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三十七课、读经录要(二)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内容: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十、善现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 若行施时,以有所得为方便,著三轮而行施:起自想、他想、施想, 是名世间。 倘三轮清净,虽回向菩提,而不见少相,名出世间。 忍波罗蜜、进波罗蜜、禅波罗蜜、戒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 十一、善现告诸天子言:我曾于此不说一字,汝亦不闻,当何所解? 何以故?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文字言说,皆远离故。 由于此中,说者听者,及能解者,皆不可得。 一切如来所证无上正等菩提,其相甚深,亦复如是。 十二、时会中有一比丘,窃念我应敬礼般若波罗蜜多,此中虽无诸法生灭,而有戒蕴、定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施设可得。 亦有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罗汉果、施设可得。 亦有独觉菩提、施设可得,亦有无上正等菩提,施设可得,亦有佛法僧宝,施设可得,亦有转妙*轮 (1),度有情类,施设可得。 佛知其念,告之曰:如是! 如是! 甚深般若,微妙难测。 十三、佛告舍利子:诸法不可得,诸法真如 (2),亦不可得,何以故? 此中诸法尚不可得,况有诸法真如可得。 说此真如相时,万三千比丘,漏尽心解,成阿罗汉,五千菩萨摩诃萨,得无生忍,六万菩萨,漏尽心解,成阿罗汉。 佛告舍利子言:此六万菩萨,已于过去供养五百佛,一一佛所,发弘誓愿,出家修行五度,而不摄受般若度,亦不摄受方便善巧,起别异想,行别异行。 修波罗蜜时,三轮不净,执著诸相,不得入菩萨正信离生位。 虽有菩萨道,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因远离般若,及方便善巧力故,于实际作证,取声闻果。 十四、佛告善现:若菩萨于佛说法,深生信解,终无疑惑,无戒禁取,不堕恶见,不执世俗诸吉祥事,以为清净。 终不敬礼诸余天神,如世间诸外道所事,亦终不以诸庄严具,供养天神,及诸外道,若成就如是行状,当知是为不退菩萨。 十五、佛告善现:若预流果、一来、不还、罗汉、缘觉、菩萨、佛、如是一切,皆无为所显。 无为法中,实无差别,我依世俗言说显示,不依胜义,非胜义中,可有显示,以胜义中,无语言或分别慧故。 诸法前际尚无,况有后际,然诸有情,不解诸法自相皆空,为饶益彼故,方便为说前际后际,其实法相空中,前际后际,俱不可得。 十六、佛告善现:三解脱门,能摄一切法。 一者、空解脱门,观一切法皆空,二者、无相解脱门,观一切法离相,三者、无愿解脱门,观一切法离愿,离此三门,所应修法,不能生长。 【注释】(1) 佛的教法,如车轮旋转,能转凡成圣,能碾摧一切烦恼,谓之*轮,说教法,度众生,谓之转*轮。 (2) 以法空观,观法空之后,所得的真如,如法空真如,若观诸法皆空,即得诸法真如。 实际上:诸法皆无自性,当体即空,故诸法所在之处,即是诸法真如。 【习题】(一) 一、六波罗蜜各有二种,这二种是什么? 二、试以行施为列,予以阐述。 (二) 「转*轮」作何解释? (三) 菩萨出家,修行五度,何故反取声闻果? (四) 成就怎么样行状,可算是不退菩萨? (五) 一、何谓三解脱门? 二、各门要如为作观? 三、离此二门,则所应修法,会变成什么结果? 【经文语译】十、善现说:六到彼岸法,各有二种,一种是世间的,一种是出世间的。 若是在举行布施时,把认为有所得的见解,作为方便,心著三轮而行施:起了有能施的自身想,有被施的他人想,有所施的东西和行为想,这就名为世间。 假如三轮清净,虽然把布施功德,回向于愿得无上正觉方面,然而并不见有些少法相,这就名为出世间,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静虑到彼岸,持戒到彼岸,智慧到彼岸,也是如此。 十一、善现告诉诸天子说:我曾经在这里,并没有说过一个字,你们也无所闻,那么,应当何所了解呢? 为什么呢? 因为甚深的智慧到彼岸法中,所有的文字和言说,全都远离的缘故。 由于这里面:说的人,听的人,和能了解的人都得不到。 一切如来所证的无上正等正觉,它的体相,极其深奥,也是这样。 十二、这时大会中,有一位比丘,在思想著:我应当敬礼智慧到彼岸法。 这中间虽然没有诸事物在生灭,但是,有戒的蕴聚,定的蕴聚,慧的蕴聚,解脱的蕴聚, 解脱知见的蕴聚施设可得。 也有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罗汉果施设可得。 也有独觉的施设可得,也有无上正等正觉的施设可得,也有佛法僧三宝的施设可得,也有说妙法,度有情之类的施设可得。 释迦佛知道他的念头,告诉他说:对呵! 对呵! 甚深的智慧,极其微细玄妙,而难以测度呵! 十三、 发布时间:2023-04-29 17:41:39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