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卅一、卅二、卅三课、综合指要 内容: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1. 相似的宗,可以相成,相反的宗,也可以相成,因为众生的根器不等,所以佛才说出许多法门以应之。 譬如药铺中,石膏知母,其性极寒,桂枝附子,其性极热,若就药的本质说,是水火不相容。 然而得热病者,有时非石膏知母不能治,得寒症者,有时非桂枝附子不能治,倘不具备此极寒与极热两种药,则不特不成药铺,实亦不成医道。 以此义故,所以才说:虽相反亦相成也。 此外尚有病情错杂者,往往使一张方,多所牵涉,然后妥贴,而中途变症者,又往往使前方与后方,判然各异。 此理既明,则知一切众生,因前生或前多生,三业互异,习气不同之故,在还灭门中,若不具备种种法,契合种种机,如何能使沉奇皆起,普度无遗呢? 2. 大体说起来,唐宋时,尚有人依教乘各宗而得度者,在今时,虽不全无,恐亦极少矣,密宗为如来内证境界,涉理深秘,非吾人所能知。 至于禅,初重两关,间尚有人,能参能悟能行,然已寥若晨星,至于末后牢关,则恐已成绝调。 尤其今人,根器浅薄,慧解不如古人,且心杂事多,安望其能成就。 故末法时代,独当度生之大任者,惟有净土念佛一门,其他诸法,以之为助修则可,以之为主修,恐将无望。 其原因,不在法不美善,而在人非其材,法不对根,徒劳无益,故末法须兼他力,念佛名,方能得度也。 3. 俱舍论为世亲学小乘时的作品,列宇宙万有为七十五法,但在大乘唯识宗,则列为百法,比较详尽而合理,其实皆由大乘瑜伽师地论之六百六十法,简略而成。 世间一切,虽称万法,略之则为六百余法,再略之则为百法或七十五法,这些都算是姑举其例,若广说之,虽万法亦不能尽其类。 学者当观简而知其博,观博而综其简,则万法的相貌,尽统于一心矣。 4. 物以类聚,法由心生,善心甫生,则善法皆随之而生,一切恶门,因而尽闭;恶心甫生,则恶法皆随之而生,一切善门,因而尽闭。 故行人当慎初念,若系善念,不妨任其生长,若系恶念,则须立即制止,勿令蔓延。 根本既拔,则枝叶自无法萌芽,这是去恶的要著,幸勿以闲言语视之。 发布时间:2023-04-30 19:07:5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