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六) 内容: 原文: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 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 ”遂依县申文准贡。 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丁卯年,即公元1567年。 这一年袁了凡34岁,做秀才17年,食廪米十几年了。 这中间我们也不能说他一定没试过考举人,岁考、科考,通过科考你就可以拿到考举人的名额。 17年当中,袁了凡至少有五、六次科考的机会,相信他也每次都参加,但每次应该都是考不过。 但是袁了凡也不差,每年都能食廪米,直到34岁最终补贡可以到国子监了。 袁了凡已经从一个17岁的青年长成一个34岁的青壮年了。 殷秋溟就把他给呈文申报了。 五策,五篇奏议,考秀才、考举人要写的文章,古代的考试,明朝八股文的文体。 使博洽淹贯之儒,袁了凡博学多才、学识渊博,不能让他老于窗下呀,都已经34岁了。 袁了凡阳寿53岁,再过19年就要去世了,人生已经走了一大半。 遂依县申文准贡,这个时候呈文申报,你可以出贡了。 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这一下孔先生又很准,必须把米吃够,少吃一口都不行,吃够你就出贡了。 还是命啊。 如果你不信命,那也没办法;如果你信命,你就知道我怎么改命了。 这样一弄,袁了凡对命就更信了。 原文: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所以袁了凡更加相信,进退有命。 我能不能出贡,命里注定了;我能不能考中举人,命里注定了;我能不能考中进士,命里注定了。 他用17年来验证,孔先生没有一次是错的,所以他信了。 换句话说,我们大家,你命里有多少财,命里注定了。 你说我想一年赚1000万,你命里一年就10万块钱,你11万都赚不到;你说我想考985,你命里就是名落孙山,你连最基本的最末流的大学你都考不上;你说我想要孩子,你命里无子,累死你,你也要不了孩子;你说我想找个灵魂伴侣,找个很对脾气的,你没有这个福报,你碰到的全是冤亲债主……。 这全是命啊。 袁了凡就相信了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时间到他就会有。 我想20岁出贡,你出不去,你必须34岁;我想30岁发财,你必须50岁,命里如果是这样,你又不能改命,如果你50岁能发财,你必须到50岁。 澹然无求矣,袁了凡就无所谓了,心静下来了,不再有妄念,不再妄求了,不再想着我要考举人、考进士。 原文: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燕都,北京。 贡入燕都,到北京国子监去读书了,这个时候就是监生。 在北京待了一年,终日静坐。 你看啊,袁了凡后面为什么会碰到云谷禅师? 这一年的静坐,他在改命了,他自己无意识的在改命了。 孔先生给他算的命从这儿开始不准了,为什么? 因为袁了凡无欲无求了,他这个时候已经无所求了。 我们如果都妄想、执着,你就不能证得你的如来智慧德相。 当你无所求的时候,袁了凡没妄想执着了;我啥都不要了,我也不要孩子了,我也不要举人了……什么什么我都不要了,我就这样了;我也不会好,我也不会坏,就这样了。 他已经很知道我哪一年我要去哪儿,他也不担心了、没恐惧了。 他不会担心我在这不学习,我是不是会再被国子监给开除,或者他算我要到四川做个县令,我现在不好好表现,是不是那个县令也做不好、做不了,他不担心了,他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出自于《心经》)。 他知道肯定会发生,我怎么都是监生,我只是考不上举人;我做完监生之后,还会去四川当个县令。 这个时候他的心静了,这一年的静心有了后面的改命。 这也是福德呀! 如果没有这个福德,他会怎么办? 比如说纵情于声色犬马,反正这样了,每日买酒,把酒言欢;如果再有点钱,古人各种的青楼都可以去、杜牧的诗“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写的那么多诗,都是跟歌妓对诗,当然,人家留了好多佳作。 所以如果袁了凡是这么个人,他的命也会不准,他会变得更坏,他可能会被开除,可能县令当不了了。 袁了凡没有变成坑蒙拐骗、游手好闲,而是他开始终日静坐,跟云谷禅师差不多,禅定了。 往期回顾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五)原文: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 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 ”遂依县申文准贡。 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丁卯年,即公元1567年。 这一年袁了凡34岁,做秀才17年,食廪米十几年了。 这中间我们也不能说他一定没试过考举人,岁考、科考,通过科考你就可以拿到考举人的名额。 17年当中,袁了凡至少有五、六次科考的机会,相信他也每次都参加,但每次应该都是考不过。 但是袁了凡也不差,每年都能食廪米,直到34岁最终补贡可以到国子监了。 袁了凡已经从一个17岁的青年长成一个34岁的青壮年了。 殷秋溟就把他给呈文申报了。 五策,五篇奏议,考秀才、考举人要写的文章,古代的考试,明朝八股文的文体。 使博洽淹贯之儒,袁了凡博学多才、学识渊博,不能让他老于窗下呀,都已经34岁了。 袁了凡阳寿53岁,再过19年就要去世了,人生已经走了一大半。 遂依县申文准贡,这个时候呈文申报,你可以出贡了。 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这一下孔先生又很准,必须把米吃够,少吃一口都不行,吃够你就出贡了。 还是命啊。 如果你不信命,那也没办法;如果你信命,你就知道我怎么改命了。 这样一弄,袁了凡对命就更信了。 原文: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所以袁了凡更加相信,进退有命。 我能不能出贡,命里注定了;我能不能考中举人,命里注定了;我能不能考中进士,命里注定了。 他用17年来验证,孔先生没有一次是错的,所以他信了。 换句话说,我们大家,你命里有多少财,命里注定了。 你说我想一年赚1000万,你命里一年就10万块钱,你11万都赚不到;你说我想考985,你命里就是名落孙山,你连最基本的最末流的大学你都考不上;你说我想要孩子,你命里无子,累死你,你也要不了孩子;你说我想找个灵魂伴侣,找个很对脾气的,你没有这个福报,你碰到的全是冤亲债主……。 这全是命啊。 袁了凡就相信了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时间到他就会有。 我想20岁出贡,你出不去,你必须34岁;我想30岁发财,你必须50岁,命里如果是这样,你又不能改命,如果你50岁能发财,你必须到50岁。 澹然无求矣,袁了凡就无所谓了,心静下来了,不再有妄念,不再妄求了,不再想着我要考举人、考进士。 原文: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燕都,北京。 贡入燕都,到北京国子监去读书了,这个时候就是监生。 在北京待了一年,终日静坐。 你看啊,袁了凡后面为什么会碰到云谷禅师? 这一年的静坐,他在改命了,他自己无意识的在改命了。 孔先生给他算的命从这儿开始不准了,为什么? 因为袁了凡无欲无求了,他这个时候已经无所求了。 我们如果都妄想、执着,你就不能证得你的如来智慧德相。 当你无所求的时候,袁了凡没妄想执着了;我啥都不要了,我也不要孩子了,我也不要举人了……什么什么我都不要了,我就这样了;我也不会好,我也不会坏,就这样了。 他已经很知道我哪一年我要去哪儿,他也不担心了、没恐惧了。 他不会担心我在这不学习,我是不是会再被国子监给开除,或者他算我要到四川做个县令,我现在不好好表现,是不是那个县令也做不好、做不了,他不担心了,他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出自于《心经》)。 他知道肯定会发生,我怎么都是监生,我只是考不上举人;我做完监生之后,还会去四川当个县令。 这个时候他的心静了,这一年的静心有了后面的改命。 这也是福德呀! 如果没有这个福德,他会怎么办? 比如说纵情于声色犬马,反正这样了,每日买酒,把酒言欢;如果再有点钱,古人各种的青楼都可以去、杜牧的诗“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写的那么多诗,都是跟歌妓对诗,当然,人家留了好多佳作。 所以如果袁了凡是这么个人,他的命也会不准,他会变得更坏,他可能会被开除,可能县令当不了了。 袁了凡没有变成坑蒙拐骗、游手好闲,而是他开始终日静坐,跟云谷禅师差不多,禅定了。 往期回顾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一)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五) 发布时间:2025-06-16 14:48: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