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提篮观音马郎妇 内容: 丰姿窈窕鬓欹斜,赚杀郎君念法华。 一把骨头挑去后,不知明月落谁家。 (泉州粲和尚)观世音菩萨千百亿化身,如《普门品》所载: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其形象千变万化,诉说不尽。 例如中国隋唐时代及日本的观音相,就多蓄胡须,现男子身相。 而今流传民间的观世音菩萨塑像,则都现女相,以其柔和爱语的母性特质,代表菩萨悯念众生的慈悲心肠。 《佛祖统纪》记载,唐朝宪宗时,陕西一带人民,善于骑射,未曾听闻三宝之名,观世音菩萨即化现为马郎之妇,以度化当地之居民,故称“马郎妇”。 相传,有一天,纯朴宁静的渔村,出现了一位卖鱼姑娘。 手里挽着一个鱼篮,篮里放着几条活鱼,沿街叫卖。 “卖鱼啊! 卖鱼啊! ”轻柔的叫卖声,及秀丽端庄的容貌,吸引着一大群围观的人,纷纷一拥而上,争相买鱼。 可是,姑娘却说:“鱼是卖给人放生用的,不是买来吃的。 ”大家听了,都哄然大笑。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渔村,都知道这个特别的卖鱼姑娘。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渔村里一些单身的年轻人,对姑娘起了爱慕之情,每个人都向她提亲。 姑娘说:“我只有一个人,如何能嫁给你们这么多人呢? 不如这样吧,我教你们诵《普门品》,有谁能一夜之间把它背熟,我就答应嫁给他。 ”于是,大家兴高采烈的,一字一句的跟着念。 到了天亮,能背诵的,居然有二十余人。 姑娘说:“一女只能配一夫,所以,今天我改教大家诵《金刚经》,同样地,有谁能在一夜间背熟的,我就嫁给他。 ”结果能背诵的,仍然有十数人;于是,姑娘又教众人诵《法华经》七卷,约定三日之内,若有人能背熟的,一定嫁给他为妻。 三日期限到了,只有一位年轻人,大家都叫他“马郎”能背诵。 于是,马郎满心欢喜,张灯结彩的把姑娘迎娶入门。 正在欣喜之际,不料刚娶进门的娇妻,突然死了,身体很快就腐烂了,伤心的马郎只好舍不得的把爱妻埋葬了。 几天之后,有一老僧来到马氏家中,问那美女的去向。 马氏少年告知原委,逐领老僧来到墓地。 老僧以锡杖掘地,挖开坟墓,只见尸体已经化尽,唯有锁子骨尚存。 老僧以锡杖挑起骨头,对众人说:“这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他怜悯你们,故化作美女前来教化。 你们应该善思因果,免堕轮回苦海。 ”言罢,飞空而去。 自此之后,陕右一带信奉佛教的人才逐渐增多起来。 而且自宋代以后,供奉马郎观音尤为盛行。 因其,手提鱼篮,故世人又称之“鱼篮观音”。 发布时间:2025-06-11 15:08:08 来源:听佛音 链接:https://www.tfoyin.com/show/40834.html