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奘法师:北京师范大学CET美国留学生朝阳寺禅修--奘师开示 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CET美国留学生朝阳寺禅修奘师开示2008. 10. 11奘师:看得到我吗? 看得到我,能看得到我的心吗? 如果你能看到我的心,那么你也能看到你自己的心。 你们愿意看到你们的心还是愿意看到我的心? 我们人的生命过程,是有很多学习过程的。 有的学习,仅仅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有的学习,是让我们过得很充实;……所有这些知识或是技能的学习,都是生命中一个阶段性的现象而已。 但是关于心灵的学习、关于智慧的学习,是与我们的生命相始终的一个过程,从不间断。 那向心灵学习的过程,有些人可能在很幼小的年龄就开始了:他看到星星,会关注星星的眨眼是什么意义,它的眨眼和我内心的闪烁有什么关系? 有些人的学习从年轻时候开始,看到流水的流逝,会想到:我们的生命跟它(流水)有什么样的瓜葛,是否我(的生命)也和流水一样会消逝? 有些人的学习很美好,看到一朵鲜花正在开放,一场狂风暴雨来临,娇艳的花朵瞬间就凋谢,成为泥土的一部分。 他也会思索:我的生命也会像这样吗? 青春会永驻吗? 我的事业、我的名誉、我的地位、也会如此吗? ……而另外一种人,是当他们看到身边的亲人、家庭的成员或者朋友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命何时离开的问题。 无论是从哪种渠道、无论从什么时候起,当我们开始关注生命,这个学习过程就开始了。 也不管你们曾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用什么方法,今天在这里,你们已经开始了。 你们愿意怎么样开始呢? 我的讲话已经结束了,剩下的是你们的事情。 你们可以提问任何的问题,我知道的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们;不知道的,我也会坦白的告诉你们:学员:你什么时候开始的? 奘师:大概是17岁的时候开始的。 进入大学10天,我开始看到一本佛经,叫《六祖坛经》,开始追问自己几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人活着,为什么如此痛苦? 是我一个人如此痛苦还是所有人活着都很痛苦? 有没有解决之道? 这几个问题,让我苦苦地思索了很久。 当这些问题开始的时候,我寻找了所有的宗教,包括了《圣经》、《可兰经》、道家的经典、佛家的经典、包括印度的经典……。 当时我对宗教持一种很排斥的态度,因为它太针对于一部份人。 后来,我又从艺术中去寻找答案。 我看过海鸣威的小说、弗克曼的小说、惠特曼的诗集,《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很多很多,但是没有给我答案。 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最后却找不到生命的答案而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艺术也是只适用一部份人,它需要人有艺术思维。 然后,我又到哲学中去寻找答案。 我发现,哲学的问题仍然是只适用于一部分人。 后来,因为自己对宗教的排斥、对艺术的排斥、对哲学的排斥,让我找到了佛法。 因为佛法针对于每个个性的心灵。 如果我们的心快乐,这个世界就快乐。 如果我们的心悲伤,这个世界会黯淡。 无论我们信仰什么,我们都会面对生命本身的苦和痛。 所以,既然所有人都要面临的苦痛,那么,灭除这种苦痛的方法,一定适合所有人。 好比说,每个人都能觉察到自己的呼吸。 这个呼吸,没有肤色的差别,没有国籍的区别,没有宗教信仰的区别。 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呼吸就急促;当我们获奖的时候,我们的呼吸就激烈;当我们内心平静的时候,呼吸也相对的平静。 要想平静这个世界,先从平静自己的呼吸开始。 要想平静他人,先平静自己的内心开始。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平静了,这个世界就自然的Happy! 所以,这样一个佛法,人人可以实现,人人可以操作。 它超越了宗教,超越了民族,超越了肤色。 我们就这样开始。 今天我给你们一份惊喜的礼物:在寒冷的山里有一个温暖的下午,在温暖的下午有温暖的茶,不过,这温暖的茶不是我泡给你们,是你们泡给我(无我茶会)。 你们想什么时候开始呢? 现在? OK! 现在开始。 奘师:这里是一套茶具,那里边是滚开的水。 你们更喜欢咖啡,可能很少喝中国的茶。 中国的茶,尤其大家在北京,茶只是一杯解渴的饮料。 但是在寺庙里喝茶,却是一种修行的方法,是如何体验我与其他人关系的一个方法。 我们刚刚提到的,我们学习求生的技能,学习知识,学习智慧,都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 尽管我们也想到要付出,但是我们的付出是被动的。 佛门的修行和禅,却是一种付出的、奉献的。 把茶具发给大家。 在我们的学习里边,我们认为别人都是我们的土壤,所以,我们在别人的土壤中,我就应该去索取索要,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喝茶方式中,却是我是所有人的土壤,我要付出,我要支持别人的成长。 一旦我们学习成功,付出的时候一定要获得回报。 但今天让大家喝茶的方式,是只付出不要回报。 并且,我们付出的也许是最美好的,收获的也许是最苦最涩的。 我们修行的技巧是,每个人把茶具打开,里边有四个茶杯。 请大家休息,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清洗过的,干干净净。 今天山上的保温瓶有限,所以,水很少,不需要再冲洗,直接就可以开始。 怎么样开始呢? 每个人身前都有四个杯子。 现在请我的学生作一个示范动作:体现如何奉茶给我的朋友? 每个人都向左手边的三个人奉茶,接受的人要欢喜的接受,合掌! 自己泡的茶奉给我左手边的人,但是我喝的茶却是来自于我右手边的人。 所有的人,在这个圈子里边,都遵从同一个“向左奉茶”的原则。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所泡的茶是不一样的,我们接受的茶又是不一样的。 我的给予和收获是不同的。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我的生命中,付出什么,一定要我的家人给我同样的回报,这就很狭隘很痛苦。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内心拓展到向所有人微笑,接受所有人给予我们的苦和不乐,那就从他人给我们制造的麻烦中给解脱出来,获得自由。 明白了吗? 明白了就开始。 希望,大家不要把杯子打碎,它就象我们的生命一样脆弱,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次性的。 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远远比追求我们自身所不具备的更让人快乐,这就是佛法中喝茶的方法。 我们增加一个规则:以免大家都起立,接茶的人没有了。 所以,当单数的人站起来,双数的人就坐下来。 如果你已经泡好了茶,就可以开始了。 泡好茶后,向左手边的三个人奉茶,接受右手边的人奉给你的茶。 你付出三个,收获三个,留下一个是自己的。 当每个人面前都是四个杯子的时候,大家一起慢慢地品茶。 品茶的时候,可以对着天空微笑,可以对着身边的人微笑,也可以对着自己的心微笑。 还记得哪一杯是你泡的吗? 你给出的和收获的味道是一样的吗? 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子。 付出的和收获的往往是不一样的。 在家庭关系中,最容易有这种收获;在恋人关系中,也是最容易出现这样症状。 你必须接受。 如果你拒绝接受,你就必须享受这种痛苦。 如果你慢慢的学会接受,然后,你变得慢慢可以改变。 比如说,现在我们经过了四十二个,才到达了我这里。 但实际上,就象我和大卫一样,可以超越了四十二,可以直接成为一体。 不再分你的、我的,我们共用一个。 我们就是“一”。 当我们体验到一切就是一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我们的肉体是一;我们的生命和外在的所有其他人是一体,我们和整个的宇宙是一体。 在一体中,是没有痛苦的。 在一体中,也没有束缚和不自由。 我们来慢慢体会这个“一体”,不要再分你的我的,好的坏的,甜的涩的。 发布时间:2025-06-12 14:41:45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