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李炳南:万修万人去 - 带业往生 内容: 时间地点: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主讲人:李炳南弟子何美云敬记第一次开示诸位老师、诸位同修:灵山寺自有佛七以来,已有二十五年,能如此长久、继续不断,实为不易。 每年佛七,学人皆来参加,不敢言开示,但以念佛方法及其要义,策勉诸位耳。 二十五年中,要说的皆已说过,近来学人事多忙碌,佛七期间,仅能来二次,所说皆是经上之语,或是祖师语录,学人无学无德,离开经语师训则无以为言,要说亦不出乎前人范围,过去所说,诸位未必全记,或已忘记,今天再说也如新说。 此次学人改变方式,印表赠与诸位参考,因为看表听讲,印象较深刻,易于明了,且听后可带回仔细研究。 诸位在此若能得到好境界固然甚好,如觉尚无进步,则回去多阅读数遍,只要如法实行,日久天长,定能获益。 吾等修净土法门,旨在将来得证佛果,修他法门欲证佛果,须经三大阿僧祇劫,百万人中难有一人成就,佛果虽好,何人能证? 净土法门,只要在此娑婆世界,短短几十年,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即得往生。 往生后,短时即成候补佛,成佛甚易。 故此法门易修,可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根得利,吾等钝根者亦能得利,人人皆可修,皆能成就。 凡修净者皆知万修万人去、带业往生、一心不乱,此三句话,但大家皆不求甚解,虽曾讲述,然皆错解其意,未能由深处、真处,仔细体会,故不能成功。 数年来,见诸位功夫已大为退转,忆台中始办佛七之前五年尚好,次五年差矣,后五年又差矣,功夫不但不进,反而退转,连念佛都提不起精神,此乃实语,学人来此,但求诸位能得真益,故不能恭维诸位,恭维不但不能往生,反害大家;今再将此三句真义说出,诸位即可明了自己之功夫如何。 一、万修万人去此乃祖师所言,绝不会错,下列四条乃真正讲法,不可错会其义。 1. 修指正助双修修即照净土法门之法去修,乃指正助双修,正即根本功夫,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此为正功,人人会念,不学佛者亦会念,然不知其义。 今略释之:(1)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为法界藏身,十方三世佛皆括之。 (2)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于三藏十二部经典皆括,即一阿字就该三藏全部之法。 (3)六字洪名为诸咒中王,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为秘密不翻,皆非中文;此法高极,胜持任何咒语。 (4)学佛当修定,华严大定即是弥陀大定;一心不乱,即是定,得一心即成功,此即净土法门之妙处。 学人二十五年前,除佛七外,每星期日皆来此讲经,大部经皆已讲过,然学人常言:讲经不能了生死,仅为结缘,令众生了解经意,改变心理,实践修行。 纵使再经百年,日日讲经,亦不能了生死,不如不懂教理者,但知念六字洪名,念至一心不乱之获益为大。 念佛是正功夫,能显真如本性,念得一心,心明性显,就成功,若只会谈玄说妙,修多少年,亦找不到心性,请诸位谛听,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汝之本性,本性即是汝之心。 禅宗讥净宗曰: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求心不求佛。 诸位是求心呢? 是求佛? 若求佛则为愚人,殊不知汝心即是佛,佛即是汝心。 心佛原是一,为无明所遮,佛是佛,心是心,将心佛分为二,皆汝自造。 汝今念佛正是显汝之本性,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过去佛有法身,未来佛亦有法身,未来佛即是吾等,吾人与释迦、弥陀之法身是一非二;念佛是开显本性,为正功夫,诸位修此法门不成功,则可断言修其余法门,皆不能成就,若离此法门,汝等能成就,吾即为大妄语,即入地狱。 修者乃吾人心性为无明所遮,无明不易懂,换言之,无明乃吾等平日所为之杀盗淫、贪嗔痴等,修即去此无明,不造杀盗淫、不起贪嗔痴,使本性透出光明,即是修。 然此道理,谁能知之? 谁肯实行? 一般人随念佛随染无明,焉能明心见性? 故须用助力消除杀盗淫、贪嗔痴。 如何助修? 虽不懂佛理,只要能分辨善恶,懂二句即可。 凡是坏事则莫为,此即诸恶莫作;忍不住,则咬住牙根不干;找善事做,开始须勉强行之,此即众善奉行;行善止恶,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此即帮助正功夫去无明之方法,故曰助行。 助行广说是修六波罗蜜,但难懂,不必言之,凡恶事,纵赠汝十万磅金刚钻亦不干,于善事则受任何阻碍亦须干,此二即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 平时遇善为之、遇恶去之,若念佛时,则万缘放下,一起恶念即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压之,摄住身、口、意三业,依之而行,日久即能成功,故曰万修万人去。 2. 不照修不能去虽然万修万人去,但不照修则不能去;人人皆知有佛有魔,魔即是贪嗔痴、杀盗淫,念一句佛是佛力起,起贪嗔痴、杀盗淫是魔力起,魔力与佛力同等,佛魔斗之,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魔皆是汝之心,念佛再造业,起贪嗔痴,佛魔相杂,心怎清净? 怎生净土? 怎能明心见性? 既念佛又念魔,即非修也,若不速改心地,不去贪嗔痴,虽念到八万四千大劫,亦不得往生,此为真实话,故诸位须速改心理! 3. 少修功不成就各位在此时,不起贪嗔痴,无杀盗淫等,甚善,但一出此门,佛七过后即忘,在此念佛三五天是好事,惜甚少也。 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善根者正功也,福德者助功也,少修不成就,故需多修。 4. 多修是常不断多修是常,恒常不断,常是永久如此,不断是时刻念头不断,佛七之后,心仍不变,不起杀盗淫、贪嗔痴等害人之心,虽农工商法医各守其行业,皆不碍汝心。 学人在社会,终日办事,二十五年间,办道场虽遭谤,亦不与之争辩,此须行六度之忍度;人谩骂之,亦不起嗔心,况无明火起,火烧功德林。 试思嗔心一起,不但于他无损,反于自有害,故学忍是获大便宜也。 祖师云修道不碍办事,只要不损人,干何行业皆可,皆为修行求生活,藉俗修真,否则功夫不成,不能往生;人身难得,今得人身,乃令汝修行,了生死之机也,否则何用? 不断者,时刻不忘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与吾等不同,乃接续不断,心不断此事即行。 念非口念,乃心住其上,即是心在西方,心在佛上,有此念头不断即行,一切为生西而为,否则不为;故吃饭、穿衣为生西,谋生养命为生西,皆为修行,换心理即行。 如学人办公、教学,乃为多认识学生,宣扬佛法,故学人领薪水,非取伤天害理之钱,不碍修行。 常者不变也,活百岁亦不变;不断者,时时刻刻,念兹在兹;心在佛上,心即是佛,心若不在佛上,心即将变魔,则坏矣。 学人今日来此谈净土法门,何为? 正助双修也,诸位念佛系正功夫,学人来讲,助各位得道,为助功夫,故凡事心放在正助双修即行。 总之万修万人去,不修不能去。 ,余言明日续谈。 诸位:放下万缘,提起正念,一句弥陀,一直念下去! 第二次开示诸位老师、诸位同修:今日已是佛七第六天,请大家再精进;白日听讲解,晚上加紧用功。 佛七为求一心,讲开示,依例既不讲经亦不说法,但看道场中有修行不如法处,为对治毛病,应机而说,否则曰打岔。 此次特别,改变多年方式,印表讲解,以后亦不如此。 万修万人去、带业往生、一心不乱,此三条件一般人最易错解,过去对此只略为解释三、五句,真正用功求一心者,应该确实了解。 台中学佛二十五年,今已懈怠,所谓:头一年,佛在眼前;第二年,佛在西天;第三年,佛化为云烟。 佛经亦云初发心菩萨即为等觉,惜数年退转,故发心修者多,成就者少;非佛法不灵,乃大家不信,不能坚持到底,只要坚持去做,任何一句佛法,皆能成功,无须三藏;以众生无量,心思无量,故有三藏经典,为对众生根机而说。 昨日已说甲项万修万人去,今说乙项带业往生,凡修净土者,皆会说此句。 修他法门,必须断见思惑,方了生死、出三界,然大都不懂见思惑为何,故成之者鲜矣。 另一说法曰业尽情空,情空乃情识完全变成智慧,透出本性。 业尽情空最低限度须证阿罗汉果,今日做到者几人? 二、带业往生是指修净土者而言,其他法门,带业绝对不能解脱,不能了生死。 然一般修净宗者,往往误解为带着罪业即可往生,即可成就;如是说者,十之八九,故不会成功。 台中二十五年中,同修已死二千余人,而往生有相当证验者,不过十人,何等可怜? 所谓带业往生之真义如下:1. 业是宿现恶业业是所造之罪业,应知任何人皆是身、口、意造十恶业,非今生才造,自久远劫来轮回六道,即造无量无边之罪业,经云:若罪业有形,早满虚空。 造罪须于六道中还债,旧帐未还,又造新业,何能解脱? 故千万人中无一解脱者,或云:念一声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般以为念佛即能消罪,不错,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魔之力大,是魔之事多,众生自久远劫来,所造皆是魔业,现仅念三、五年之佛,如何能消? 魔高者,是魔业多,念佛可消业,如火能化水,喻如桌大之冰,燃以香头之火,火少冰多,焉能化之? 故初修行者,时觉魔力大,佛力不灵,因之退转者多;然不修行,道一分亦无,吾等有一寸一分之道已不错矣。 2. 普通断尽解脱除佛法外,无有办法能出轮回,他教皆以上帝为至高无上,但上帝犹在六道轮回中,佛家旨在出轮回,如何出之? 须业尽情空,多劫与现业,须一律消尽。 此生消不尽,千生万生消之;成阿罗汉尚须人间天上七番生死,才断见思惑、了生死,然犹未断尘沙惑,可见断惑之难,譬如惑有万品,虽断九千九百九十九品,还有一品未断,亦不解脱,学人学佛五十余年,一品惑尚未断,怎么办? 3. 带业是伏不起学人修行、讲经五十年,且有明师数位,对学理略知一二,但一品惑亦未断,诸位修行日浅,惑为何物,尚且不知,怎能断惑? 如磨刀不识刀,如何磨之? 惑,吾等未能断,则不得解脱,故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说出净土法门,今众生念阿弥陀佛,不必断惑,只须伏惑,即能解脱。 断惑与伏惑,差别何在? 断惑如杯盖内已清净无染,倒不出尘沙;伏惑如杯盖内有尘沙,以物盖之,亦倒不出,但沙仍藏在内。 业尽不入轮回,修净伏惑,亦不入六道,然惑尚有,怎办? 时时以六字洪名压上,日久纯熟,临命终时,若起佛念,杂念伏住不起,即能带惑往生;生后再断,数日即成,此为伏惑。 4. 惑伏心佛道交惑只要压住,不再造业,则能与佛感应道交,此为带业往生之真义,绝非一边念佛一边造罪即可往生。 三、一心不乱此为得功夫之证明,今略释之:1. 得一心是定成就得一心是定成就,即得大定。 2. 定须次第进修定非一修即成,须一步步往前进,如珠投水,层层沉底。 3. 成须渐渐圆成成功须渐渐才能圆满,平日在家须练一心,来此才能得一心,否则三百余日皆乱心,到此短短七日能一心乎? 此非侥幸,得一心与否,须自问之,不须问人。 4. 成则恶念不起若得一心,则杀盗淫、贪嗔痴不起,当知恶起便是魔,吾等心虽动恶,能伏之不发作,即可成功。 偈曰:一念毒心生毒者,恶念也,起恶念便会造害人之事,若毒心一生,则急压一声佛速以南无阿弥陀佛压住,此即是伏惑。 恶言不出口害人之话,口四业皆不出口。 损人事莫作凡损人之事,一概不做,咬住牙根,无论自己受何等苦,吃多少亏,守身不造恶,不造即伏。 久久成自然如此岂不难乎? 开始虽难,久则习惯成自然。 往生可带业将惑压住,又能念佛,即可带业往生。 是名伏惑法此即是伏惑法。 真实秘密诀此即是真实秘密诀,若能依之奉行,定能往生。 诸位:放下万缘,提起正念,一句弥陀,一直念下去! 雪公恩师偈曰:一念毒心生 急压一声佛恶言不出口 损人事莫作久久成自然 往生可带业是名伏惑法 真实秘密诀 发布时间:2025-06-12 15:22:3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