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知识】悟的定义 内容: 悟的意思,就是本来不知道的,突然间知道了;但是佛教所讲的悟与此有所不同。 就一般人所谓的悟而言,约可分作五类:  (一)艺术的悟  艺术的悟实际上又可称为灵感。 不论是文学家、音乐家或画家,他们的创作多半不是依赖平常的知识或学问,也不完全依赖技巧的训练。 文学上有所谓下笔如有神助,几千几万言一气呵成;就画家而言,凭着神来之笔,不论是小品或巨幅的画作,均能一挥而就;音乐家谱曲,经常是不假思索,源源而出。 因此,艺术家往往是天成的。 (二)科学的悟  科学家们发现某种物理、数学、生化等学术上的定律,固然先应有其学术的基础训练,主要还是得自悟性,不论是理论的或技术的重大创发与突破,往往是在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毫不费工夫的情形下产生的。 牛顿见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发明电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都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事。 (三)哲学的悟  对于人生宇宙的体验,哲学家往往不出儒家所说的生而知、困而知、学而知的三个途径。 从学习而知固然重要,却无法超越前人的经验范围;惟有天生而知的天降奇才及从困顿中逼挤出来的发现,才能开创新知的境界,那就是悟境。 古来伟大的哲学家们,为我们的文化思想史,留下各种形态观念的哲学理论,例如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即是在贬谪至贵州龙场时悟得。 (四)宗教的悟  宗教的悟其实就是通过宗教的仪式、信仰和祈祷、礼拜、持诵等行为,而感应天启、神示、降灵等现象。 有的直接用眼睛看到神的指示,或者用耳朵听到神的言语,或是经由梦境得到神的垂示;也有突然灵光一闪而发觉自己与神同在,见解超乎常人,信念突然增强,生起悲天悯人的使命感;或是真实目睹天堂、地狱、神仙世界等奇异经验。 当事人往往会把这当成开悟;也就是未曾发生的事突然发生,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宗教信仰多半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 但是从禅的立场来看,以上四种,都不是真的悟境。 悟,必定是自我中心的脱落,自私烦恼的解放,分别执著的破除,所以应该更进一步超越于灵感与灵验之上,才是真正的悟境。 (五)禅的悟  禅的悟是觉的意思。 觉有三个层次:  1. 小乘的自觉。 破除了贪、慎、痴、慢、疑等自我中心的烦恼之后,再也不会因各种烦恼而在生死流转之中接受苦报;这必须修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门,才能达到破我执、住涅槃的阿罗汉程度。 在小乘的修行过程中,能够到达初果的位置就已算是开悟,到了四果则是彻悟。 2. 大乘的菩萨称为觉他。 菩萨不仅自断烦恼,尤其发愿广度众生,地藏菩萨甚至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菩萨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至于自己能否成佛,不是问题;事实上如果众生都因他而成佛,他必定也会成佛。 通常把菩萨道的层次分成五十二个位次,若能进入第十一个位次也算开悟,直到成佛则叫彻悟、圆悟。 3. 佛是自觉、觉他、觉满。 他的烦恼已经断尽,已为一切众生种下了得度的因缘;他是自利利他、福慧双运而圆满究竟的人,所以称为大圆满觉。 4. 禅宗的悟另有胜义。 有一种是不假阶梯,在明师指导下一触即悟;也有在苦参实究时,悟境突然自发。 当悟境现前之时,心胸坦荡,豁达无碍,晴空万里,不着点尘,与佛的心地一般无二,平等一如。 不过,佛是一悟永悟,而且是彻悟;一般的禅修者可能要悟了又悟。 悟境出现的时间也有长短,力量强的比较持久,否则相当短暂。 惟其已经开悟,毕竟和从未有过悟境的人大不相同,因为他们已经见到本来面目,所以信心坚固,而且会继续努力。 因此有位禅师曾说大悟三十多回,小悟不计其数,可见禅宗的悟并不等于一悟就是解脱,或者一悟就成佛。 从以上可见,佛教所说的悟有顿、有渐、有深、有浅,而禅宗属于顿悟。 顿悟可能达到彻悟,但多半要悟了又悟,重重突破。 发布时间:2025-06-12 10:58:56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