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举心动念,无非是罪 内容: 利益存亡品第七◎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利益,利益什么呢? 利益存,利益亡。 存就是在生的人,亡就是已死的人,这一品是对于在生的人也有利益,对于死亡的人也有利益,怎么样对在生的人也有利益呢? 在这部经文里面就说明白了。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 我观是阎浮众生。 举心动念。 无非是罪。 脱获善利。 多退初心。 若遇恶缘。 念念增益。 是等辈人。 如履泥涂。 负于重石。 渐困渐重。 足步深邃。 若得遇知识。 替与减负。 或全与负。 是知识有大力故。 复相扶助。 劝令牢脚。 若达平地。 须省恶路。 无再经历。】“尔时”:在说第七品利益存亡品的时候。 “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地藏王菩萨这位大菩萨对佛就说了。 “世尊”! “我观是阎浮众生”:我观察南阎浮提所有的众生,“举心动念”:举是举起来,举起来这个心,摇动他的念头,也就是你心里所起的念头,所打的妄想。 “无非是罪”:阎浮众生举心就想什么呢? 就想邪念,想淫欲念,想种种的贪念,一动念就是自私,就是妒嫉,就是障碍。 人家比我好的,就生一种妒嫉心;不如我呢? 又生一种看不起的心,以为人不如自己,是很愚痴的,所以看不起别人。 但对比你聪明的人,又生一种嫉妒心,你说这怎么办? 对愚痴的,你也不提拔他;对于有智慧的,却嫉妒他。 我们对于愚痴的,应该教化他,令他有智慧,令他生聪明,这样才对。 但人却不肯这样做,所以这举心动念,无非是罪,都是造罪业,没有发菩萨心肠。 菩萨心肠是谁若比我好,我越高兴,我越要尊重恭敬这个人,不能嫉妒这个人。 若谁比我不好,那我越要想法子让他和我一样,这才是菩萨的发心。 可是,我们众生没有发菩萨心,所以都是罪。 “脱获善利”:脱获,就把所有善的利益都丢掉,或者你做了一点善事,想要种善根,但是不久远;或者学佛法学了一年,不学了;或者学了两年,不学了;或者遇到一个什么境界,退道心了。 所以说“多退初心”:最初发心要学佛法,或者最初发心想要出家。 但出家一年、两年、三年,唉! 出家也没什么,修道修了三年还没开悟,也没有证果,大概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就退心还俗,不出家了,这是出家方面。 而在家学佛法的人呢? 学了一年,佛在眼前,离我很近;学到两年,佛就远了,离我有十万八千里;学到三年呢? ,佛到西天,到天边去了,这就是多退初心。 所谓“学道不负初心,成佛有余”,你修行,若是最初想要学佛法的这个念头,或者要出家的那个念头,能不把它失掉了,那早就成佛了。 我们出家人,要自己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出家? 出家人要和在家人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呢? 例如:在家人一天到晚好讲话,出家人就应该少讲话。 用得着的,可以讲有用的话;没有用的话,不要讲那么多话。 所谓“口开神气散”,你这口一开呀,神气就散了;“舌动是非生”,话讲多了,就有是非,不是“是”,就是“非”。 一有是非,就与道不相应;神气散了,与道也不相应。 我们修道的人要常常自己管自己,不要管旁人,要把自己管得好好的,这叫不退初心。 若多退初心,那即使当初发很坚固的誓愿,但时间一久了,就忘了,这就是多退初心。 “若遇恶缘”:要是遇到恶的因缘,你说怎么样呢? 他可不退了,就念念增长,一念一念往上增加,增加这个恶缘。 我遇到很多人修道修得很诚心,以后遇到魔境,就随着魔转了,这就是恶缘。 总而言之,对修道不相应,使得你不能修道,这都叫恶缘。 “念念增益”:增益也就是增长,增长也就是增益,增益就是一天比一天多。 我们修道要聚菩提心,聚集菩提心,一天比一天多一点,这就叫增益;你一天比一天少,这就叫失去了,丧失了。 但我们对菩提心,往往不是一天比一天增加;而遇到恶缘了,就一天比一天增长。 “是等辈人”:就是这一类人。 “如履泥涂”:这有个比喻,譬如走路,走到泥涂中了,走到泥涂中还不要紧,又“负于重石”:这个石也可以讲是石ㄉㄢˋ,在中国十斗为一石。 重石也就是身上背负着很重的东西,或者一百斤,或者两百磅,这已经很重了,而他又走在泥泞的地方,一只脚到里面去,那只脚拔出来,但这只脚又陷进去了,走也走不动,在里边非常的困难。 在这个泥泞的地方呀! 这个脚拔出,那个脚又陷进去;那个脚拔出,这个脚又陷进去,这就叫泥涂。 你没有拿重的东西,勉强还可以在这个地方走路,现在你又有重的东西。 什么是你重的东西? 就是你的恶业。 什么叫泥涂呢? 就是三恶道,三恶道就是泥涂。 “渐困渐重”:所以在这个泥涂里头,一步比一步的困难,一步比一步重量增加。 “足步深邃”:足步是一步比一步陷得深。 啊! 这你看怎么办? “若得遇知识”:要是得遇善知识。 善知识就是佛,或者菩萨,或者有大智慧的善知识。 “替与减负”:替他负担这个重担,因为他自己负担就不能走了,唯有遇到善知识,才能帮他减负,替他负担。 “或全与负”:或者完全帮他负担,或者负担一半。 “是知识有大力故”:这个善知识有大的力量,“复相扶助”:又扶助他,教他怎么样走。 “劝令牢脚”:就劝他说你小心一点,走稳当一点。 “若达平地”:要是从泥涂里,走到平地。 “须省恶路”:省就是你要知道,要觉悟,以前走的那个恶路。 “无再经历”:不要再跑到泥涂里面去,不要再走到那个险路上去了。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弟子顶礼宣公上人随喜诸位师兄闻法恭录于宣公上人讲述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发布时间:2025-06-16 10:28:44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