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他们到底是谁? 内容: 罗汉参礼上海玉佛禅寺大雄宝殿时看到海岛观音的下方还塑有十八罗汉像这十八罗汉到底有何来历? 有的寺院还专门建有罗汉堂里面供奉着五百罗汉他们又是谁?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简称在佛教中指的是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应供养的圣者罗汉依其修行程度有从初果到四果之分四果阿罗汉已断除所有烦恼不再受生死轮回在罗汉的造像上最常见的组合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十六罗汉“十六罗汉”是指追随释迦牟尼佛修学佛法并证得阿罗汉的十六位弟子。 据经典说,他们受了释迦牟尼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间,护持正法,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 如北凉道泰译《入大乘论》说:“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睺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守护佛法”。 但是,这里没有一一列出十六罗汉的名字。 到释迦牟尼佛涅槃八百年时,狮子国(即今斯里兰卡)有位高僧难提密多罗写了一部著作,内容就记载了这十六罗汉的名字和他们所住的地区。 唐代玄奘大师西行求法时,带回来的诸多经论中就有这一部,据此译出《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 从此开始,对罗汉的信仰逐渐普遍,十六罗汉的形象开始出现在佛教寺院和壁画中,唐代的王维,五代的贯休等都创作过大量相关作品。 玉佛禅寺大雄宝殿十六尊者石刻碑记根据玄奘法师所译的《法住记》,十六罗汉的尊称如下:【坐鹿罗汉宾度罗跋啰惰阇尊者】他本是婆罗门望族,也是优陀延王的重臣,毅出家修行,证阿罗汉果后骑鹿去为优陀延王说法,最终度化了国王出家。 【喜庆罗汉迦诺迦伐蹉尊者】他是亲耳听闻过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声闻弟王,也是古印度论师之一。 在演说及辩论时,他常带笑容,又因回答何为“喜庆”而在当时名闻遐迩。 【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堕阇尊者】原本个性易冲动,释迦牟尼佛特意为他开示了长生童子的故事,他觉悟后不再与人争吵,成为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 举钵向众生乞食,是藉此令众生有机会种植福德善因,并为其说法教化。 玉佛禅寺大雄宝殿(外墙)东西两侧罗汉相【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最显著的特征是他手持一座宝塔,有一种说法是,在一次法会上他听闻佛陀讲法后,发愿要用佛法度化更多众生,佛陀赐他一座宝塔随身,以示佛法庄严与重要。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他原是一位力大无比的战士,出家后,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摒弃了过去打打杀杀的习气,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净饭王的车夫饶桑之子,其母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因此取名跋陀罗。 相传,是他最早乘船到达东印度群岛传播佛法,所以被称为“过江罗汉”。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佛陀说法常用大象做譬喻,大象威力很大,耐劳又能远行。 大象的梵文名是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这位罗汉原本是位驯象师。 【笑狮罗汉伐阇罗弗多罗尊者】据说,由于他过去世从不杀生,广结善缘,故此生无病无痛,又称“金刚子”。 虽然他博学强记,能言善辩,但却很少开口。 对此,他说“话讲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 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他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被称为“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戍博迦是梵语Svaka的音译,原意是“贱民”,据说他是舍卫城的一名乞丐,有幸得遇佛陀并出家,深感佛法能导向解脱,潜心修行,曾经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但还有一种说法,他是中天竺国王之子,父亲要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弟要谋乱夺位,他却说”你来做国王,我的心中只有佛,我要出家”,并且打开自己胸膛,果然心中只有一佛。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相传他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 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将一腿架于另一腿上,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因此也被称为“探手罗汉”。 【沉思罗汉啰怙罗尊者】他的名字另一种汉译为“罗睺罗”,就是释迦牟尼佛与耶输陀罗的儿子。 他出家后经过教导和精进修行,以其极高的密行修为,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被誉为“密行第一”。 密行,是在沉思冥想中能够洞察人心,洞悉世间一切。 玉佛禅寺陈家泠佛教艺术馆中的罗汉堂【挖耳罗汉那伽犀那尊者】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闻名。 修行人除了不听各种淫邪声音外,亦不可听他人秘密。 为他画像时常采用挖耳的动作,代表耳根清净。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相传他是古印度一位捉蛇人,但捉蛇是为了避免行人被咬伤,拔去毒牙后放生于深山,因此善心善行而修证。 画像中他手中的布袋,就是捕蛇的口袋。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他既能潜心禅定,常在林中静坐修习禅定,也会虚心求教,认真思索佛法真谛,指导自己的修行。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说法时讲四句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他听后深受启发,很快证果。 因常在芭蕉下修行,又称“芭蕉罗汉”。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 过去世他也是修行人,垂垂老矣,须发连同两道白眉都脱尽,仍然证不了果。 在轮回中,再世为人,一出生就有两道长长的白眉。 被父亲送入僧团出家,终于证阿罗汉果。 【看门罗汉注荼半托迦尊者】他是半讬迦尊者的弟弟,禀性鲁钝,学过即忘,佛陀教他两句戒语,“从尘世解脱,从污浊不纯之中解脱”,并让他在为比丘们洗鞋、打扫精舍时反复念诵,以此逐渐清除业障,某日他忽然开悟证果。 出去化缘时,他常用拳头拍门的方式告知屋内人家,有一次因人家房屋腐朽而不慎打烂,佛陀赐他一根锡杖,化缘时在人家门口敲击地面即可发出声音,后来演化为佛教法器中的锡仗、禅杖。 十八罗汉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化的过程,在十六罗汉的组合广为流传了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出现了十八罗汉。 著名佛学家周叔迦居士认为,“十八罗汉传说的兴起,并没有什么经典的依据,只是由于画家们在十六罗汉之外加绘了两人而成为习惯,于是引起后人的种种推测和考定。 ”从陆续被发现的十八罗汉造像或画像来看,十八罗汉中的成员因造像所处的历史时期而略有不同。 早期被增加的两位罗汉可能是《法住记》的述说者庆友尊者和译者玄奘法师。 而到了清乾隆年间,乾隆帝与章嘉呼图克图认为增加的两位应为降龙罗汉(迦叶尊者)和伏虎罗汉(弥勒尊者)。 玉佛禅寺大雄宝殿海岛观音下方十八罗汉五百罗汉除了十六罗汉、十八罗汉,确实在全国还有一些佛教寺院中专设了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的塑像。 现存最早记载造五百罗汉像的文献,是宋·志磐所撰之《佛祖统纪》,其卷四十三云:“(宋太祖雍熙元年)敕造罗汉像五百十六身(五百罗汉加十六罗汉),奉安天台寿昌寺。 ”至于五百罗汉具体的姓名和尊号,并不直接出自佛经,目前可查到的是南宋绍兴时的《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石刻》碑,是宋人高道素所录,从第一罗汉到五百号罗汉,名号俱全,以后各寺都沿用此碑序列排坐次。 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部分不过,在佛经中确实常出现五百阿罗汉、五百比丘、五百上首这样的记载。 例如,《十诵经》记载,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百比丘追随他修学佛法,他们被称为五百罗汉。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五百阿罗汉聚集在一起诵出所传承下来的佛陀讲法内容,并集结成为佛经,这也是五百罗汉。 《法华经》里有“五百弟子授记品”,《经律异相》里也有五百只大雁因聆听佛陀讲法而得道,最终成为罗汉。 此外,还有五百强盗失去双眼,因佛陀慈悲而重获光明,最终出家修行证得罗汉等等典故。 苏州西园寺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清代时期五百罗汉造像遍布全国,乾隆皇帝为庆贺其母后六十大寿,兴建万寿山大报恩寺及五百罗汉堂,并亲撰《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推动了五百罗汉信仰的进一步发展。 不论是十六、十八还是五百罗汉他们都是修学佛法的佛弟子不同的罗汉有不同的修行诀窍和悟道因缘愿大家通过他们的故事得到启示一起发愿精进修行断烦恼、脱轮回! 罗汉参礼上海玉佛禅寺大雄宝殿时看到海岛观音的下方还塑有十八罗汉像这十八罗汉到底有何来历? 有的寺院还专门建有罗汉堂里面供奉着五百罗汉他们又是谁?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简称在佛教中指的是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应供养的圣者罗汉依其修行程度有从初果到四果之分四果阿罗汉已断除所有烦恼不再受生死轮回在罗汉的造像上最常见的组合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十六罗汉“十六罗汉”是指追随释迦牟尼佛修学佛法并证得阿罗汉的十六位弟子。 据经典说,他们受了释迦牟尼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间,护持正法,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 如北凉道泰译《入大乘论》说:“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睺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守护佛法”。 但是,这里没有一一列出十六罗汉的名字。 到释迦牟尼佛涅槃八百年时,狮子国(即今斯里兰卡)有位高僧难提密多罗写了一部著作,内容就记载了这十六罗汉的名字和他们所住的地区。 唐代玄奘大师西行求法时,带回来的诸多经论中就有这一部,据此译出《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 从此开始,对罗汉的信仰逐渐普遍,十六罗汉的形象开始出现在佛教寺院和壁画中,唐代的王维,五代的贯休等都创作过大量相关作品。 玉佛禅寺大雄宝殿十六尊者石刻碑记根据玄奘法师所译的《法住记》,十六罗汉的尊称如下:【坐鹿罗汉宾度罗跋啰惰阇尊者】他本是婆罗门望族,也是优陀延王的重臣,毅出家修行,证阿罗汉果后骑鹿去为优陀延王说法,最终度化了国王出家。 【喜庆罗汉迦诺迦伐蹉尊者】他是亲耳听闻过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声闻弟王,也是古印度论师之一。 在演说及辩论时,他常带笑容,又因回答何为“喜庆”而在当时名闻遐迩。 【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堕阇尊者】原本个性易冲动,释迦牟尼佛特意为他开示了长生童子的故事,他觉悟后不再与人争吵,成为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 举钵向众生乞食,是藉此令众生有机会种植福德善因,并为其说法教化。 玉佛禅寺大雄宝殿(外墙)东西两侧罗汉相【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最显著的特征是他手持一座宝塔,有一种说法是,在一次法会上他听闻佛陀讲法后,发愿要用佛法度化更多众生,佛陀赐他一座宝塔随身,以示佛法庄严与重要。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他原是一位力大无比的战士,出家后,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摒弃了过去打打杀杀的习气,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净饭王的车夫饶桑之子,其母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因此取名跋陀罗。 相传,是他最早乘船到达东印度群岛传播佛法,所以被称为“过江罗汉”。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佛陀说法常用大象做譬喻,大象威力很大,耐劳又能远行。 大象的梵文名是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这位罗汉原本是位驯象师。 【笑狮罗汉伐阇罗弗多罗尊者】据说,由于他过去世从不杀生,广结善缘,故此生无病无痛,又称“金刚子”。 虽然他博学强记,能言善辩,但却很少开口。 对此,他说“话讲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 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他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被称为“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戍博迦是梵语Svaka的音译,原意是“贱民”,据说他是舍卫城的一名乞丐,有幸得遇佛陀并出家,深感佛法能导向解脱,潜心修行,曾经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但还有一种说法,他是中天竺国王之子,父亲要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弟要谋乱夺位,他却说”你来做国王,我的心中只有佛,我要出家”,并且打开自己胸膛,果然心中只有一佛。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相传他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 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将一腿架于另一腿上,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因此也被称为“探手罗汉”。 【沉思罗汉啰怙罗尊者】他的名字另一种汉译为“罗睺罗”,就是释迦牟尼佛与耶输陀罗的儿子。 他出家后经过教导和精进修行,以其极高的密行修为,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被誉为“密行第一”。 密行,是在沉思冥想中能够洞察人心,洞悉世间一切。 玉佛禅寺陈家泠佛教艺术馆中的罗汉堂【挖耳罗汉那伽犀那尊者】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闻名。 修行人除了不听各种淫邪声音外,亦不可听他人秘密。 为他画像时常采用挖耳的动作,代表耳根清净。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相传他是古印度一位捉蛇人,但捉蛇是为了避免行人被咬伤,拔去毒牙后放生于深山,因此善心善行而修证。 画像中他手中的布袋,就是捕蛇的口袋。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他既能潜心禅定,常在林中静坐修习禅定,也会虚心求教,认真思索佛法真谛,指导自己的修行。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说法时讲四句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他听后深受启发,很快证果。 因常在芭蕉下修行,又称“芭蕉罗汉”。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 过去世他也是修行人,垂垂老矣,须发连同两道白眉都脱尽,仍然证不了果。 在轮回中,再世为人,一出生就有两道长长的白眉。 被父亲送入僧团出家,终于证阿罗汉果。 【看门罗汉注荼半托迦尊者】他是半讬迦尊者的弟弟,禀性鲁钝,学过即忘,佛陀教他两句戒语,“从尘世解脱,从污浊不纯之中解脱”,并让他在为比丘们洗鞋、打扫精舍时反复念诵,以此逐渐清除业障,某日他忽然开悟证果。 出去化缘时,他常用拳头拍门的方式告知屋内人家,有一次因人家房屋腐朽而不慎打烂,佛陀赐他一根锡杖,化缘时在人家门口敲击地面即可发出声音,后来演化为佛教法器中的锡仗、禅杖。 十八罗汉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化的过程,在十六罗汉的组合广为流传了一段时间后,又逐渐出现了十八罗汉。 著名佛学家周叔迦居士认为,“十八罗汉传说的兴起,并没有什么经典的依据,只是由于画家们在十六罗汉之外加绘了两人而成为习惯,于是引起后人的种种推测和考定。 ”从陆续被发现的十八罗汉造像或画像来看,十八罗汉中的成员因造像所处的历史时期而略有不同。 早期被增加的两位罗汉可能是《法住记》的述说者庆友尊者和译者玄奘法师。 而到了清乾隆年间,乾隆帝与章嘉呼图克图认为增加的两位应为降龙罗汉(迦叶尊者)和伏虎罗汉(弥勒尊者)。 玉佛禅寺大雄宝殿海岛观音下方十八罗汉五百罗汉除了十六罗汉、十八罗汉,确实在全国还有一些佛教寺院中专设了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的塑像。 现存最早记载造五百罗汉像的文献,是宋·志磐所撰之《佛祖统纪》,其卷四十三云:“(宋太祖雍熙元年)敕造罗汉像五百十六身(五百罗汉加十六罗汉),奉安天台寿昌寺。 ”至于五百罗汉具体的姓名和尊号,并不直接出自佛经,目前可查到的是南宋绍兴时的《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石刻》碑,是宋人高道素所录,从第一罗汉到五百号罗汉,名号俱全,以后各寺都沿用此碑序列排坐次。 宋·周季常林庭珪《五百罗汉图》部分不过,在佛经中确实常出现五百阿罗汉、五百比丘、五百上首这样的记载。 例如,《十诵经》记载,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百比丘追随他修学佛法,他们被称为五百罗汉。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五百阿罗汉聚集在一起诵出所传承下来的佛陀讲法内容,并集结成为佛经,这也是五百罗汉。 《法华经》里有“五百弟子授记品”,《经律异相》里也有五百只大雁因聆听佛陀讲法而得道,最终成为罗汉。 此外,还有五百强盗失去双眼,因佛陀慈悲而重获光明,最终出家修行证得罗汉等等典故。 苏州西园寺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清代时期五百罗汉造像遍布全国,乾隆皇帝为庆贺其母后六十大寿,兴建万寿山大报恩寺及五百罗汉堂,并亲撰《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推动了五百罗汉信仰的进一步发展。 不论是十六、十八还是五百罗汉他们都是修学佛法的佛弟子不同的罗汉有不同的修行诀窍和悟道因缘愿大家通过他们的故事得到启示一起发愿精进修行断烦恼、脱轮回! 发布时间:2025-06-15 14:24:17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1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