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坚法师:忠州佛教异闻录 内容: 忠州佛教异闻录华岩寺道坚述忠州佛教是巴蜀佛教的缩影,在研究忠州佛教之时,发现忠州曾经出现了许多奇闻异事,故而录之于后。 柳木知兴衰唐时白居易作忠州刺史,修复龙昌古寺,并植柳于下寺,至此柳兴盛则寺兴,柳衰则寺败。 民国《忠县志》云:“巴台寺,白公祠左,即唐之龙昌寺。 按:龙昌寺有三,一在山顶,一在山半,一在山下,巴台即山顶一寺也。 白居易刺忠时,曾植柳于此,柳盛则寺兴,柳衰则寺败,僧护此柳比甘棠云。 州人熊耳山人有题壁。 ”石宝寨出米石从古以来,巴蜀之间多匪患兵灾,凡有战事,寺院多成避乱山寨,民众因之得以成活者,不可计数。 考今日巴蜀山寺,多有出米石之传闻,概因聚众食粮,以寺救济故,传之久远,才有出米石之讹。 据《四川总志·石谱》云:“忠州石宝山,一石突高,圆三四丈余,根狹小,傍有一孔如盂,通明其顶,相传昔有米出其中,日可食一人,僧日利焉,后以冗穢,米遂絕。 巴县亦有金田寺,宋时米自山孔中流出以供寺僧,今无矣。 ”寺穴出白雾忠州黎王乡第三保有宝光寺,宋代嘉定年间所建古寺,原有租田十二石。 宝光寺旁有地穴,故传时有白雾喷出,引以为奇。 据民国《忠县志》卷载:“宝光寺,寺左五丈许,地中有孔,口径一尺,每值欲晴欲雨时,喷出白雾,凝旋半空,经久不散,故名白云山。 后有僧葬塔于此,其雾始散。 明成化二年铸有大钟一口。 ”土龙朝圣土龙,是民间传说风水极佳之地,自然形成龙样的土堆。 据传忠州黎王乡第一保有寺名福田寺,为南宋时建,明万历年间重修,重修寺廊时,地生土龙,铲之一夜又起,一共生了五次,人谓土龙朝圣。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载:“福田寺,地名会龙山,称庙居龙口,寺前二十四堡环立朝拱。 寺左廊甫建数日,地忽坟起土龙一条,长丈余,高五寸,铲之复起,似此五次乃已。 内供释迦佛像,铁钟二口,清知州刘肇孔题‘林间夜宿还巢鸟,槛外朝飞出岫云’。 ”潮水观音忠州涂井跳桶岩半岩对面有观音寺,极其险要,山洪时发,初有大水浮来一尊观音造像,以其址建寺供俸,名潮水观音。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云:“观音寺,峭岩间刻石佛三尊,上悬岩叠叠,下临大岩,河水涛声如雷,路向半岩独道过去,犹要攀岩把树,极其险然。 曾于某代,上河涨水,冲一观音神像至此,浮入岩畔,自后发现,乃修庙其端,故名。 今庙废矣,而神像犹在岩上。 ”飞来神钟忠州汝溪江溪场潼渊滩有寺,名潼渊寺,传说寺有飞来神钟一口,能生红毛,叹以为奇。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载:“潼渊寺,传说原有小庙一座,僧人夜梦明日晨有大钟一口至此,请早开门。 及次晨,飞来一钟,僧开山门不及,一触而退落滩内,故名潼渊寺,其滩曰潼渊滩。 现或发现其钟已生红毛矣。 清嘉庆十年铸大钟一口,报钟一口,磬二。 ”寺产名毯忠州清和乡金刚山广积寺,明弘治年间,由蒋氏始祖迁入忠州时捐赠修建,寺僧能织毯,技艺高超,一时远销千里之外,名重一方,寺院得利润置田五百石,为忠州第二大寺(开禧寺最大,雕刻最为精美)。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载:“广积寺,由蒋氏迁忠始祖蒋德新施舍祇园,广积功德,故名广积寺。 寺僧等数十人以织毯致富,其宗派有铁壁、破山之分。 ”忠州特产木莲香 山居士白居易作忠州刺史时,曾在州治西十里见木莲数棵,当时颇为罕见。 据民国《忠县志》卷三载:“木莲洞,洞在治西十里,昔白居易于此得木莲数本,故名。 按:莲曰木本,世所罕见。 当时独产于吾忠,事属奇特,今遍觅不得其种,洞亦不识何在。 旧志载道旁有石刻,今已不见。 惟居易有《木莲图诗》。 ”按《酉阳杂俎》載,忠州溪及涧临卭白鶴山寺俱有之。 白居易有云:“木莲树生巴峽山谷間,巴民亦呼黃心树。 大者高五尺,经冬不凋,身如青阳有白文,叶如桂,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膩皆同,独房蘂有异。 四月初始开,自开迨谢,仅二十日。 卭僧云:花拆时有声如破竹。 ”其诗云:“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拋芍药挂高枝;云埋水隔无人见,惟有南宾太守知。 ”开禧寺称蜀中第一忠州汝溪乡高峰山上,有禅院名开禧寺,始建于明代正德二年。 清康熙年间,高僧铁壁、三山、别庵先后持锡于此。 寺极庄严,受皇朝封赐,曾有数百间石木结构古建筑,称巴蜀第一寺。 据民国《忠县志》卷三载:“寺前建造三塔,即以上三僧归骨之所,旁置塔院,院内供奉三僧铜像,四时香火不绝。 相传其地为四龙拱向,事闻于朝,清圣祖敕赐‘妙光\’二字匾额,悬诸殿上,所以矜铁壁之妙相光明,而寂照靡遗也。 并御赐礼祖牌四具,现仍陈列塔院中。 光绪间,其寺三毁于火。 经住持通江重新构建,壮丽逾昔。 期间石栋错落,数以百计,工程之巨,为川中寺宇所罕匹。 ”恶女变猪此为因果报应之说,然世不多见。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云:“崇祯七年,桐树结实如刀状。 十二年三月十四日,张某屠豕,蹄上有‘恶妇再世\’四字。 ”虽不知是何道理,存之以示人也。 古寺枯木逢春枯木逢春,古称瑞相。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云:“道光十二年,普照场红岩寺皂荚树大可数围,中空丈余,枯死,越二年后复活,树叶仍茂。 ”左胁生子为僧佛教有释迦胁生之说,而世无所据。 今见古时忠州竟有胁生之记载,不知是何道理?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载:“明万历四十四年,陈氏妇左胁生一子,以为不祥,遂舍为僧,名慈运,有传。 ”考此慈运禅师为铁壁慧机大师嗣法弟子,为忠州一代高僧。 吹万大师神行术吹万广真大师,为聚云法派之开创者,为忠州历史上最有影响之大德。 吹万著作等身,现在佛教所习《佛教三字经》为其著述。 然据忠州古藉所载,吹万神通广大,能夜行八千里。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所载:“忠州高僧吹万老人,道行甚高,常飞锡于大江南北,与州人进士田一甲交谊弥深。 明万历时,田入部,官河南道监察御史。 除夕枯坐无聊,忽老人掩入,约归家度岁。 田笑曰:‘路隔八千余里,岂片刻所能到耶? ’老人曰:‘此易易耳。 \’令田闭目,而以肘挟之。 无何,直冲霄汉,御风而行。 移时,田启眸下视,城上奎阁,红灯悬绕,始悉故乡已至。 及履地地家,家人异之,以为甫得家书,归期原订明春二月,何今遽归来。 田缅述颠末,家人闻之,莫不服老人之神也。 ”长髯韦陀佛老叟韦陀天将是三界护法神王,为一年青威武像,而忠州聚云寺韦陀却为长髯老叟;佛像有三十二像八十种好,清静庄严为上,皆是精健之像,而忠州聚云寺佛像却为老人像,为中国佛寺所独有。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载:“田一甲(忠州进士)致仕归,与吹万老人盘桓于北门外聚云寺,礼忏谈经,朝夕不辍。 时县人集资改塑寺内佛与韦陀像不成,老人笑曰:‘昉老僧与田君之貌,塑之何如? ’塑工颔之,果一抹而成。 考各寺佛像无须,独此像有之;韦陀本少年,独此像是一长髯叟,盖两像酷肖老人与田君也。 迄今犹可指正。 ”聚云老人圆寂而双开竹死物与人非,皆运化之极致。 忠州聚云寺吹万广真大师,为一代豪杰,生而为世间模范,逝时其院有双开竹自然槁死,竹与老人俱生,亦为一奇也。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载:“明季,吾忠北门外聚云寺侧,有双开竹一簇,与震旦所产无异。 迨寺僧吹万老人之寂后,则槁死无存。 当年特产是竹,得毋诞生吹万老人之兆欤。 ”熊月岩异梦得法明季工部主事、江西丰城熊汝学,字月岩,因梦得入川拜见聚云法系铁壁慧机大师而得法,叹为希有。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载:“明崇祯六年,工部主事、江西丰城熊汝学,字月岩,奉旨督荆南税,出京时梦一僧捧大慧语录相赠,继而登山,见趺坐定僧,头上出五色彩云。 致敬已,入大殿礼地藏菩萨时,供灯朗耀,壁间持有蒲团,觉而异之。 因关扬州有行僧通宿命,公往问曰:‘某久慕禅宗,末审契合何处? ’僧云:‘此去西蜀,有人候汝。 ’公入川,至忠州云根驿,一闻聚云吹万大师,特登山礼塔;次到平都地藏寺遇铁壁大师,乃蒙印可,从派以灯,俗名之‘附行脚蒲团一员\’。 故感今思昔,恍与梦会,岂壁岩果有夙缘欤? ”铁壁大师灵应护寺铁壁大师为聚云系第二代传人,吹万广真大师之徒。 据传大师圆寂后,灵验非常,有保寺之功。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载:“郡城东门外振宗禅寺(即巴台寺,为清帝赐名)祖师铁壁,道行高深,清康熙末火化,寺僧为建一殿,奉祀不衰。 民十八年,匪军盘踞寺内,每晨集铁壁殿上演习神拳。 一晨,匪众启殿门,瞥见一老僧,趺坐香案上,合掌闭目,朗诵佛经,态度庄严,莫敢侵犯,群惧而却走。 移时返探,则渺不复见,因报请其匪目,移驻他庙。 又寺内设有佛会,会长锡兰,夜分闻剥啄声,启户侦之,见一长袍老僧,鹄立阶前,偈声琅琅。 锡兰急合掌顶礼,须臾形声俱渺。 据寺僧谈老僧状貌衣冠,酷肖铁壁老僧。 其铁壁之现身欤。 ”寺僧养虎自害佛戒以许弟子于寺中畜养宠物,以荒道业故。 而忠州有僧养宠物,却养猛虎于寺,竟致虎食主人的下场。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载:“清光绪初年,王场某寺,僧豢养一乳虎,行止与俱,初不觉其噬人也。 及体大如犬,仍爱若掌珠。 邻人劝弃之,弗听。 一日,与邻人作叶子戏,忽闻案下有咆哮声,俯视之,见其虎露牙张爪,状如噬人,邻人等仓皇避入室内。 移时,闻虎声昂昂,达于寺外。 启户视之,则僧首已失所在矣。 噫! 虎之反噬,可不惧哉。 ”群蛇朝会蛇类,古时与龟、鹿、鹤等一并称为灵物,有蛇大成蛟,蛟大成龙之谓。 故对蛇的崇拜与对龙的崇拜有所关联。 今日听说有群蛙集会者,亦有群蛇集会者,而忠州集蛇朝会,古有记焉。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载:“一日,邻人过寺前,见大小蛇数万,萃一大田中,骇极。 陇畔一小沙弥,摇手示勿声张。 令人颔之,乃疾趋而过。 沙弥告之曰:‘先师曾道此为蛇会,数十年不一见,见之必祥。 见时如出声,或击之以石子,则蛇必群起而逐杀之。 ’邻人闻之悚然。 ”怨鬼索命忠州志书所载怨鬼索命之事甚多,如清光绪十二年知州田子石,即死于怨鬼。 所载不一,今仅录关志灵索命之事。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云:“郡人关志灵,豪爽好义,以义兵从征大小金川,有功授参将,加三品街。 同治元年,回籍办团防匪。 与吏目徐子和有隙,徐诬控灵谋反,州牧捕杀之。 临刑时谓徐曰:‘余于鬼门关待汝。 \’徐果于是夜患风魔死。 灵之首级悬老关庙前榕树上,其婢连夜行窃,三次皆以不能升木而返。 第四夜,抱树而哭,忽绳断头落,婢遂携归以葬。 ”赵璧城遇狐仙狐仙精怪之事,传之于乡野,多认为是无稽之谈。 忠州历史上发生过多起狐仙与人的爱情故事,如光绪末年孔庙一秀才遇狐仙事,又司祝张天顺与弟张天德见狐仙吐纳修练事等,而赵璧城遇狐仙,尤为精彩,可博一笑也。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云:“清诸生赵璧城,家窶贫,世居城西鸣玉桥畔。 平生不事生产,亦未尝一试秋闺。 年迈五十,乃欲赴乡试而苦无资斧,谋益友陈子昭。 子昭以其晚年不宜问名,弗许。 赵固哀之,且言其必操左卷。 陈问其故,曰:‘余弱冠时有女狐,昼去宵来,缱绻备至,且盟白首,常为余点窜窗课。 窘时亦微有将助,凡出处休咎,就而决之,无不应验。 屡科乡试,女皆以不售见阻,独今年谓试则中,不中则死,与其生而吃苦,不若作孤注一掷,余深然其言,故谋及于君耳。 ’陈因赠白金二锭,赵晋省,果死闱中,同考乡人扶柩归葬。 其从弟良臣,堂言其从兄‘鰥居终老,学无业师’,又言‘幼时常见一黑狐,缘屋后穿岩而过,其幻人形仅一二见耳’。 足证璧城遇狐甚确。 ”王复阶死后还阳古代志怪类书多有死云还阳,诉说死后情景,以教育世人因果报应之事。 在忠州有光绪年间的王复阶,就经历了别死后还阳的事。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载:“清光绪时,群队王复阶病笃,见二隶持签至榻前,促其入城候案。 从之,抵城隍庙,仿佛一大衙署,规模与世同。 顷之,一宰官出坐堂上,点王名,王跻堂长跪。 宰注视良久,怒目胃隶曰:‘此乃明年新贵人,谁遣误拘,可速送还。 ’隶頷之,导之出署门。 见同里某荷枷鹄立,相晤流涕;至养老院谒其已亡父母,谈家事甚悉;出见剑树刀山,毛发竖立。 盘桓三日,始随隶返家。 家人正环柩衷啼,将敛矣,忽见王尸颤动,群惊而走。 王曰:‘我已还阳,幸勿疑惧。 ’家人喜而问之,王缅述游冥始末綦详,且冥间示谕、楹联等文,尚能强记。 次年,王果入郡庠,人皆以其言不谬。 ”掘穴见金鲫古时凡置阴阳二宅,皆尊风水之术。 风水之于国人,须臾不可离也。 余判信仰之分类,将风水术载入文化信仰类,即喻其以人文教化之功,而非专注于迷信也。 掘穴见有活物,多年来时有所闻,家乡也多传其事,但未曾亲见。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载:“郡人熊梦彩,葬其父仰渠于水磨溪。 掘之其穴如盂,中有金鲫二,当掩埋之,其名其堂曰‘瑞璘’。 ”周某丰都遇鬼遇鬼之事,代有发生,而周某所遇,为其舅江晓岚新死,正赴丰都,以为奇也。 余也曾经历过此事,遇见逝去前父亲于路途。 回顾此事,颇为神伤。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载:“县人江晓岚外甥周某,由渝返忠,道经丰都,舍舟登岸,遇晓岚乘黄包车过。 惊而问舅氏:‘何日至此,下榻何处? ’晓岚答:‘寓延生堂,甫三日。 ’移时,走访不遇。 及抵家询之,晓岚死三日矣。 相传丰都为冥府,于此足信。 ”延生堂,即余所住持之寺院也。 唐钟飞坠钟溪石柱唐代有钟,为唐天册元年时物,据传飞坠入东溪大江,江因名钟溪。 后钟为大西军所毁。 据民国《忠县志》卷二十二载:“石柱方斗山方广寺,有铜钟二,为寺僧所秽,遂飞去。 一坠于东溪大江中,故名钟溪;一止于治城鼓楼上,质精声洪,上铸‘唐天册元年制\’等字。 相传为献贼所捽,确否待考。 ” 发布时间:2025-06-18 12:31:1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