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 内容: 原文: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 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袁了凡说了,为什么我要学医,并问老先生,您是哪里人?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 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老先生说,他姓孔,云南人。 邵子:邵雍,北宋五子之一。 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 邵雍,易经推理、梅花易术;皇极数:不光是算人的命,整个宇宙的命他都算;可以认为他是算命的鼻祖、老祖宗,算的很准。 数该传汝:我们有这个缘。 原文:余引之归,告母。 母曰:“善待之。 ” 这个也很重要,袁了凡把孔先生带到家了。 袁了凡没有跟他见完之后就走了;你跟我说完我能考上,我知道了,就回去了,那就是不信。 袁了凡肯定是想去确认一下,您说的是真的吗? 说明他想考,他想读书。 关键他妈妈也很厉害。 母曰:“善待之”:如果你碰到一个良知不光明的妈妈呢,她会说,骗人的,你看这老头混饭的,就是来骗钱的。 人家善待之,肯定是好吃、好喝、好住、好款待。 他家里条件是可以的,要不行的话,招待不了啊;加一个碗,加一双筷子,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负担,但他家可以。 原文:试其数,纤悉皆验。 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 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 ”余遂礼郁为师。 试其数,纤悉皆验:同样要做一件事情,你灵不灵,我得试试,怎么试? 算以前发生的事,你说一说;结果一说,全部说对。 我们有算过命的吗? 你信算命的告诉你的吗? 有经常算的吗? 说自己命是如何。 一般算命,他灵不灵,先让他算算你以前,因为以后不知道啊,以后谁知道他是不是信口胡诌,但以前已经发生了。 他说你在20岁的时候,曾经出门被车给撞了一下,左腿可能有一点点骨折。 你一听,哇,他怎么知道,你马上说这个灵。 袁了凡就先试他以前,结果一看,全部都准。 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全部都准了,他就开始要读书了,让他表兄来帮他。 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郁海谷,私塾先生,私塾里的老师。 开馆:私塾。 袁了凡开始上私塾了。 鲁迅写的三味书屋,我们去绍兴会参观,三味书屋就是私塾。 一般是在有钱人的家里开的学堂,是在自己家里请教书先生;不是官学,不是我们现在上的小学、中学。 袁了凡就去读书了。 原文: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 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这个算命算的准吧。 孔先生为袁了凡算县考童生。 县太爷举办的考试,考中的叫童生。 他不但说袁了凡能考中,更关键的是连名次都告诉你,你是县考14名。 果然一考14名。 府考是县考通过了再到市里去考,市里考71名,袁了凡还能考中。 他具备童生的资格了,县考和府考两个童生都符合了,你就可以考秀才,就是提学考,也叫院士。 这个考中就是秀才,就有了初步的功名。 我们一般都说秀才、举人、进士,其实前面还有童生,举人之后还有贡士,贡士之后才是进士,但一般分为三大类:秀才、举人、进士。 袁了凡一年就考中秀才了。 孔乙己一辈子没考中。 范进从中秀才到中举人都已经是50多岁了。 而袁了凡16岁遇到孔先生,17岁中秀才。 这就是你命里有啊。 袁了凡是学习很好吗? 他就学一年。 他比别人聪明吗? 他学习很努力吗? 比如说孔乙己,《四书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就那么多,翻也翻烂了,读几十年也考不过你一个读一年的。 所以后面他会讲:中不中全要命。 今天,如果有学生要考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是否考中不是取决于你的学习有多好,中不中全要命。 中不中,首先是你祖上有没有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周易》你一个人积德,不是说光影响你自己,还会影响你的子子孙孙。 多余的你用不完的,给谁? 给子孙。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如果你祖上无德,你这一辈子可能也会受很大影响。 恶,不好的东西,你也遭受不完。 你说我这辈子已经够苦了,对不起,这个苦你还没承受完,给谁? 给你的子子孙孙。 其次,你自己改命。 你懂了之后,我祖上怎么样我不管了,我从我自己改起。 如果你是做父母的,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功名,你别老盯着他学习,你先盯着你的德,你有没有德。 所以,袁了凡一年考中。 原文: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 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袁了凡说了,为什么我要学医,并问老先生,您是哪里人?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 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老先生说,他姓孔,云南人。 邵子:邵雍,北宋五子之一。 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 邵雍,易经推理、梅花易术;皇极数:不光是算人的命,整个宇宙的命他都算;可以认为他是算命的鼻祖、老祖宗,算的很准。 数该传汝:我们有这个缘。 原文:余引之归,告母。 母曰:“善待之。 ” 这个也很重要,袁了凡把孔先生带到家了。 袁了凡没有跟他见完之后就走了;你跟我说完我能考上,我知道了,就回去了,那就是不信。 袁了凡肯定是想去确认一下,您说的是真的吗? 说明他想考,他想读书。 关键他妈妈也很厉害。 母曰:“善待之”:如果你碰到一个良知不光明的妈妈呢,她会说,骗人的,你看这老头混饭的,就是来骗钱的。 人家善待之,肯定是好吃、好喝、好住、好款待。 他家里条件是可以的,要不行的话,招待不了啊;加一个碗,加一双筷子,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负担,但他家可以。 原文:试其数,纤悉皆验。 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 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 ”余遂礼郁为师。 试其数,纤悉皆验:同样要做一件事情,你灵不灵,我得试试,怎么试? 算以前发生的事,你说一说;结果一说,全部说对。 我们有算过命的吗? 你信算命的告诉你的吗? 有经常算的吗? 说自己命是如何。 一般算命,他灵不灵,先让他算算你以前,因为以后不知道啊,以后谁知道他是不是信口胡诌,但以前已经发生了。 他说你在20岁的时候,曾经出门被车给撞了一下,左腿可能有一点点骨折。 你一听,哇,他怎么知道,你马上说这个灵。 袁了凡就先试他以前,结果一看,全部都准。 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全部都准了,他就开始要读书了,让他表兄来帮他。 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郁海谷,私塾先生,私塾里的老师。 开馆:私塾。 袁了凡开始上私塾了。 鲁迅写的三味书屋,我们去绍兴会参观,三味书屋就是私塾。 一般是在有钱人的家里开的学堂,是在自己家里请教书先生;不是官学,不是我们现在上的小学、中学。 袁了凡就去读书了。 原文: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 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这个算命算的准吧。 孔先生为袁了凡算县考童生。 县太爷举办的考试,考中的叫童生。 他不但说袁了凡能考中,更关键的是连名次都告诉你,你是县考14名。 果然一考14名。 府考是县考通过了再到市里去考,市里考71名,袁了凡还能考中。 他具备童生的资格了,县考和府考两个童生都符合了,你就可以考秀才,就是提学考,也叫院士。 这个考中就是秀才,就有了初步的功名。 我们一般都说秀才、举人、进士,其实前面还有童生,举人之后还有贡士,贡士之后才是进士,但一般分为三大类:秀才、举人、进士。 袁了凡一年就考中秀才了。 孔乙己一辈子没考中。 范进从中秀才到中举人都已经是50多岁了。 而袁了凡16岁遇到孔先生,17岁中秀才。 这就是你命里有啊。 袁了凡是学习很好吗? 他就学一年。 他比别人聪明吗? 他学习很努力吗? 比如说孔乙己,《四书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就那么多,翻也翻烂了,读几十年也考不过你一个读一年的。 所以后面他会讲:中不中全要命。 今天,如果有学生要考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是否考中不是取决于你的学习有多好,中不中全要命。 中不中,首先是你祖上有没有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周易》你一个人积德,不是说光影响你自己,还会影响你的子子孙孙。 多余的你用不完的,给谁? 给子孙。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如果你祖上无德,你这一辈子可能也会受很大影响。 恶,不好的东西,你也遭受不完。 你说我这辈子已经够苦了,对不起,这个苦你还没承受完,给谁? 给你的子子孙孙。 其次,你自己改命。 你懂了之后,我祖上怎么样我不管了,我从我自己改起。 如果你是做父母的,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功名,你别老盯着他学习,你先盯着你的德,你有没有德。 所以,袁了凡一年考中。 发布时间:2025-06-16 14:56:0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