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 内容: 品读一音禅师的书法作品,恍若“满船空载月明归”。 其超脱的境界,如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其中妙处,“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如印度大哲泰戈尔所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近年,禅师以画闻名,画展在北京、杭州等地举办多次。 他的书法,同样蔚然大观,苏州之展,为其首秀。 禅师光风霁月,胸襟开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我把他为人为艺的行迹,略作勾勒,方便善友们多些了解。 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禅师生于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自幼在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中长大,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及长,醉心艺术,师从多位名家,矻矻以求;间又走访名山,结交羽士,时解衣磅礴,时月下徘徊,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成年,娶妻生子,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修身齐家。 之后,负笈京华,在北京的文化制高点——琉璃厂,以书画印,站稳脚跟。 众人赞叹其成就时,他却万缘放下,“热闹场中,人向前,我向后”,投身九华,于佛门披剃为僧,法名演音,号一音。 民国翩翩佳公子李叔同,诗书画印、多才多艺,他剃度出家时,法名演音,号弘一,时亦别署一音。 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前有弘一,今有一音,同为演音,是一是二? 此中因缘,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禅师生有夙慧,出家前,以篆刻名世,诗书画乐(笛箫),触类旁通。 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出家后,他潜心佛法,每日晨钟暮鼓,熏修早晚课诵;后隐迹皖南,发愿闭关阅藏,畅游法海;经禅之暇,不舍笔墨,以艺弘道。 一音禅师的书法,既是书家留在纸上的墨迹,又是禅者修行参悟的心迹。 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说到书法,我个人认为,书法有四重境界。 第一是书写。 拿笔写字,人人可为,记事抒情,信手随心。 只要自己能看得清,不在乎字形的美丑、笔划的欹正。 第二是书法。 横竖撇捺,各有规范;真草隶篆,素有章法。 但若只知沿袭,则千人一面,落入窠臼;设若不依法度,又无法无天,容易沦为“野狐禅”。 第三是书艺。 墨海涵泳,至“无一笔无出处,无一笔似前人”、又“从心所欲不逾矩”时,方形成自家面目。 观其点划,即辨家风。 古今大家,莫不如是。 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第四是书道。 佛说“法无定法”,以笔墨纸砚为修心的方便法门,同样可以契入菩萨“六度”:如人磨墨,为道日损,是为般若;守意如砚,动静等观,是为禅定;调锋运笔,随处作主,是为精进;知白守黑,绵柔如纸,是为忍辱;心如水盂,浓淡自适,是为持戒;一纸法喜,无量善缘,是为布施。 能如是者,“即心是佛,得大自在”,远如唐代“草圣”怀素,近如民国弘一法师。 若问:一音禅师的书法,在第四重否? 我不敢置喙。 且借书展中的一则《华严经》集联作答:“其心无所著,诸佛常现前。 ”(文/马明博)品读一音禅师的书法作品,恍若“满船空载月明归”。 其超脱的境界,如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其中妙处,“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又如印度大哲泰戈尔所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近年,禅师以画闻名,画展在北京、杭州等地举办多次。 他的书法,同样蔚然大观,苏州之展,为其首秀。 禅师光风霁月,胸襟开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我把他为人为艺的行迹,略作勾勒,方便善友们多些了解。 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禅师生于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自幼在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中长大,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及长,醉心艺术,师从多位名家,矻矻以求;间又走访名山,结交羽士,时解衣磅礴,时月下徘徊,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成年,娶妻生子,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修身齐家。 之后,负笈京华,在北京的文化制高点——琉璃厂,以书画印,站稳脚跟。 众人赞叹其成就时,他却万缘放下,“热闹场中,人向前,我向后”,投身九华,于佛门披剃为僧,法名演音,号一音。 民国翩翩佳公子李叔同,诗书画印、多才多艺,他剃度出家时,法名演音,号弘一,时亦别署一音。 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前有弘一,今有一音,同为演音,是一是二? 此中因缘,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禅师生有夙慧,出家前,以篆刻名世,诗书画乐(笛箫),触类旁通。 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出家后,他潜心佛法,每日晨钟暮鼓,熏修早晚课诵;后隐迹皖南,发愿闭关阅藏,畅游法海;经禅之暇,不舍笔墨,以艺弘道。 一音禅师的书法,既是书家留在纸上的墨迹,又是禅者修行参悟的心迹。 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说到书法,我个人认为,书法有四重境界。 第一是书写。 拿笔写字,人人可为,记事抒情,信手随心。 只要自己能看得清,不在乎字形的美丑、笔划的欹正。 第二是书法。 横竖撇捺,各有规范;真草隶篆,素有章法。 但若只知沿袭,则千人一面,落入窠臼;设若不依法度,又无法无天,容易沦为“野狐禅”。 第三是书艺。 墨海涵泳,至“无一笔无出处,无一笔似前人”、又“从心所欲不逾矩”时,方形成自家面目。 观其点划,即辨家风。 古今大家,莫不如是。 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一纸法喜,无量善缘——品读一音禅师书法第四是书道。 佛说“法无定法”,以笔墨纸砚为修心的方便法门,同样可以契入菩萨“六度”:如人磨墨,为道日损,是为般若;守意如砚,动静等观,是为禅定;调锋运笔,随处作主,是为精进;知白守黑,绵柔如纸,是为忍辱;心如水盂,浓淡自适,是为持戒;一纸法喜,无量善缘,是为布施。 能如是者,“即心是佛,得大自在”,远如唐代“草圣”怀素,近如民国弘一法师。 若问:一音禅师的书法,在第四重否? 我不敢置喙。 且借书展中的一则《华严经》集联作答:“其心无所著,诸佛常现前。 ”(文/马明博) 发布时间:2025-06-17 15:06:0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