宗的道宣、怀素,华严宗的贤首、澄观,密宗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高僧,皆出于唐代。 同时因为皇帝姓李,巧与老子 (4) 同姓,由是乃奉为先祖,而道教亦极得朝廷的保护,佛教则每受道教的排挤购陷,至武宗时,遂发而为会昌 (5) 之难。 会昌元年,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宫,亲受法 (6),衡山刘元静,亦蒙宠信,命为光禄大夫,崇玄馆学士,共在宫中修法。 宰相李德裕,助道士排佛,遂依道士请:除洛阳、长安、各留四寺,诸州各留一寺外,余皆毁之,僧侣上寺二十人,中寺十人,下寺五人, 余者皆令还俗,寺材造廨驿,金银交度支官 (7),铁像造农具,铜像铜器铸钱,此为会昌五年事。 不及一年,归真被诛,德裕贬死,武宗服道士金丹,疽发背死。 唐武宗崩,宣宗立,止破佛令,然佛教与唐室俱不振,内有牛李 (8) 之争,外有藩镇之祸,国遂亡于朱全忠,入于五代乱世。 至后周世宗 (9) 又下令破佛,禁私自出家,废寺三万一百三十六,存二千七百,铜像铜器皆铸钱,所幸南方吴越王 (10) 境内,佛教尚盛。 此外隋炀帝亦排佛 (11),卒因庐山沙门大志,上表愿焚身救法,许之,佛法赖以保全。 又宋徽宗信道士林灵素言,亦排佛 (12),幸不久因京城大水,即敕复旧制,为时甚短。 【注释】(1) 为北周武帝年号。 (2) 谓关中陇西之地,即陕西、甘肃二省。 (3) 隋文帝姓杨名坚,初仕北周封随公,宣帝崩,辅静帝,进爵为王,不久弑帝自立,国号隋。 (4) 人名,与孔子同时,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日明,为道教之祖。 (5) 为唐武宗年号,佛教称武宗灭佛事,为会昌法难。 (6) 道家秘文名为。 (7) 官名,掌贡赋租税,量入为出,故名度支,即今之财政部。 发布时间:2023-05-01 17:04:20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