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积极地面对和接受一切 内容: 明一法师你看到了现前的业吗? 我们在任何境界面前都要面对一切,接受一切。 很多人觉得这非常消极。 从实相的角度来说,消极与积极只是名相的分别知见,只是个概念。 终极平等相乃是没有二元对立的。 本文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要面对一切和接受一切,以及如何积极地面对和接受。 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迟早都要死,死的时候能不面对一切吗? 能不接受一切吗? 只是我们现在还活着,还有点抵抗能力,所以我们不想面对,不想接受。 事实上这一点点的抵抗能力是非常幼稚的,稍微势力大一点就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接受了。 而且这个不面对与不接受就注定了我们不得解脱。 因为不面对与不接受使我们陷入重重困境。 而事实上当我们死亡的时候,还不是要面对与接受? 与其在这样被迫无奈的时候去面对与接受,不如在现在还有能力抵抗的时候去积极面对,积极地接受。 所以自己常常赞叹那些在有能力抵抗的时候去面对与接受的人,说他们是英雄。 反过来,被逼着去面对与接受的人就成了狗熊。 自己也常常鼓励身边的人,要咬牙切齿地去面对与接受,要冒充一次英雄,硬充一次好汉地去面对与接受。 有很多很多的办法让我们能够做到去积极地面对与接受。 最简单的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业的制造和消除。 因为我们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都在不停地造业。 比如泡一杯茶,我们要买茶,烧水,然后供养他人。 这当中的损耗是过失,供养是功劳,功大于过,所以我们就泡这杯茶。 若是过大于功,我们可能就不去泡这杯茶了。 这就是我们折腾的过程。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不折腾就解脱了? 不是! 那为什么要折腾呢? 因为在泡这杯茶的过程中,不但有物质的结果,还有精神的结果。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会养成一个习惯,产生我们的价值观、成见、意志力等等,这些沉淀下来的东西会带到我们明天的生活中去。 这被我定义为意识形态的业。 如果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使我们明天的生活更好过,这个就叫业障消除;如果养成一个坏习惯,非这种茶不喝,非这种水不用,甚至坑蒙拐骗不劳而获,那明天的日子没法过了,也叫业障现前。 所以为什么要折腾? 因为在折腾的过程中就把我们的业消了或是累积了。 所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就是这个业。 我们佛教徒讲消业。 如果你不折腾,你的业永远变不了,永远在轮回。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可能需要折腾来折腾去,并且看到如幻地折腾,才可能改变业。 积极面对接受还是被动轮回,佛法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样解决问题。 因为我们处在这么苦的世间里面,就是要折腾,把自己折腾的解脱了。 那么如何解脱? 很简单,就是接受! 绑着就绑着嘛,接受它,就解脱了。 很多公案,比如说仰山不假绳索出千尺之井,他师父沩山喊了一下寂子,他回答哎就出来了。 这就从他执著的事件里面解脱了。 接受了,就解脱了,不接受,就永远在里面困着。 绳子只能捆住挣扎中的你,捆不住接受的你。 金碧峰禅师说:阎王欲锁金碧峰,犹如锁链锁虚空。 锁链锁得虚空住,方可锁我金碧峰。 他接受了,再捆他就没意义了。 只有不接受,才被捆住了。 所谓迷,就是不接受。 禅师可以认命到被女人冤枉说肚子里的孩子是他的,他都接受,说:生下来他养。 认命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什么东西还能捆住他? 这样自性也就现前了,就在当下。 实际上我们都是被折磨得无法忍受了,才想翻身,不都是这样吗? 这些都是在还有能力抵抗的时候就接受的例子。 如果你想像他们一样潇洒地生活,就积极地去接受吧! 因为抵抗毫无意义。 即使通过抵抗,得到了眼前一点点的满足,最终还是空,还要失去,还要解散,而且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还是要积极地、努力地去接受。 解脱的钥匙在你手里呢! 人们最怕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总是在担心未来会如何,总希望未来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这就让人们堕落到轮回里面去了。 这也和世界的不稳定性规律、法界无常实相是相悖的。 因为未来必然是不确定的,也就是佛陀所揭示的是无常的。 一切问题是来自自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不安,使我们陷入困惑,导致了我们不得解脱。 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一切事物的不满和不接受。 喜欢的事情希望永远持续下去,不喜欢的事情不愿沾边。 如果反过来,我们对一切都接受,一切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正好的话,那我们不是就解脱了吗? 接受的越少,解脱的程度越低;接受的越多,解脱的程度越高。 这就是佛法教我们的解脱之道,这就是我们了生脱死的入门钥匙。 历代祖师的各种办法就是告诉我们为什么一切都正好,希望我们明白一切都正好,希望我们亲身体会到一切都正好。 这就是学佛的所谓闻、思、修三步。 只有经历了了解、思考、亲证,我们才能彻底接受一切都正好的理念,知道如何让自己得到解脱,并可以亲身去体验解脱的办法。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去落实接受一切,这就是我们的修行。 这个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实在是困难重重。 不要说接受生死问题了,就是让你喝一大口一百度的开水,或者是让你喝一大口冰水,我们的身体都是接受不了的,何况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很多比喝水更困难的事情。 无论是身外的名利还是身体内部的感受,我们有很多很多无法接受的事情。 要想让我们做到一切都接受,那真的是千难万难! 所以我们的人生会遇到很多圣贤教导我们如何去接受的方法,佛法就是其中之一。 佛法教导我们要做功夫,要锻炼我们的能力,要让我们的接受能力上一个台阶。 也就是要优化自身的素质。 这在佛教里叫做庄严国土。 把自己的接受能力提高了,接受范围扩大了,接受程度加深了,这就是所谓的修行做功夫,也叫行深般若波罗蜜。 如果一开始要求的接受能力定得太高,而人们的接受能力太低,会把人吓跑。 所以,我们要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训练的目标一点一点地提高。 这样的办法在佛教里有很多很多,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可以满足所有的众生。 随着接受能力的提高,我们开始一点一点地得到解脱。 生活质量开始提高,我们就有了一点点帮助别人的资本,可以用自己的实例告诉身边的人如何解脱,帮助身边的人,这在佛教里就叫利乐有情。 所以,佛教就这八个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当大家的生活都处于正好或者说是接受一切的时候,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极乐世界了。 因为我们再也不用害怕未来会如何了,我们接受了未来的不确定,所呈现的心量便能够让我们接受一切了。 达磨祖师的《二入四行论》里讲到随缘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 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也。 这实际上就指出了我们应该一切都接受。 好事来了,早该来的现在才来,已经晚了,有什么可高兴的;坏事来了,早该到的现在才到,已经赚了,有什么可沮丧的。 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这些好与坏。 事实上一切的好与坏就是我们的心不安的表现。 把一切认为是正好、正需要,我们的心就安了。 可惜的是我们做不到或者是不愿意做,好像我们不愿意解脱一样。 事实上,不接受又如何? 如果有一天色身已无能力抗争,我们无法不接受眼前的困境,我们不还是要去面对,还是要去接受? 而且这里的困境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强加的,是我们自己制造的。 在这些困境面前,我们是在还有能力抗争的时候就放下,还是在被逼到没有能力去抗争的时候才放下,这就显出了英雄与狗熊的区别了。 因为结果都是放下,在有能力抗争的时候就放下那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大家基本上是被逼无奈之后才放下。 积极面对是英雄,被动轮转是狗熊。 你要怎么办? 所以,在迟早要放下的时候,与其当个狗熊,不如用我们当下的能力来冒充一下英雄,充当一次好汉。 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就放下,就去接受。 我们会发现面对的一切都正好,眼前的一切都刚刚好是自己所需要的。 这个时候我们的生活解脱了,我们的工作解脱了,我们的学习解脱了,我们的修行解脱了这个时候我们的一切都正好解脱了。 如果时时刻刻念念都这样正好的话,我们的生死也就解脱了。 发布时间:2025-06-21 12:41: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