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三十六课、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内容: 第三十六课 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一、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所住能住,不可得故。 应以无舍方便,圆满檀波罗蜜,施者、受者、及所施,不可得故。 应以无护方便,圆满戒波罗蜜,犯无犯相,不可得故。 应以无取方便,圆满忍波罗蜜,动不动相,不可得故。 应以无勤方便,圆满进波罗蜜,身心勤怠,不可得故。 应以无思方便,圆满禅波罗蜜,有味无味,不可得故。 应以无著方便,圆满般若波罗蜜,诸法性相,不可得故。 (2)二、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著有非有,常无常,苦乐,我无我,寂静不寂静,空不空,有相无相,有愿无愿,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船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三、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本性皆空,无有毁赞、损益、慢敬、勤懈、智愚、慈暴、是非、动静、起灭等见。 于著不著,亦无所著,何以故? 本性空故,永断一切著不著故。 四、舍利子 (3) 问善现 (4) 言: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自性? 何者是诸法自性? 善现答言:无性是般若波罗蜜多自性,无性是诸法自性。 由此故知:般若离般若自性,诸法离诸法自性,般苦离般若相,诸法离诸法相,性亦离相,相亦离性,性亦离性,相亦离相。 若修法而不离修相,不离法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 五、舍利子问善现言:云何菩萨修行般若时,于般若都无所取? 善现答言:般若以无性为自性,故自性不可得,自性不可得,故无所取,无所执著。 六、佛告善现:菩萨修行般若时,以应一切智智心 (5),观诸法常无常相,乐苦相,我无我相,净不净相,空不空相,无相有相相,无愿有愿相,远离不远离相,寂静不寂静相,如是等相,皆不可得。 七、善现言:菩萨从初发心,不见诸法有生灭、来去、增减、染净。 亦不见有声闻心,独觉心,菩萨心,如来心,是名菩萨无等等心。 八、善现言:菩萨从初发心,不见诸法有生灭、来去、增减、染净。 亦不见有声闻心,独觉心,菩萨心,如来心,是名菩萨无等等心。 九、佛告善现:菩萨修般若时,虽观一切法皆无所有,不可得,毕竟净故,无乘大乘而出至者。 然以无所得为方便,乘于大乘,出三界生死,至一 切智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穷未来际,常无断尽。 【注释】(1) 略称大般若经,唐玄奘译,全经计六百卷,为般若部中,最主要的经典。 (2) 参看初级第十一、十二课课文。 (3) 详中级第十五课注一。 (4) 须菩提译为善现,又译为空生,在释尊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故于佛加被之下,能说甚深般若义。 (5) 佛了知一切法,故佛智名一切智,然而智中的一切智,则是声闻缘觉之智,为恐佛智与此相混故,特名佛智为一切智智,以示区别,意谓智中之智也。 【习题】 发布时间:2023-04-30 17:55:0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