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常识|十法界:四圣法界③ 内容: 接下来再说四圣法界,即声闻、缘觉、菩萨和佛法界。 四圣之中,声闻、缘觉为小乘圣者,又名二乘。 声闻,因闻佛音声而悟道的,故称声闻。 声闻有四果之别,名为四圣。 四果之前,又有七方便位,又名七贤位。 方便是说,这七个位次是进入四圣位的桥梁,又是邻近于四圣,所以名贤。 那么,七方便位是什么呢? 即是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 前面三位又名三资粮,后面的四位又名四加行。 五停心包括,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等观法,是佛陀对病下药,对治众生的烦恼所说的五种修行观法。 如此再依次而修四念处(包含总、别相念在内),即观身、受、心、法,不净、苦、无常、无我之意。 再进观四谛,依观力的浅深,分暖、顶、忍、世第一为四加行位。 然后以八忍、八智,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入见道位,证初果须陀洹,名为入流,谓初入圣人之流。 或名逆流,谓逆生死之流。 进入初果以后,所修仍为四谛,进断欲界九品思惑中之前六品,入修道位,证二果斯陀含。 证二果以后,进断欲界思惑中的后三品而证三果,名阿那含。 阿那含,译为不来,谓不来欲界受生,而寄居五不还天,即五净居天。 三果阿那含仍是观察四谛,进断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而证四果阿罗汉,阿罗汉又名证道位。 阿罗汉,包含无生、杀贼、应供三义。 杀贼,乃杀烦恼之贼。 杀烦恼之贼,则不来三界受生,应受天上、人间之供养,故名无生与应供。 “缘觉”的“缘”指十二因缘而言。 有十二种法,互相为因,互相为缘,展转生起,使我们的生死永远没有了期。 缘觉根性的众生,遇到佛陀出世,听闻佛说十二因缘的教法,因而静下来作甚深的观察,对于宇宙、人生的生灭变化,的的确确如佛所说,从因缘而觉,所以名缘觉。 缘觉,梵语为“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新译作独觉。 按照天台教义,缘觉与独觉有所不同:有一类行者,闻佛说十二因缘之理因而觉悟者,名为缘觉;另一类行者,生于无佛之世,无从闻法,但因为宿世修学之力的缘故,于诸法生灭的演变中,悟到世间无常,而断无明心想。 或在山间林下,见到飞花落叶外境,以一念相应慧,豁破无明者,皆名独觉。 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常被称为二乘。 声闻乘是依着四圣谛理而起修,缘觉乘则是依着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之处。 发布时间:2025-06-18 15:27:5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